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市四中学高二生物备章节组程章节勇资料教程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621333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州市四中学高二生物备章节组程章节勇资料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州市四中学高二生物备章节组程章节勇资料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州市四中学高二生物备章节组程章节勇资料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州市四中学高二生物备章节组程章节勇资料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州市四中学高二生物备章节组程章节勇资料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州市四中学高二生物备章节组程章节勇资料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州市四中学高二生物备章节组程章节勇资料教程(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高州市第四中学高二生物备课组 程章勇,2011年2月,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2、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什么? 3、能量流动的特点?,复习,生态系统依靠太阳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却都是由地球提供的。 生物为维持生命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物质,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为什么这些物质亿万年来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问题探讨,碳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 碳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碳链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碳循环,无 机 环 境,生产者,消费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呼吸

2、作用,捕食,分解者,呼吸作用,煤、石油,燃烧,1、碳在无机环境中以什么形式存在? 2、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 3、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问题思考,4、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7、碳循环的特点?,(有机物),(有机物),全球性、反复循环,(CO2),食物链,1、图中A、B、C、D各指什么? 2、 图中又分别指什么生理作用?,C,右图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关系图解示意图,请分别回答如下问题:,D,A,B,生产者,无机环境,消费者,分解者,3、与碳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_. 4、生物的下列过程中,与碳循环无直接关系的是

3、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微生物分解作用,线粒体、叶绿体,C,变式训练,概念:,归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概念?,生物群落,反复循环,无机环境,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这种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地化循环)。,主要以有机物形式 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主要以无机物形式 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循环 全球(生物圈) 反复循环,1、能量流动的过程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2、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载体; 3、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互关系,是

4、生态系统主要功能,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D,B,1、生物地化循环是指: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 ) A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过程 B在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逐级递减的全过程 C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生物体内的反复循环运动 D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运动,巩固练习,2、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对物质转化必不可少的生物因素是( ) A.绿色植物和动物 B. 绿色植物和微生物 C.动物和微生物 D. 绿色植物或微生物,3、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既能使CO2进入生物群落,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 A分解者 B植食动物 C肉食动物 D绿色植物,D,4

5、、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了 A、DDT是挥发性物质 B、DDT已加入了全球性的物质地化循环 C、考察队将DDT带到了南极 D、南极动物也偶尔到施用农药的地区寻食,B,物质循环的概念: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特点:具有全球性,往复循环。,实例:碳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小结,反思: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碳循环。课堂上,通过利用多媒体的课件,丰富了课堂的容量与内容,通过图解,增强了学生的直观,大大方便了学生的学习,有效地提高了本节课的课堂效率,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但是让学生描述碳循环的过程时,有的学生仍然叙述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其对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