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上传人:pete****831 文档编号:136524949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省委届次全会、市委届次全会和县委届次全会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紧紧围绕,以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防范化解重大城市安全风险为重点,完善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积极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加快建立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为加快建设贡献更多

2、力量。二、工作目标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有效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防范化解重大城市安全风险,科学应对、及时处置各类事故灾害,最大限度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重点任务(一)完善落实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责任制。1健全协同工作机制。建立政府安委会、应急委、减灾委成员单位协同工作机制,增强事故灾害防抗救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严格落实政府安委会安全监管职责指定管辖和动态调整机制,持续开展安全监管盲区梳理,堵塞监管漏洞;理顺应急委和各类突发事件专项应急指挥部职责分工,建立军地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应急部门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专业优势,形成整体合力;落实中共

3、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机制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制定县防灾减灾救灾制度体系框架,提升减灾委综合减灾救灾部门联动水平。2全面推行清单制管理。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履职档案制度,运用城市安全风险信息系统推进企业清单制管理工作,组织17个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建立责任清单,推动党委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和全员岗位责任落到实处。研究制定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安全责任追溯、企业安全生产承诺、企业分级分类监管等制度。结合机构改革实际,制定安全生产监管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职责任务清单,确保责任链条无缝对接。3强化监督巡查。建立健全重大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调查评估制度,对玩忽职守造成损失或重

4、大社会影响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机制。开展安全生产巡查,对发生较大事故、事故多发的区域和行业领域实行定点巡查,加强警示教育,推动解决问题,强化失职问责。严格安全生产党政同责和应急管理绩效考核,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二)建立健全城市安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1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对标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价与管理办法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价细则,进一步分解细化创建具体任务,推动各级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各类市场主体加快实施源头治理、风险预控、精细监管、智慧安全、社会共治、应急保障六大行动,提升城市防范安全事故、抵御自然灾害的韧性,构建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的

5、城市安全发展体系。2深入推进城市安全体检。完善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等重大领域风险辨识预警机制,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预报能力。完成个重点行业领域和条城市生命线工程城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拓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领域,形成城市安全风险红橙黄蓝四色电子地图,发布城市安全风险白皮书。建立城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加强风险源管控措施审核,督促级风险源单位编制应急方案,提高风险防控有效性。坚持每月发布城市安全风险预警,建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监测预警制度和预警信息定向发布机制,实施重点区域、关键部位、特定人群的精准发布,切实提升预警信息服务水平。3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

6、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深入开展宣贯工作,研究制定县实施方案,着力解决基础性、源头性、瓶颈性问题,加快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成重大危险源安全仪表系统改造,完成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深入推进化工园区(集中区)、危险化学品企业风险隐患排查和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实施液化石油气钢瓶和危险化学品使用溯源管理,完善液化石油气配送最后一公里和危险废弃物处置监管机制。4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重点行业领域薄弱环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在交通运输方面

7、,落实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管控规范,突出两客一危、校车、工程运输车,开展两客一危运营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应用,严厉打击三超一疲劳、醉驾酒驾、非法营运等行为。在建筑施工方面,加强深基坑、起重机械、高支模等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开展建筑起重机械安全、分包项目安全、预防高处坠落等专项整治,治理起重机械制造、租赁、使用、安拆、检测等环节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非法分包转包,落实预防高处坠落防护措施。在火灾防控方面,严格落实省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完善警消联动执法、消防安全设施前置、社区网格化隐患排查三项机制,扎实开展打通生命通道、电气火灾、电瓶车违规充电等专项整治,严格人员密集场所、大

8、型商业综合体、高层建筑、城中村、三合一场所等重点部位和消防不放心点位安全检查,抓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在其他行业领域,持续加强公共区域电梯、非标游乐设施安全整治,完成粉尘涉爆企业类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整治任务,加强重大节日、重要时期、重大活动安全保障。(三)严格安全生产监管执法。1坚持依法管理。严格制定落实年度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计划,进一步健全完善精准执法机制,转变执法方式,深入推进包容审慎、柔性执法,推动实施重点行业领域联合执法。严格执行重大安全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对重大违法违规典型案件公开曝光。2加大执法力度。推进1+2+N监管执法模式,以遏制重特大事故、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主线

