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模块综合检测训练 粤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537942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模块综合检测训练 粤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模块综合检测训练 粤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模块综合检测训练 粤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模块综合检测训练 粤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模块综合检测训练 粤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模块综合检测训练 粤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模块综合检测训练 粤教版必修2.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综合检测(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菱角/棱角聒噪/恬淡结实/结构B缄默/信笺 谄媚/胡诌 屏障/屏除C参商/参差 窘状/迥远 稽查/稽首D羁绊/亟待 校正/比较 装载/记载解析:A项,lng/lng,gu/tin,ji/ji;B项,jin,chn/zhu,png/bng;C项, shn/cn,jing,j/q;D项,j/j,jio,zi/zi。答案:A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平型关大捷”,一个中学历史考试经常考核的名词,用家喻户晓来形容恐怕并不为过。但有些东西听的次

2、数多了,不免有些许逆反心理。纪录片我的抗战“伏击”这一集所有亲历者的记忆,都是从一场石破天惊的大雨开始的,没有人知道到底要去哪儿,唯一清楚的就是天亮后要去打仗,打鬼子。60多年后,关于平型关大捷,课本上伟大意义一二三四说得泾渭分明。但在课堂上苦心孤诣等着下课的学生们,你们真的了解这场战斗吗?你们可否知道,为了这场被誉为“抗战第一胜”的伏击战,我们的战士究竟付出了多大牺牲? A家喻户晓B石破天惊C泾渭分明 D苦心孤诣解析:A项,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B项,石破天惊:像山石崩裂、惊天动地那样,原形容乐声高亢激越,后多用以比喻某一事物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用来形容大雨不恰当。C项,泾渭分明:泾渭二

3、水清浊异流,汇而不混,比喻优劣是非的界限非常分明,与“伟大意义”相悖。D项,苦心孤诣:用心良苦,造诣极深,用以称许刻苦研究学问,创造业绩为他人所不及者,此处误用乃是望文生义。答案: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国家经济发展尤其是当前,能否改善收入分配、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已成为关系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问题。B全国各大城市陆续出台的限购令激起强烈反响,有评论认为,由于限购令阻碍了炒房通道,降低了炒房获利能力,所以破坏了本来“健康”的市场。C与早已流行的互联网论坛和博客相比,微博以140字的限制、便捷的转发机制以及对终端设备的简单要求,降低了民众表达言论的

4、门槛。D近几年来,我国领海不断被侵扰,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变化,中国海监局调整了工作规划,加大了海上巡航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解析:A项,不合逻辑,错在两面对一面,后半句应与“能否”相呼应。B项,语序不当,应将“由于”置于“限购令”之后。D项,搭配不当,“加大密度”可以,但不能“加大”“质量”。答案:C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英国文化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雅思考生的写作考试成绩是全球最低的。功利性阅读败坏了中国孩子的阅读品味和胃口,甚至导致他们怨恨读经典作品。阅读方面的偏差必然导致中国学生写作能力的欠缺。这一令人尴尬的现实令我们不得不认真反思。孩子们手

5、中放不下来的书籍,多半是课本、习题集、作文选、动漫作品、恐怖小说等。A BC D解析:是讲阅读的问题,谈写作的问题,中“这一令人尴尬的现实”显然是指而非,所以应该放在后面。答案:D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赤 壁 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

6、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7、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属:劝酒B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C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端正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方位名词解析:D项,下:攻占。答案:D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8、的一组是(3分)()A扣舷而歌之侣鱼虾而友麋鹿B举匏尊以相属挟飞仙以遨游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渔樵于江渚之上D月出于东山之上不知东方之既白解析:A项,句中的“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句中的“而”是连词,表并列关系;B项,连词,来。C项,句中的“于”是介词,表被动,句中的“于”是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处所;D项,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句中的“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答案:B7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何为其然也?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C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D而今安在哉?解析:例句为宾语前置。A项为

9、介宾结构后置;B项为判断句;C项为定语后置;D项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也是宾语前置。答案:D8赤壁赋中对于水和月作了反复的描写,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文章写的是一次夜游赤壁的经历,作为记游写景的文章,必须要写当时当地之景,水和月就是赤壁这个地方的特有景物,所以反复描写。B以景抒情,融情入景。开篇写水的澄澈和月的皎洁与多情,以及全景的迷离浩瀚,是为了表现作者此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的游江之乐。 C第二段“击空明兮溯流光”的诗句,是就月出之诗生发而来的,由月而美人,由美人而政治理想。表现了作者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 D第三段“客”借夜

10、游赤壁所见的长江、明月的无穷,与英雄人物与英雄业绩的易逝,生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叹与“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幻想。 解析:A项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说理。答案:A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译文:_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译文:_答案:(1)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11、/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2)有位吹洞箫的客人,按着曲调伴奏。不断流逝的,如同这江水,却始终未曾流走。时圆时缺就像那月亮,可是最终没有消减或增长啊。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古戍明刘基 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注。九洲犹虎豹,四海未桑麻。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注笳:号角。(1)本诗作于元末,请结合前两联谈谈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3分)答:_(2)本诗的后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变化?(4分)答:_答案:(1)本诗写了边城堡垒烽火不断,遍地号角,农事败坏,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的情形。(1分)反映了当时战事频繁,时局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2分)(2)颈联写了一派荒芜萧条的景色:白云低垂,与草原连成一片,江面广阔,白雪覆盖着无垠的黄沙。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怨愤,对国家前途的忧心。(2分)尾联写虽历经战火和风雪,梅树依旧顽强坚贞,透露出春的消息。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及坚定信念。(2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1分)(6分)(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阿房宫赋)(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赤壁赋)(3)故夫知效一官,_,_,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