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构造-华北陆块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6544899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33.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地构造-华北陆块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大地构造-华北陆块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大地构造-华北陆块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大地构造-华北陆块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大地构造-华北陆块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地构造-华北陆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地构造-华北陆块(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华北陆块,华北陆块,(一)早前寒武纪基底发育 1.太古宙-陆核发育与结晶基底形成 2.古元古代-古陆块演化-褶皱基底形成 (二)晚前寒武纪构造演化 1.中元古代-中国古大陆的再破裂 2.新元古代-中国古大陆的会聚和拼贴 (三)古生代-稳定大陆演化 (四)中新生代-构造活化与陆内造山,华北陆块(华北大陆)是我国最老的克拉通,于1800Ma 前的吕梁运动后出现未变质的沉积盖层。它与塔里木地台构成了横贯我国东西的北方大陆。 华北陆块从构造上看,其范围还包括朝鲜半岛北部、渤海、北黄海海域,因而亦称中朝地台。其共同特征: 1.都具有前震旦纪的结晶基底; 2.自中元古代起都是稳定型沉积,属于同一生

2、物地理区,盖层变形弱,岩浆活动少,古生代有共同海陆变迁史,都缺少 S-D。 北界:沿阴山北缘-延吉以南,其北为内蒙加里东褶皱带; 南界:沿西安-合肥一线,其南为秦岭褶皱带; 西界:贺兰山一线,包括阿拉善地块; 东界:以郯-庐断裂为界和扬子陆块接触。,(一)早前寒武纪基底发育,1.太古宙-陆核发育与结晶基底形成 ( 3800Ma-2500Ma ) 太古宙的构造格局是以相互分离的陆核和夹持其间的绿岩带共同构成。其岩石组合包括两种类型:麻粒岩-片麻岩和绿岩带。 晚太古宙的末期( 2500Ma的五台运动)陆核聚集,绿岩带成为陆核聚集的焊接带,形成古陆块。,太古宙构造岩石组合 (1)麻粒岩-片麻岩:为角

3、闪岩相-麻粒岩等中、高级变质岩,各种花岗片麻岩为主要岩石,包括早中太古代的深成岩和变质表壳岩,也包括一部分侵位于绿岩带的TTG岩套。 变质表壳岩为由火山岩和沉积岩变质形成的斜长角闪岩、麻粒岩、片麻岩类(包括由富铝沉积岩系变质形成的孔兹岩系 (khondalite))。 TTG岩套:原岩为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onalite-trondhjemite-granite),变质形成片麻岩,是构成大陆下地壳的主要岩石。 (2)绿岩带:为绿片岩-角闪岩相等中级变质岩,原岩为基性火山岩-中酸性火山岩-沉积岩序列,具旋回性,反映多次喷发的特点。,前寒武系分布,辽吉陆核分布,赤峰陆核分布,东胜陆核

4、分布,渤海陆核分布,临汾陆核分布,(一)早前寒武纪基底发育,2.古元古代-古陆块演化-褶皱基底形成 ( 2500Ma-1800Ma ) 古元古代华北陆块的构造演化是以古陆块的进一步裂陷、再拼合,原始华北陆块最后形成统一的基底。 古元古代初期,华北古陆块内部的多条活动带又重新活动,经过吕梁运动,华北古陆块再次拼接成为统一的克拉通,而且由于边缘的增生,克拉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形成华北陆块。,前寒武系对比,胶辽活动带,青滦活动带,褶皱基底,一、华北陆块,(一)早前寒武纪基底发育 1.太古宙-陆核发育与结晶基底形成 2.古元古代-古陆块演化-褶皱基底形成 (二)晚前寒武纪构造演化 1.中元古代-古大陆

5、的再破裂 2.新元古代-古大陆的会聚和拼贴 (三)古生代-稳定大陆演化 (四)中新生代-构造活化与陆内造山,(二)晚前寒武纪构造演化,1.中元古代-古大陆的再破裂 ( 1800Ma-1000Ma ) 中元古代早期,华北陆块内部和边缘出现了大规模的破裂和裂陷,北缘形成白云鄂博渣尔泰狼山裂陷槽、中部形成了燕辽裂陷槽、南缘形成了熊耳吕梁裂陷槽,并使秦岭大别地块从华北陆块南缘分裂出去。同时,在华北陆块内部还伴有大规模非造山期岩浆活动和大量的基性岩墙群的侵入,体现了刚性地壳的性质。,中朝陆台基底结构与构造分区,示基底对地震带发育的控制,华北中元古代裂谷特征:燕辽裂谷,中元古代:燕辽地震带 震旦纪:古郯庐

