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英语暑假专题 修饰方法的辨识与运用 人教四年制版 知识精讲.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530741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英语暑假专题 修饰方法的辨识与运用 人教四年制版 知识精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英语暑假专题 修饰方法的辨识与运用 人教四年制版 知识精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英语暑假专题 修饰方法的辨识与运用 人教四年制版 知识精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英语暑假专题 修饰方法的辨识与运用 人教四年制版 知识精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英语暑假专题 修饰方法的辨识与运用 人教四年制版 知识精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英语暑假专题 修饰方法的辨识与运用 人教四年制版 知识精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英语暑假专题 修饰方法的辨识与运用 人教四年制版 知识精讲.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英语暑假专题 修饰方法的辨识与运用 人教四年制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专题四 修辞方法的辨识与运用二. 教学目标:掌握12种修辞,知道他们的作用,能在语文实践中正确辨识与运用。三.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12种修辞。难点:辨析与运用。四. 知识分析:(一)掌握12种修辞: 1. 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 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事物“人化”)3. 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4. 夸张 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5.

2、对偶 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6. 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7. 设问 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确定答案的修辞方式。8. 反问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9. 反复 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10. 反语 就是说反话(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的方式来加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11. 引用 援引现成的语言材料(名言、格言、民谣、谚语等),用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的修辞方式。12. 对比 把

3、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二)修辞的作用:比喻、借代、拟人、对比等能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对偶、排比、反复、引用、设问、反问等能增强语言气势;反语能增强语言的幽默感或讽刺意味。(三)辨识 1. 借喻与借代。借喻是比喻的一种,它的本体在句中不出现,直接用喻体。借代是借相关的来代替本来的。 2. 对比与对偶。对比强调的是内容的不一致。对偶强调的是句子形式。如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词义相对或相反。读音平仄要相反。3. 排比与反复。排比强调几个短语或句子,结构相同、相近,内容紧密相关;反复是同一内容的词语,连续出现或间隔出现。4. 设问与反问。设

4、问,不仅有问而且有答;反问,把回答蕴含在问句中,肯定的反问表否定,否定的反问表肯定。(四)运用 中考出题常从以下几方面命题。1. 选择。如下列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恰当)的一项是( )2. 判断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分析其表达作用。3. 对对联。4. 给下面一段话的横线上,选出一项最佳比喻句。5. 指定内容、指定修辞方法要求写句子。总之,中考中关于修辞的考查是非常灵活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你把最基本的东西掌握住了,加上适当的练习,你一定能顺利通过这个知识点。【典型例题】例1 指出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并说说其表达作用。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1)修辞方法: (2)作用 解析:

5、这道题的文字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在此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油蛉蟋蟀当成人,说它们在“低唱”、“弹琴”,一方面表现了它们鸣声悦耳的特点,其鸣声确实像人的低唱和弹琴。另一方面又写出了儿童对油蛉蟋蟀的感觉,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快乐的性情。点拨: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既要合乎事物的特点,又要合乎人物的心情,这道题前一小题并不难,只是一个修辞方法的判断,难点在第二小题上,你要答出其所以然:这样修辞的好处是什么。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第二小题是主观叙述题,叙述时,语言要组织好,表达要准确,书写要正确。例2 仿照例句,仍以“天上的明星”为本体造一个比喻句。例句: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的无数

6、的街灯。造句:天上的明星现了, 。(湖南省长沙市2001年中考题)解析:首先应该想到“天上的明星”是分散的发光体。在天幕的映衬下显得很小,例句中的喻体“街灯”也是夜幕映衬下的小的分散的发光体,所以它们的相似点抓得非常准,使句子比喻得通俗、恰当。答句应该秉承这一点,使自己写出的句子既符合要求又有创意。如:好像眨着无数的眼睛。点拨:选择喻体一定要恰当、通俗、得体。喻体与本体之间要有相似点。此类题写出来的必须得是比喻句,语句要通顺,不能有错别字,否则都要影响成绩。例3 删改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改后为:遥望东南

7、,建几处依山楼榭; , 。(天津市2002年中考题)解析:对偶句的知识在此得到检验。上句中是“遥望东南”下句中就得把“角”去掉,变成“近看西北”与之对应;下句中的“几处”不是确数与量词的结合,那么画线部分中的“三间”也不能原样照搬把它改为“数间”比较好。后面与“依山楼榭”对应的备选文字是“面临绿水的轩斋”只要把“面”和“的”去掉,就对应工整了。完整的答案应该是“近看西北,造数间临水轩斋。”点拨:检查自己写的对偶句是否正确一定牢记,一看字数是否与原句相等,二看词性是否与原句相同,三看词义是否相对或相反,四看音调平仄是否与原句相反。如果这四点你都做到了,那你就马到成功了。例4 对对联。(1)上联:

