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6586423 上传时间:2020-06-29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鉴赏提示,首联的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颔联写景宏伟阔大,试分析“坼”“浮”的表达效果。 颈联“写景如此阔大,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异。”这一联怎么和上联统一在一幅画面中的? 尾联诗人的涕泗流中有哪些感慨?,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昔闻”:慕名已久、向往之久 “今上”:夙愿得偿,幸事一件 “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 “昔”与“今”之间,未简单的以 “喜”“悲”之词加以填充,而是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回味。,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

2、时间距离,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首联的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诗人青年时代当值“开元盛世”,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景象,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 如今,祖国山河残破,疮疾满目,而诗人也到了暮年,且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亲眼看到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在平平的叙述中寄寓着飘泊天涯,怀才不遇,许多的感触。 昔日的抱负,今朝都化为泡影!,颔联写景宏伟阔大,试分析“坼”“浮”的表达效果。,“坼”: 洞庭湖波涛万顷、巨浪千层,方圆数千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为两片,刹那间,乾坤摇动、天崩地解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 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

3、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 一派壮阔的图景。,颈联“写景如此阔大,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异。”这一联怎么和上联统一在一幅画面中的?,“老病”: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两年,身体衰弱不堪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 “有孤舟”: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和无边的宇宙“对应”的是什么呢? 是一个极为渺小的“有限”之身, 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行吟者, 是被命运抛弃于苍茫湖水之中的如此穷愁潦倒的一个孤魂。 缺衣乏食,居无定所,得不到亲友的慰藉,连一个赖以承受痛苦的

4、正常的身体都没有。 飘零、孤寂、衰老、贫病,一个活人生存所需的空间萎缩到不能再萎缩。,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上联展现浩瀚的洞庭湖水,下联画出水上的一点孤舟。湖水动荡,孤舟飘浮,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虽然大小悬殊,却统一在一幅画中。如果将洞庭湖水比作整个国家,那么那一点孤舟就是诗人杜甫自己!,尾联诗人的涕泗流中有哪些感慨?,从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 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孤舟虽小却

5、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颗忧国忧民的志诚之心。 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互为表里,故虽悲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抑。,孟浩然借写洞庭湖景表达个人“欲济无舟楫”,想做官而无人引荐的心情,不免拘限于个人的仕宦得失。,杜甫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乾坤;他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这就使他的这两句诗比起孟浩然的两句诗更显得气势不凡,惊天动地。,引题 写景 个人景况 国事艰难,广阔胸襟,意境宽阔宏伟,登岳阳楼,交代背景,宽阔广大,凄凉落寞,老杜品格,穷而愈坚,悲而能壮,在自怨身世之中,仍保持傲岸的气魄与阔大的胸襟。 以阔壮之景寓悲凉之怀的抒情境界。,旅夜书怀,

6、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鉴赏提示,首联和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颈联诗人这样表达的意图是什么? 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慨?,首联和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首联:月夜孤舟,微风阵阵,寂静和孤独笼罩着一切,在这茫茫的寂寥江天之间,羁旅之怀油然而生,揭示诗人浪游漂泊的孤清处境。 颔联:远处,星辰低垂,平野开阔;近处,月影翻涌,大江流动。这苍茫的背景下,诗人所处的一叶扁舟,显得更加的渺小与孤寂。 在大自

7、然雄伟瑰丽的景象之前,人生命运更是孤单凄凉。,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人的孤独,景情交融。,颈联诗人这样表达的意图是什么?,名岂文章著? 其志向未酬,反而因文章而扬名,实非己愿,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读来令人心沉。,官应老病休。 看似自我解慰,实乃牢骚之语,虽然此时作者确已老病,但休官主要原因是被排挤,以此暗示作者心中的不平,揭示作者晚年孤凄飘泊的主要原因。,运用反语的修辞。,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一句否定,一句肯定,其实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 仇兆鳌杜诗详注引旧

8、注云:“名实因文章而著,官不为老病而休,故用岂、应二字。反言以见意,所云书怀也。”,立意含蓄,悲愤更深。,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慨?,触景而情发,以景自况;以沙鸥自比,自伤飘泊 。广阔的“天地”,映衬一微小的“沙鸥”,愈显出自己飘零不遇的身世的可悲与可叹。,前半极力渲染描绘旅夜江上壮伟之景,后半尽意宣泄孤舟漂浮的悲怀 。 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却反衬出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后人对杜甫的评价,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无高尚伟大之人格,亦无高尚伟大之文章。 王国维 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闻一多 庄严:人格 瑰丽:艺术 永久:影

9、响,杜甫草堂,此诗作于776年冬夔州西阁。诗人在蜀至此已有七载。在安史之乱被平定的前一年,诗人曾经历过徐知道的叛变,受尽颠沛流离之苦;如今又碰上崔吁作乱,战争中种种骇人听闻的消息时时传来,人心不安,国无宁日,诗人愁心如焚,忧时伤怀,心情十分沉重,写下了这首诗。,背景,解题:,阁,作者寓居的西阁; 夜,夜里。联系背景,暗指作者是在家中彻夜未眠; 题目是指作者在战乱频仍时,孤身漂泊在外整夜不眠所做的感思。题目提示读者写作的时间和地点。,鉴赏提示,首联诗人选择了哪些意象?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

10、樵”这一联你读懂了什么? 写“卧龙跃马”这两个人物的用意何在?,“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 ,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天涯”,称所在地夔州,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的凄寒之感,“宵”这里指黎明前, 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首联诗人选择了哪些意象?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听觉、视觉。借听觉写鼓角之声在星河包容天地的动荡之中显得越发萧瑟悲凉;下句借视觉写出了星河波澜壮阔的动荡。二者传达的动荡感是一致的,鼓角之声传播的空间更加广阔,星河的摇动也具有深邃的情致,营造出悲壮雄浑的意境。,“野

11、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一联你读懂了什么?,此联是虚写,与上文构成了虚实结合,悲壮凄凉的景物,生动而丰富,使人感知到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怀。,写“卧龙跃马”这两个人物的用意何在?,运用典故,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庙,而引起无限感慨。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尾联下句传达作者的情感?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知交寥落,亲人朋友都难以聚首,顿感人生寂寞苦闷,伤感之情无法排解又强做自我安慰的无奈。,对

12、连年战伐和百姓劳苦的忧虑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岁暮阴阳催短景 客居天涯的凄寒天涯霜雪霁寒宵 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 卧龙跃马终黄土 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无奈 人事音书漫寂寥,诗人的感慨:,艺术手法,一、通过声音来描写战争,颔联和颈联通过鼓角声 、野哭声、渔樵的歌声来渲染战争的气息,手法含蓄,情感的张度和浓度都很大,也更加痛切地表现出战争带来的灾难。,二、善于用事,鼓角声悲壮用祢蘅事,星河影动摇用汉武帝问星象事,卧龙跃马终黄土用诸葛亮、公孙述事。诗人用事之妙在于不落痕迹,即使不知道典故的来历,也能够体会到诗句所传达的情感。知道典故之后,就能有更深的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