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计划(2020).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6608936 上传时间:2020-06-2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55.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民健身计划(202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民健身计划(202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民健身计划(2020).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全民健身计划(2020).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全民健身计划(2020).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民健身计划(202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民健身计划(2020).pdf(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全全 民民 健健 身身 计计 划划 (XXXX2020 年) 全民健康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全 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基 础保障。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 下,过去五年,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覆盖城乡、比较健 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为提供更加完备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体育 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今后五年,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机遇挑战,需要更加准确把握新时 期全民健身发展内涵的深

2、刻变化,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使其成为健康中国建设 的有力支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名片。为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高全 民族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 四中、 五中全会精神, 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 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为根本目标, 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确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实效的工作原 则,通过立体构建、整合推进、动态实施,统筹

3、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产 业链、生态圈,提升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到 2020 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 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 1 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 7 亿,经常参加体育 锻炼的人数达到 4.35 亿,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 学 海 无 涯 会等功能充分发挥,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体育消费总规模 达到 1.5 万亿元,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 长点的动力源。支撑国家发展目标、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

4、的全民健身公共 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格局更加明晰。 二、主要任务二、主要任务 (三)弘扬体育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健身效果, 弘扬健康新理念,把身心健康作为个人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树立以 参与体育健身、拥有强健体魄为荣的个人发展理念,营造良好舆论氛围,通过体 育健身提高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 引导发挥体育健身对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 作用,树立人人爱锻炼、会锻炼、勤锻炼、重规则、讲诚信、争贡献、乐分享的 良好社会风尚。 将体育文化融入体育健身的全周期和全过程,以举办体育赛事活动为抓手, 大力宣传运动项目文化,弘扬奥

5、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挖掘传承传统体育 文化,发挥区域特色文化遗产的作用。树立全民健身榜样,讲述全民健身故事, 传播社会正能量,发挥体育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 美德、传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和作用。 (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供给。因时因地因需开展群 众身边的健身活动, 分层分类引导运动项目发展, 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 大力发展健身跑、健步走、骑行、登山、徒步、游泳、球类、广场舞等群众喜闻 乐见的运动项目,积极培育帆船、击剑、赛车、马术、极限运动、航空等具有消 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武术、太极拳、健

6、身气功等民族民俗 民间传统和乡村农味农趣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和不同行 业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 学 海 无 涯 激发市场活力,为社会力量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发挥网络等新 兴活动组织渠道的作用,完善业余体育竞赛体系。鼓励举办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全 民健身运动会,设立残疾人组别,促进健全人与残疾人体育运动融合开展。支持 各地、各行业结合地域文化、农耕文化、旅游休闲等资源,打造具有区域特色、 行业特点、影响力大、可持续性强的品牌赛事活动。推动各级各类体育赛事的成 果惠及更多群众,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全面协调发展。重视发挥健身骨干在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引导、服务、规范

7、全民健身活动健康发展。 (五)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改革,激发全民健身活力。按照社会组织改革发展 的总体要求,加快推动体育社会组织成为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 社会组织,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向独立法人组织转变,推动其社会化、法治化、高 效化发展,提高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全民健身服务的能力和质量。 积极发挥全国性体育社会组织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提供专业指导服务等方 面的龙头示范作用。加强各级体育总会作为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的建设,带动各 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对基层文化体育组织 的指导服务,重点培育发展在基层开展体育活动的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鼓 励基层文化体育组织依

8、法依规进行登记。 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品牌化发展并在社区 建设中发挥作用,形成架构清晰、类型多样、服务多元、竞争有序的现代体育社 会组织发展新局面。 (六) 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健身。 按照配置均衡、 规模适当、 方便实用、 安全合理的原则, 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 三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 15 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 积达到 1.8 平方米,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 有效扩大增量资源,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建设县级体 育场、全民健身中心、

9、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设施,结合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 学 海 无 涯 中心、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及区域特点,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 现行政村健身设施全覆盖。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严格落实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 不低于 0.1 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 0.3 平方米” 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的 要求,确保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 不得挪用或侵占。 老城区与已建成居住区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或现有场地设施未 达到规划建设指标要求的, 要因地制宜配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充分利用旧厂房、 仓库、老旧商业设施、农村“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和空闲地等闲 置资源

