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xx卫生信息化建设方案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136605224 上传时间:2020-06-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xx卫生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整理xx卫生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整理xx卫生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整理xx卫生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整理xx卫生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理xx卫生信息化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xx卫生信息化建设方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卫生信息化建设方案卫生信息化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将“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作为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和重要支撑之一。为方便群众就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根据国家、天津市有关政策规定,结合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 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信息化作为一门技术,服务卫生,可以简化卫生的工作方式;信息化作为一个方法论,指导卫生,可以转换卫生的工作形势

2、;信息化作为一门哲学思维,改变卫生,可以转变卫生的工作模式。 因此,信息化在建设阶段要以服务为中心,必须服务于群众、服务于医务人员、服务于管理。 (二)总体思路在框架设计上,从垂直业务和单一应用向扁平化信息平台与主要应用系统建设相融合转变,利用平台技术实现医疗保险、医疗卫生和医药流通等领域的统筹规划、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一方面突出服务,直接让广大群众与患者成为卫生信息化发展的受益者,另一方面完善管理,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规范医疗服务与管理,促进医疗服务成本降低。 在实现路径上,从单纯追求各单个系统规模向促进多系统资源整合转变,加强标准化和规范化,逐步实

3、现医疗资源数据共享、灾备资源共享、医保区域共享等,降低信息化建设风险,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益,避免重复建设、重复开发和数据重复采集。 (三)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总体规划,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结合卫生信息化的现实基础、卫生工作的需求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加强总体规划的战略设计和统筹协调,分步推进,有序实施。 二是注重“标准先行、顶层设计、安全规范”。卫生信息化建设要解决好标准化与信息系统应用的关系,进一步促进卫生信息资源高效共享。先期做好系统运行维护工作,做到统一标准、规范接口、改善流程、易于拓展、安全运行。 (四) 总体目标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药品、综合管理为着力点,

4、加快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基本目标是: 1.以电子政务为切入点,建立卫生信息化办公平台。从单纯的满足办公需求,到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向社会公开卫生政务信息,开展在线服务、行政审批、逐步建立面向管理、监督和决策的电子政务一体化应用平台,进一步提高卫生行政能力和工作效率。 2.以协同应用为切入点,强化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建设。重点对现有公共卫生业务进行整合,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信息系统。 3.以健康管理为切入点,构建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建立以生命周期为主线,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动态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为社区居民、全科医生、综合性医院和卫

5、生主管部门之间提供信息交换,为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市级医院之间双向转诊奠定基础。 4.以动态监控为切入点,进一步完善药品集中采购、使用、监管平台。 5.以电子病历为切入点,大力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建立和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着力推进医疗信息区域化互联共享。医疗机构现有的为满足医院管理和医疗活动而建设的所有信息系统,要逐步进行整合,系统之间要实现高度的集成和无缝连接。 二、重点建设任务重点任务是“建成一个平台、完善二个体系、打捞四个支撑点、奠定二个基础”。一个平台是区卫生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二个体系是电子政务一体化体系和公共卫生信息协同应用体系;四个支撑点是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

6、域医疗卫生服务系统、药品供应保障信息支持系统、卫生便民一卡通系统和开展以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医院数字化系统;二个基础是卫生信息标准化和信息安全规范化。 (一) 卫生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区域卫生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上连市卫生局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下接辖区各医疗卫生单位的运行主体,是全区医药卫生行业信息的交互中心。区级平台定性为区域信息资源平台,建设重点是提高综合卫生管理与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支持跨区域医疗卫生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和业务协同,支持健康档案查询、电子病历查询、预约挂号、双向转诊、检验检查结果共享,支持医疗救治、传染病防治、慢性病控制、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建设远程会诊中心、心电中心、影像

7、中心。在完善现有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逐步建设财务监管、综合统计分析、决策支持等内容,让居民、患者、医务工作者以及卫生行政部门都能从建设中受益。 (二)卫生电子政务一体化办公体系一是完善现有的协同办公系统,逐步实现办公无纸化、资源数字化、流转网络化和管理信息化的目标。二是建立卫生局门户网站,陆续开展行政审批、行政监管和对公众服务等在线服务,进一步强化为民、便民服务措施,全面、准确、及时地向社会公众服务等在线服务,进一步强化为民、便民服务措施,全面、准确、及时地向社会公众卫生政务信息。三是建立卫生系统视频会议系统。 (三) 公共卫生信息协同应用体系对区内现有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妇儿保健中心

8、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市属网络直报系统进行整合梳理,将相关数据上传至数据中心进行共享分析。同时根据各公共卫生机构信息系统的实际需求,进行升级改造建设。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业务系统,实现疾病预防控制业务系统与医院HIS系统的对接,全面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实现信息采集、传输、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命疗部署、预案启动、实时沟通、联动指挥、现场支持等功能的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建立医疗卫生资源库,实现应急医疗资源管理、应急救治专家管理;完成病情统计分析、应急响应与培训、综合统计查询等功能,为应急指挥系统提供信息支持。 (四)以