8、读好书乐趣无穷。下联: (2)上联: 下联:学子论古今(吉林省2001年中考题)解析:(1)题中“读好书”是动宾关系,“乐趣无穷”是“读好书”的心理感受,下联出对只要与之对应就行。(2)题中“学子”是主语,“论古今”是动宾关系的谓语,那么上联可以是“先生谈中外”。点拨:对对子,实质考查的还是对偶修辞运用,只要对偶修辞方法掌握的好,对对子就手到勤来了,例5 “雨”在四季各不相同:“春雨绵夏雨急,秋雨凉爽冬夹雪。”请你用拟人的方法为( 春雨、 夏雨、 秋雨、 冬雨夹雪)其中的两种雨写几句话。 ( )雨 ( )雨 (青海省西宁市2000年中考题) 解析:此题只要用对了拟人修辞方法,写出来的句子形象、

9、贴切就是成功。例如:春雨:那雨丝儿,步履轻盈地来到人间,滋润着大地每一粒沁香的泥土,每一棵娇嫩的小草,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儿。夏雨:窗外,暴雨合着雷电的交响乐,旋转飞舞,疯狂的飞扬荡动。它尽情的表演一番后,终于疲累了,突然静止下来,收敛了它的威势。秋雨:雨点悄没声地落下,打在脸上凉冰冰的。冬雨夹雪:雨中飘落的洁白的柔软的雪花,它贴近你,轻轻地亲吻你的脸和手。 点拨:你所写的“雨”一定要具有人的特点,比如:动作、思想感情、性格、品德等等。有的同学失败就是因为没有把物当成人来写,只见物不见人就不能叫拟人。只有把物与人结合起来写才符合拟人的要求。【模拟试题】 1. 选出不是比喻句的一项( )A. 他长

10、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梁那样淳朴可爱。B. 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涩的果实。C. 好象是要使控诉更加显得有劲似的,就在第二天,有一家报纸上又登出了下面这么一段。D.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文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2. 下列句中“像”字的作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 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像一簇火焰在跳。B. 他长得是否很像他的哥哥?C. 收获的庄稼堆成垛,真像座小山。D. 他那五大三粗的模样难道像庙里的一尊金刚不成?3. 给下面一段话的横线上,选出一项最佳比喻句。( )

11、 核桃林散发出苹果般的清香,油润的叶子上,反射出点点灯光,警戒的战士游动着,刺刀尖上一明一暗的亮光, 。 A. 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B. 好像一只追绕他的萤火虫C. 正是他那双眼睛D. 仿佛是天上闪烁的星星4. 与例句的修辞方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例句: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重庆的夜,微波荡漾的江面上倒映着万家灯火,盏盏点点,这是自由诗,这是交响乐。 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着陆停驶的飞机,一声不响,仿佛只是在等待。 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

12、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哩! A. B. C. D. 5. 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夸张)B.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C.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反语)D. 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反问)6. 选出和“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B. 一路上,稻田绿、菜花黄、江水银,绘成了一幅幅田园巨画。C. 生命是一条河流,有奔腾也有平缓。D. 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7. 修辞方法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3、( ) A.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诗句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对比,形象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的骄横无耻,准确、生动地刻画了鲁迅先生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形象。B.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诗句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写出诗人要把延安巨变尽收眼底的急切心情。C. 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和她亲近呢?运用反问,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热爱之情。D. 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涩的果实。 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作者在异国他乡的苦闷,集中反映了他思念祖国,祈盼回归祖国的强烈愿望。8. 下面

14、句中没使用比喻的一项是( ) A. 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B. 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C. 海浪发出汨汨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D. 把一种思想用文章的形式表达出来,就好像一块生铁经过反复锤炼,结果成了熟铁。9. 修改画线部分,使它与后面的句子形成对偶。 井冈山,青山此起彼伏,峻岭绵延不断; 鄱阳湖,绿水荡漾,碧波粼粼。 10. 能与“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形式对偶的一项是( ) A.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B.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C.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D.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11. 对修辞方法及其作用分析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运用了反复修辞,表现了词人急于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B. 如果生命是树,尊严就是根;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飞翔。真正的尊严是高于生命的。运用排比和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尊严高于生命。C. 眼前的山,已把夏天的翠裙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