2019_2020年高中地理第3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下跟踪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xyz****21 文档编号:136642016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3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_2020年高中地理第3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下跟踪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_2020年高中地理第3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下跟踪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_2020年高中地理第3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下跟踪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_2020年高中地理第3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下跟踪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_2020年高中地理第3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下跟踪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课下跟踪检测 (2019铜仁第一中学检测) 泰国香米主要产于泰国东北部,只有在这里 ( 原产地 )其才能 表现出最好的品质。 这是因为当地具有特殊的生长条件,尤其是香稻扬花期间,凉爽的气候、 明媚的日光及水稻灌浆期间渐渐降低的土壤湿度,对香味的产生及积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 作用。结合“泰国气候资料图”,完成13 题。 1泰国东北部香稻扬花期一般出现在( ) A34 月B 78 月 C910 月D 12 月次年1 月 2泰国香稻种植业的突出特点是( ) A小农经营 B单位面积产量低,商品率高 C机械化水平高 D水利工程量小 3泰国香米以其优良的品质享誉全球,

2、目前泰国香米的出口遍及五大洲100 多个国家, 这主要得益于 ( ) A广阔的市场与耕地面积 B发达的通信与交通 C先进的耕作技术与装备 D充足的化肥与农药 解析: 第 1 题,由材料可知,香稻扬花期需要凉爽的气候,明媚的日光,故应出现在气 温较低、降水较少的12 月次年1 月。第 2 题,泰国香稻种植业属于季风水田农业,故选 A。第 3 题,泰国地形多山,耕地面积不大;经济落后,无先进的耕作技术与装备;化肥与 农药的大量施用会影响其品质。泰国香米享誉全球得益于发达的通信,出口遍及五大洲100 多个国家得益于发达的交通。 答案: 1.D 2.A 3.B 图示河流沿岸平原是我国北方著名水稻产区,

3、所产出的稻米品质优良。读图完成46 题。 2 4图示地区发展水稻种植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B 热量 C水源D 地形 5影响 3 000 积温等值线在水稻种植区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B 地形 C冬季风D 距海远近 6图示产区稻米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力丰富,精耕细作 B降水多,灌溉水源足 C光照足,昼夜温差大 D科技水平高 解析: 第 4 题,图示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的部分地区,这里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 水源。黄河沿岸之所以能够发展水稻种植业,其主导因素是黄河水充当灌溉水源,C对。第 5 题,与温度有关的等值线在内陆地区发生弯曲大部分与地形有关。3 000 积温

4、等值线在 黄河沿岸和西部弯曲主要是因为黄河河谷温度较高和西侧山地温度较低,也就是地形因素, B正确。第6 题,西北地区生长的作物品质优良是因为该区的气候较为干旱,光照充足,有 利于有机质的合成,而昼夜温差大,更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C正确。 答案: 4.C 5.B 6.C 读我国某区域土地利用时间分布图,回答78 题。 7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是( ) A土壤肥沃B 人均耕地面积大 C商品率高D 水热条件优越 8为保证该地区农业稳产高产,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3 A加强水利工程建设B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改良土壤D 培育良种 解析: 第 7 题,图中显示该地可以种植甘蔗,说明地处我国南方

5、热带、亚热带地区,水 热条件优越;该地主要种植蔬菜、甘蔗,说明地形较为平坦,属于人口稠密区,人均耕地面 积小;南方土壤为红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商品率高属于农业生产的特点,不是优势区位。 故选 D。第 8 题,我国南方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旱涝频繁,使农业生产不稳定, 因此为保证该地农业稳产高产,必须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故选A。 答案: 7.D 8.A 下图为两农业地域类型的农业产值结构和商品率示意图。读图完成910 题。 9甲、乙农业地域类型分别可能为( ) A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B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 D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10甲、乙两农业地域类型

