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学案及答案.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6629096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咬文嚼字学案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咬文嚼字学案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咬文嚼字学案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咬文嚼字学案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咬文嚼字学案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咬文嚼字学案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咬文嚼字学案及答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咬文嚼字(导学案)【学习要求】1学习本文步步推进、逐层深入的论证结构。2学习本文归纳法、例证法等论证方法,把握论述形象、生动、浅显的特点。【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作者如何使用例证法将抽象的道理论述得生动浅显,且极富文化内涵。 学习难点:理解第5、6自然段与中心论点的关系。【课时安排】 二学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找出文中例举的“咬文嚼字”事例,学会作简要分析,总结每个事例所讲述的道理,归纳它们的共同之处,找出与中心论点的关系。一、课前学习(一)学法指导1筛选重点字词,查阅工具书予以掌握。2反复诵读课文,找出文中例举的“咬文嚼字”实例并理清它们与中心论点的关系。(二)尝试练习1.给

2、下列加点字注音: 累积( ) 下乘( ) 锱铢( ) 咬文嚼字( ) 岑寂( ) 付梓( ) 没镞( ) 清沁肺腑( )嚼舌( ) 咀嚼( ) 便宜( ) 灞桥( ) 蕴藉( ) 剥啄( ) 憎恶( ) 尺牍( ) 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援例: 付梓: 咬文嚼字: 游离: 尺牍: 不求甚解: 拘礼: 蕴藉: 一川烟草: 3. “咬文嚼字”有以下几个意思,请选择每句中的“咬文嚼字”的正确意思: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 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

3、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二、课堂探究1.标题中的“咬文嚼字”是以上哪一个意思?如果都不是,请用课文中的话来加以解释。 2.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说明了哪些“道理”? 例子分析道理不同句式,不同意味史记“李广射虎”改写不同字眼,不同意境苏轼惠山烹小龙团诗句赏析滥词旧语,缺乏新意3.以上实例有哪些共同特征?有何作用?3、 课堂检测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 )A.下乘(chng) 岑寂(chn) 付梓(z) 锱铢(zzh)B.没镞(mz) 咬文嚼字(jio

4、) 咀嚼(ju) 嚼舌(jio)C.蕴藉(yn) 累积(li) 憎恶(zngw) 便宜(pinyi)D.尺牍(d) 灞桥(b) 剥啄(zhu) 清沁肺腑(qng)2.下列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尺牍 剥琢有声 学福五车 刻苦自勉 B. 蕴藉 点铁成金 斟酌 清沁肺腹 C. 俗滥 自鸣得意 流涎 索然无味 D. 岑寂 不即不离 凝炼 锱铢必校 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岸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唐人送别,亦多于此)端木遗风(端木赐,即孔子弟子子贡,因善做买卖,家有千金)B.付梓(古时用木版印刷,在木板上刻字叫梓)杀青(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

5、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水分,叫做杀青。后泛指写定著作)C.词藻(词语) 岑寂(寂静、寂寞)D.剥啄(形容轻轻敲门等的声音) 尺牍(书信)4.下列各句应填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_还把必须有的附带语省略去了。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是改得好,_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语法。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_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推”_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憎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A.而且 但是 而且 固然B.而且 不过 而且 固然C.并且 不过 而

6、且 虽然D.并且 但是 而且 虽然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内容和形式是随机而变的。B.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蕴藉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C.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勉,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D.“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疾,在赞美时便不适宜。6.本文充分运用了例证论证,请回答:(1)引用郭沫若剧本屈原的例子,意在说明 (2)援引史记李广射虎的例子,意在说明 (3)引用韩愈、贾岛“推敲”的例子,意在说明 第二课时主要任务:学习本文步步推进、逐层深

7、入的论证结构,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理解第5、6自然段与中心论点的关系。一、学前尝试1.作者的论证旁征博引,本文中用了许多典故,有语典也有事典,请作简要的归纳和分类。2.请结合联想义,写出下列事物及情景等常用的套语。美人( )才子( )作买卖( )离别( )风景( )铅印书籍( )二、课堂探究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点的升华是哪一句?2.为什么说“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接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义和联想义的特点各是什么?请结合你所知道的诗歌作品,说说你的见解。3.合情合理的想象,“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两句诗,回

8、答问题: 诗中人物所处的环境是 诗中人物所进行的活动是 诗中表达的是诗人 的情趣。 这两句诗运用了 的修辞。 4.什么是套板反应?有什么弊端? 5.作者看来该如何“咬文嚼字”?咬文嚼字的目的是什么?三、课堂检测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B“学富五车”典出庄子,用来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C“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三国时曹植自称“才高八斗”。D“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是宋代词人贺铸的词句。2.依次填入下文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 他自己知道。 他想到“推”而下“

9、敲”字, 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 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 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 与全诗调和的。A.只要 如果 或 所以 而 并且 B.只有 因为 和 因为 还 而且 C.只有 如果 或 所以 而 而且 D.只要 因为 和 因为 还 并且 3.对下面文字中画线句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以为“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不是”(因为“你是”有时含有假定语气,因而往往带点讽刺意味)B.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因为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C.它比用

10、“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指语意不明确,令人费解)D.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用“圆晕”、“霞光”比喻字的联想义不确定,难于控制)4.结合课文语境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A.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其”,指字的联想义)B.由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语法来得更有力。(“此”指茗烟骂金荣话的解说分析)C.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

11、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指苏东坡两句诗“点铁成金”的妙处)D.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指文章倒数第二段所举的例子)5.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50余名艺术家、教育家日前聚集在北京,研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学校艺术教育,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B.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大家族制度的解体,中国的大宅院、欧洲的古城堡也都渐渐失去了它们的作用。 C.这个街心花园是一个离立交桥不很远、有一座雕像、有几十把长椅、四周种着苍松翠柏、中间有一块绿阴地。 D.创业史是描写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长篇小说,课文写的是当时互助组刚成立之时,梁生宝为实现稻麦两熟计划去郭县购新稻种。 四、

12、课堂小结1.课文主旨:2.写作目的:让读者明白咬文嚼字的目标(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咬文嚼字的要求(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的吻合)咬文嚼字的方法:以谨严的态度,刻苦自励,留心玩索,推陈出新。 3.总体特色五、课后巩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语段(一)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以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叶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比如说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