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6631236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3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201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201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201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201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外文言文阅读(一) (时间:50分钟 分值:70分),一、(2011嘉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11分) 阮孝绪传(节选) 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节选自南史选译阮孝绪传) 【注释】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王晏:南朝齐尚书令。后因贪财专权被杀。绵纩(kung)

2、: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坐:因事入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闻者咸叹异之 _ (2)不服绵纩 _ (3)孝绪度之必至颠覆 _ 答案:(1)惊异(认为奇异) (2)穿 (3)估计,2下列句子中的“其”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3分) A屡至其门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安陵君其许寡人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答案:C,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_ 答案:等到王晏被杀,他的家人和亲戚都因此很害怕。 4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3分) _ 答案:不爱财(不慕富贵);有远见;孝顺。,二、(201

3、1天津)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题。(8分)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释】棐(f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真草:楷书、草书。蕺(j)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老姥(m):老年妇女。王右军:指王羲之。重:看重,推崇。,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王羲之尝诣门生家 尝:_ (2)姥初有愠色 愠:_

4、 答案:(1)曾经 (2)生气、发怒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_ 答案:(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3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4分) _ 答案:王羲之写在棐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门生惊懊者累日”;在老姥卖的扇子上题字后,“姥如其言”,因此“人竞买之”。,三、(2011聊城)文言文阅读。(7分) 目不见睫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

5、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庄跻:战国时楚庄王后裔,后降汉。,解析:A项中“伐”的意思均为“攻打”;B项中“此智之如目也”的“智”意为“智慧”,“甚智其子”的“智”意为“认为聪明”;C项中“之”均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中“乃”均为“于是、就”之意。 答案:B,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自见之谓明。 _ 答案: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才是明智。 3读后,你想到了与此文主旨相关的哪个成语或俗语?(2分) _ 答案:示例:知(智)者不惑 人贵有自

6、知之明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四、(2011江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12分)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逼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能以索持犀牛却行。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积功授清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授 门宣赞舍人。 (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注释】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却行:倒退

7、而行。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清涧都虞候:与下文“偏将军”“ 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擢:提拔。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 1用“/”给下面的句子画出朗读节奏。(只画一处)(2分) 敌 骑 数 千 四 面 集 答案:敌骑数千/四面集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忧( ) (2)备( ) (3)遁( ) 答案:(1)以为忧,感到担忧 (2)详细,详尽 (3)逃跑,3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2分) _ 答案:(士兵们)听说金兵大队人马逼近,惊讶不已,军心动摇。 4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口技人技艺高超。请找出选文中与它有异曲

8、同工之妙的句子。(3分) _ 答案: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 5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_ 答案:力大无比,本领高强;智勇双全,战功卓著。,五、(2011金华)阅读下面一篇课外文言文,完成13题。(9分) 纯孝之报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铛(chn):平底浅锅。 贮录:储存,收存。 遗(wi

9、):给予。 袁府君:袁山松,晋朝吴郡太守,孙恩攻沪渎,袁山松固守,城陷而死。 未展:来不及。 军人:这里指官军。,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母好食铛底焦饭 _ (2)袁府君即日便征 _ 答案:(1)吃 (2)出征 2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_ _ 答案:每次煮饭,(陈遗)就把焦饭收存起来,带回家给母亲吃。,3请就选文写一句富有文采的读后感言。(2分) _ _ _ 答案:示例一:焦饭有情,孝心无价。 示例二:至孝的故事就像故乡的小河永远流淌在我的心中。,六、(2011苏州)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4分)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

10、,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扩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肉可以吃。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或曰:“食菱须去壳。” _,(2)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_ 答案:(1)有人说:“吃菱必须去掉壳。”(“须”也可译成“需要”) (2)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七、(2011上海)阅读下文,完成14题。(9分) 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

11、也,特设一桌,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非故也,何罪之有?”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云耕者入冢而得 ( ) ( ) 答案:说 获得,得到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B不是这个原因,(你)有什么罪呢? C(你)不是故意的,何必怪罪你呢? D不是这个原因,何必怪罪你呢? 解析:这句话翻译的难点在于省略了“你”,“非故也”,应为“(你)非故也”,补上主语,就不难翻译了。“何罪之有”是宾语前置句,应为“有何罪”,明白了这些,就容易翻译了。 答案:A 3“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_。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答案: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4本文表现了韩魏公_的品质。(2分) 答案:待下宽厚 八、(2011温州)文言文阅读。(10分) 李世民畏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