6、地震带,团山子组泥质粉砂岩,生物钻孔?,雾迷山组,北京西山,雾迷山组叠层石,1. 18001600Ma阶段:裂解事件,密云平泉凌源断裂,滦县抚宁建昌断裂,燕山裂陷槽,2. 16001000Ma阶段:裂解事件,燕山裂陷槽,华北中元古代古陆发育特征:豫西裂谷,熊耳群 马家河组:玄武安山岩 鸡蛋坪组:3 流纹岩、粗面岩; 2 玄武安山岩; 1 流纹岩、粗面岩、 许山组:玄武安山岩 大古石组:碎屑岩 分布:外方山-熊耳山-肴山 同位素年龄:14-20亿年,熊耳群火山岩中 气孔、杏仁构造,一、华北陆块,(一)早前寒武纪基底发育 1.太古宙-陆核发育与结晶基底形成 2.古元古代-古陆块演化-褶皱基底形成

7、(二)晚前寒武纪构造演化 1.中元古代-中国古大陆的再破裂 2.新元古代-中国古大陆的会聚和拼贴 (三)古生代-稳定大陆演化 (四)中新生代-构造活化与陆内造山,(二)晚前寒武纪构造演化,2.新元古代-中国古大陆的会聚和拼贴 ( 1000Ma-800Ma ) 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华北陆块与扬子地台之间、扬子地台与华夏古陆之间及与川滇藏古陆之间都发生过碰撞拼贴,形成了古中国大陆,构成了 Rodinia 超大陆的组成部分。,中元古代:燕辽地震带 震旦纪:古郯庐地震带,下马岭组,大连剖面,碳酸盐台地型地震液化序列,A,B,C,D,萨布哈型地震液化序列,A.液化泥质脉立体形态,B.液化角砾 和 C.液化

8、卷曲变形,C.液化卷曲变形,液化卷曲褶皱,盐溶角砾岩,3. 1000800Ma阶段:Rodinia存在及开始裂解,4. 800560Ma阶段:Rodinia 快速裂解时期,一、华北陆块,(一)早前寒武纪基底发育 1.太古宙-陆核发育与结晶基底形成 2.古元古代-古陆块演化-褶皱基底形成 (二)晚前寒武纪构造演化 1.中元古代-中国古大陆的再破裂 2.新元古代-中国古大陆的会聚和拼贴 (三)古生代-稳定大陆演化 (四)中新生代-构造活化与陆内造山,(三)古生代-稳定大陆演化,寒武纪-奥陶纪:稳定浅海沉积,碳酸盐岩为主; 志留纪-泥盆纪:华北古陆抬升,缺失沉积; 石炭纪-二叠纪:海陆交互相-陆相沉

9、积,碎屑岩为主,中国华北主要成煤期。,万天丰,2004,万天丰,2004,华北晚古生代聚煤盆地太原组(上)、山西组(下)地层等厚线及含煤性,一、华北陆块,(一)早前寒武纪基底发育 1.太古宙-陆核发育与结晶基底形成 2.古元古代-古陆块演化-褶皱基底形成 (二)晚前寒武纪构造演化 1.中元古代-中国古大陆的再破裂 2.新元古代-中国古大陆的会聚和拼贴 (三)古生代-稳定大陆演化 (四)中新生代-构造活化与陆内造山,(四)中新生代-构造活化与陆内造山,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发生了大规模裂陷作用,伴随有强烈的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形。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的岩浆活动和裂陷盆地的充填序列清楚地记录了150Ma以来的幕式裂陷过程。多幕裂陷作用是地球节律现象在盆地演化中的具体表现,也是认识地球表层演化节律的重要方面之一。,(据崔盛芹等,2002),(据崔盛芹等,2002),(据崔盛芹等,2002),(据崔盛芹等,2002),(据崔盛芹等,2002),华北陆块成矿系统类型,华北陆块和扬子陆块 完,谢谢观看! 20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