10、,改造建设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合理做好城乡空间的二次利用,推广多 功能、季节性、可移动、可拆卸、绿色环保的健身设施。利用社会资金,结合国 家主体功能区、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旅游景区和新农村的规划与建设,合理 利用景区、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广场及城市空置场所建设休闲健身 场地设施。 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 做好已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 管理和提档升级,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现有场地设施的管理运营。 完善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 放政策,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中小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确保公共体 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 (七)发挥全民健身

11、多元功能,形成服务大局、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结合 “健康中国 2030”等总体发展战略,以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养老、助残 等事业发展,统筹谋划全民健身重大项目工程,发挥全民健身在促进素质教育、 文化繁荣、社会包容、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健身消费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 方面的积极作用。 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对发展体育产业的推动作用, 扩大与全民健身相关的体育 健身休闲活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用品 及相关产品制造和销售等体育产业规模, 使健身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不 断提高。鼓励发展健身信息聚合、智能健身硬件、健身在线培训教育等全民健身 学 海 无 涯 新业态

12、。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开拓全民健身产品制造领域和消费市场, 使体育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八)拓展国际大众体育交流,引领全民健身开放发展。坚持“请进来、走 出去”,拓展全民健身理论、项目、人才、设备等国际交流渠道,推动全民健身 向更高层次发展。 搭建全民健身国际交流平台,加强国际间互动交流。传播和推广全民健身发 展过程中的中国理念、中国故事、中国人物、中国标准、中国产品,发出中国声 音,提升国际影响力,有效发挥全民健身在推广中国文化、提升国家形象和增强 国家软实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九)强化全民健身发展重点,着力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和重点人 群、 项目发展。 依法

13、保障基本公共体育服务, 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向农村延伸, 以乡镇、农村社区为重点促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坚持普惠性、保基本、 兜底线、可持续、因地制宜的原则,重点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 贫困地区发展全民健身事业。 将青少年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大力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提 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将提高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和养成健康行 为方式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保证学生在校的体育场地和锻炼时间,把学生 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工作考核体系,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全面 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积极发挥“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等青少年体育 品牌活动的示范

14、引领作用,使青少年提升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培养锻炼兴 趣,形成终身体育健身的良好习惯。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公益 性老年健身体育设施,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体育设施的功能衔接,提高 使用率, 支持社区利用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场所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 活动, 为老年人健身提供科学指导。进一步加大对国家全民健身助残工程的支持 力度,采取优惠政策,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开展职工、农 学 海 无 涯 民、妇女、幼儿体育,推动将外来务工人员公共体育服务纳入属地供给体系。加 大对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全民健身服务供给,使其享受更多社会关爱,在 融入社会方面增加获

15、得感和满足感。 加快发展足球运动和冰雪运动。着力加大足球场地供给,把建设足球场地纳 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因地制宜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多样化的足 球场地。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抓紧完善常态化、纵横贯通的大学、高中、初 中、 小学四级足球竞赛体系。 积极倡导和组织行业、 社区、 企业、 部队、 残疾人、 中老年、五人制、沙滩足球等形式多样的民间足球活动,举办多层级足球赛事, 不断扩大足球人口规模,促进足球运动蓬勃发展。大力推广普及冰雪运动,利用 筹备和举办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契机,实施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 计划。 支持各地建设和改建多功能冰场和雪场, 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冰

16、雪运动领域, 推进冰雪运动进景区、进商场、进社区、进学校,扶持花样滑冰、冰球、高山滑 雪等具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冰雪健身休闲项目,打造品牌冰雪运动俱乐部、冰雪运 动院校和一系列观赏性强、群众参与度高的品牌赛事活动。积极培育冰雪设备和 运动装备产业,推动其发展壮大。鼓励各地依托当地自然人文资源开展形式多样 的冰雪运动,实现 3 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使冰雪运动的群众基础更加坚实。 三、保障措施三、保障措施 (十)完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通过强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 参与的全民健身组织架构,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政府要按照科学统筹、合理 布局的原则,做好宏观管理、政策制定、资源整合分配、工作监督评估和协调跨 部门联动;各有关部门要将全民健身工作与现有政策、目标、任务相对接,按照 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规划、落实工作任务;智库可为有关全民健身的重要工作、重 大项目提供咨询服务,并在顶层设计和工作落实中发挥作用;社会组织可在日常 体育健身活动的引导、培训、组织和体育赛事活动的承办等方面发挥作用,积极 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