9、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建立和完善以生命周期为主线,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动态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活化全区居民健康电子化。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围绕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管理和使用,将家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机构、卫生管理部门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初步形成基层卫生监测、疾病管理、控制与预防基础和基层网络体系,为疾病控制机构、食药卫生监督机构、公共卫生管理和决策提供基础数据,便于及时评价相关疾病防控、干预效果以及提供技术指导和相关措施。 (五) 药品供应保障信息支持系统用药安全监控实时监控医生的医疗行为,对医生的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时时提醒。在医生工作站和病区工作站设置一

10、个“用药安全防火墙”,提示处方和医嘱单中诸如:抗菌药物的使用、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某些禁忌用药不当等信息。 合理用药查询满足医生对于合理用药信息的查询,包括药品说明书、医学公式、检验值与诊断等信息的查询。 药品使用全过程监控为药品确定唯一条形码,从药房、院内流通到病人用药,实行全程监控,尽量减少失误的产生,并且实现实时、精确查询每批次药品生产、流向和病人使用情况,遇到问题药品可以迅速追溯,从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六) 便民一卡通系统以医保卡或就诊卡为载体,采取预付费/后付费的诊疗模式,实现挂号、就诊、付费、取药等一卡通使用,改善就医流程,方便病人,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建立第三方统一支付平台

11、,实现诊间支付、区域内统一支付、卡内余额流通使用。患者可以向统一支付平台账户充值,账户内有余额的,可以默认优先使用其余额,在医生处结算,或者在医院架设结算自助机进行结算。 (七) 以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医院数字化系统按照全区统一的数据标准,对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提升改造,健全和完善HIS系统、LIS系统、PACS系统、合理用药系统等。建立和完善基于医院信息平台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形成基于信息平台的信息交换与应用系统,基于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的为主导的业务服务系统,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改善就医环境,提高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构建医疗行为管理系统,实现医

12、疗行为监管的系统化和常态化,逐步实现对医院医疗行为的全过程、动态监管,从而加强医疗行为监管能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建设医疗自助服务系统,实现在各医院内的挂号、收费、就诊、化验、处方、划价、收费、取药全过程的电子化操作。 (八) 卫生信息标准化信息标注化在满足信息交互、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开发、提高信息系统质量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国家(行业)标准的,优先遵循国家(行业)标准;即将形成国家(行业)标准的,争取在标准基本成熟时,将该标准率先引入试用;无国家(行业)标准,等效采用或约束使用国际标准;无参照标准,按标准制定规范,自行进行研制,在自行研制编写卫生信息标准时需特别考虑到未来的发展

13、和变化,在此基础上形成地方区域医疗卫生信息交换标准。 (九) 信息安全规范化以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基础,建立心想你安全策略、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规范,加强组织管理、运营管理、技术管理三个方面,保障信息系统安全。例如采取数字认证技术保障医生身份安全、建设数据中心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保障数据安全。 三、建设步骤信息化建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4年):夯实基础,重点突破;第二阶段(2015-2017年):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第一阶段(2014年):夯实基础,重点突破阶段主要完成我区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启动前期基础性项目和试点项目,总结经验,为全面推广实施打下基础。

14、(一)建立公共门户网站外网门户是面向公众的医疗服务应用。居民可通过互联网对门户网站进行访问,登录系统并通过认证后,可进行个人健康档案信息查看,还可以查阅自己的检查检验及体检情况,特别是在传统的就医模式,看抽血化验等检查,检查报告当天不能取,居民必须再找时间往医院取检查报告,系统建成后,居民就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查看。居民还能够在线与健康咨询顾问、专科医生、医学专家、公共卫生服务人员以及其他居民等进行交流和互动,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促进居民对健康的监测和自我管理,维护健康。还将陆续开展行政审批、行政监管和对公众服务等在线服务,进一步强化为民、便民服务措施,全面、准确、及时地向社会公开卫生政务信息。

15、居民也可通过手机直接访问。 (二)推行便民一卡通将社保卡的唯一识别功能和社保卡提供的金融功能进行充分融合,能够实现居民在辖区内任何医院的预约、诊疗、付费、取药、自主查询、慢性病管理、计划免疫、健康体检、健康档案互联、市民服务的一卡通行,改善就医流程,方便病人,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居民可以通过社保卡在全区的任何一家有自助查询打印终端的医疗机构,查询并打印居民的诊疗信息、检查检验信息等。 “一卡通”系统以卡为载体,使用社保卡(医保用户)或自制的“健康卡”(非医保用户),要求实现就诊信息连续保存与查看,为各环节提供可靠的患者基本信息,同时也积累了患者的多次治疗与体检档案,使得患者对医院的忠诚度得到了提高,医院也可以用此数据库为基础,开展对患者的主动服务。 系统还可以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诊疗预交金功能。医疗机构通过和银行对接,启动社保卡中的金融功能,居民在任何一家机构存入预交金,可在全区所有医疗机构用预交金进行诊疗,自费部分通过银行进行通存通兑,实现在全区内的所有医疗机构预交金一卡通。 第二阶段(2015-2017年):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在基本完成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实现平台基本功能,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等业务协同与信息共享,开展个人健康管理等公众服务、公共卫生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