6、商品率相差较大的主要原因为( ) A人口密度不同B 市场条件不同 C作物单产不同D 机械化水平不同 解析: 第 9 题,分析两农业地域类型的农业产值结构和商品率图可知,甲粮食产值比重 大,但商品率低,甲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乙粮食产值比重大,且商品率高,则可 知乙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故选B。第 10 题,甲、乙两农业地域类型商品率相差 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两地的人口密度不同,从而导致两地商品率相差大。故选A。 答案: 9.B 10.A 玉米、小麦和水稻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分布的地域范围广,中国的东北、 华北、 西北也大量种植小麦,相对于小麦, 玉米对光照的要求更多些。读世界某国

7、农作物分布图和 世界主要小麦生产国产量变化图,回答1112 题。 4 11图中某国是世界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A、B、C 三地对应的农作物分别是 ( ) A小麦、玉米、葡萄B 葡萄、玉米、小麦 C玉米、小麦、葡萄D 小麦、葡萄、玉米 12美国小麦年产量一直比加拿大高,其原因不包括( ) A耕地面积广大B 人口数量多 C气候温暖湿润D 黑土土壤肥沃 解析: 第 11 题,读图,根据图示信息,图中国家是法国。A 处是巴黎盆地,主要农作 物是小麦; B 处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光照条件较好,主要农作物是玉米;C处位于地中海 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主要农作物是葡萄。故选A。第 12 题,美国小麦年产

8、量一直比加 拿大高,其原因包括美国的耕地面积广大、气候温暖湿润、黑土土壤肥沃。人口数量多不是 小麦产量大的原因。故选B。 答案: 11.A 12.B 中国的玉米种植主要是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其中夏播玉米一般在小麦收割之后播种。 下图为中国玉米种植优势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 题。 13下列玉米优势区域中,主要种植夏播玉米的是( ) A B C D 14下列关于中国优势区域玉米种植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地区纬度较高,热量充足 B地区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大 C地区秋季晴朗,利于收摘 D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5 解析: 第 13 题,由题可知夏播玉米一般在小麦收割之后播种,那么该地区应当

9、属于一 年二熟; 根据中国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可知,纬度较高, 属于中温带地区, 是一年一熟;位于华北平原,属于暖温带,可以满足一年二熟,故选项D正确。第 14 题, 根据中国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可知,地位于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地位于 新疆山麓的绿洲地区,海拔高,气温日较差大,利于营养成分的积累;地位于云贵高原地 区,岩溶地貌广布, 土层薄, 土壤贫瘠; 地位于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秋季晴朗, 利于收摘,故选项C正确。 答案: 13.D 14.C 15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图中 A、 B、C所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混合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季风水田农业 A:

10、_,B:_,C:_。( 填序号 ) (2)B 处农业地域类型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 (3) 与 A处相似的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和_地区。 在世界上A类农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 (4)A处农业地域类型的地理位置为_,该地此类农业地域类型主要特征 有_ 。 (5) 美国发展A类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包括:_ ; _ ; _ ;_。 (6) 为 A类农业提供机械、技术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双选 )( ) A人口密度B 先进的科学技术 C便利的交通运输D 发达的工业 解析: 第(1) 题,结合 A、B、C在图示中的位置可知,A为商品谷物农业,B为季风水田 农业,C为混合农业。 第(2) 题,B为

11、季风水田农业区,这里发展季风水田农业区位优势明显, 主要表现在自然条件优越;人口众多, 劳动力丰富; 人们喜食大米, 市场广阔等方面。第(3) 题,由于 A处为商品谷物农业区,所以该农业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东北和西北 地区。同理,发展该农业生产的国家也应具备地广人稀的条件。第(4) 题,由图示可知A处 为美国的中央大平原,这里的农业具有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机械化程度高的特点。第(5) 6 题,美国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表现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气候适宜,雨热同期等。第(6) 题,美国发达的工业为农业提供机械,先进的科技为发展农 业提供技术支持。 答案: (1) (2) 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人口密集,粮食需求量大;劳动力资源丰富;雨热同 期;水稻种植历史悠久。 (3) 西北东北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 (4) 美国中部平原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5) 地势平坦广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6)B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