9、,以危化品领域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生产(储存)企业、工矿商贸企业为重点,实施开展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专项行动。对安全生产工作开展不力、重大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整改不到位的企业公开曝光。加大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在安全生产年度考核中的权重,重点对执法人员到岗情况、执法力度、执法规范化情况进行考核。3健全行刑衔接。严格落实省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办法,建立应急部门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之间分工协作、衔接紧密的长效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依法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法犯罪行为。对安全生产日常执法和事故调查处理中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情况下,该移送的坚决移送,提

10、高生产经营单位的违法成本,并将贯彻落实情况纳入安全生产巡查考核和督查检查。4严肃事故查处。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和四不放过要求,对每一起生产安全事故(含12类车辆道路交通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开展事故调查并严肃追责问责。对事故多发或者发生较大事故的镇(街道)党委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进行约谈,分析问题原因,研究整改措施。强化安全生产领域失信行为联合惩戒,研究建立安全生产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对符合黑名单管理情形的企业,及时纳入黑名单管理并予以重点监控,对应纳入而未纳入的在年度安全生产考核中扣除一定分值。5加强指导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安全生产专业机构和专家参与重大工程、

11、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检查督查,提供安全技术服务支撑,提高执法检查专业化、精准化水平。持续开展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工贸等重点领域专家指导服务等工作。(四)大力实施应急管理体系规范化建设。1建立应急管理规划和预案体系。启动编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综合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十四五总体规划,制定信息化建设、应急保障能力、防震减灾、救灾物资储备、安全监管执法、宣传教育培训等专项规划。加强各类突发事件联防联控,完成县级突发事件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修订工作。建立应急管理部门主导的、分级负责的应急预案评审备案机制,加强预案完整性、符合性、衔接性和可操作性检查。2完善应急救援指挥和救灾救助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

12、各类、各等级事故灾害应急处置流程,制定并完善应急指挥中心灾情险情报告、会商分析研判、救援力量调度等制度规范,确保信息准确、决策科学、指挥统一;制定并完善现场救援指挥部开设搭建、现场处置、救援保障等制度规范,确保施救科学、处置有力、救援安全。完善自然灾害灾情统计评估、受灾群众安置管理、救助物资调拨等工作制度,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产生活。(五)整体提升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水平。1打造智能应急指挥体系。全面加强县应急指挥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通讯、指挥、展示、监控、会商等功能。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处置机制,建立统一高效的指挥体系,搭建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应急指挥信息化系统,集成指挥调度、综合分析、协同

13、会商、预案管理、救援资源、培训演练等核心功能。实施可视化指挥建设,突出加强恶劣环境下无人机通信、卫星通信等保障,实现应急指挥中心、现场指挥部、事故灾害一线全天候全时段音视频和数据互联互通,推进应急指挥智能化、扁平化。2推进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推进化工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监测预警系统、地震预警应用工程等项目实施,提升重大风险精准预警水平。推进消防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强对社会单位消防设施运行情况、消防安全管理情况等远程监控和分析研判,提升火灾防控智慧化水平。3实施应急能力提升计划。积极推进城乡消防站队和专职消防力量建设,加快微型消防站、志愿消防队提档升级,落实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职业保障实施细则

14、。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整合专业和社会救援队伍资源,制定救援队伍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打造一批灾情处置尖刀力量。加强航空救援力量建设,完善救援空域保障机制,助推应急安全、通用航空等产业发展。组织开展大练兵大演练大比武活动,建立消防救援队伍和专业救援队伍、社会救援队伍、志愿者队伍的共训共练、救援合作机制。坚持常态化全覆盖开展双盲应急演练。(六)积极推进城市安全和应急管理社会共治。1夯实安全治理基础。落实第一次全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任务,积极推进综合风险普查试点。探索开展城市综合减灾能力评价,持续改进综合减灾工作。积极创建国家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省级安全社区创建活动,探索建立覆盖城市防灾减灾救灾、安全和应急

15、治理的基层综合减灾治理标准体系。积极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公共领域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万以上商业综合体全部达标。推动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规范化和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网格化服务体系作用,落实社区呼叫、分级响应、协同整治工作机制,引导群众发现治理身边隐患。2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推进应急产业发展,完善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运输、调配等全链条体系。充分发挥保险事前防范、事后服务的作用,推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向非传统高危行业领域拓展,提高保险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安全生产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完善信用征集、公示、修复管理机制,强化失信联合惩戒。加大政府采购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安全生产社会服务力度,鼓励支持社会专业机构和应急力量参与政策研究、风险排查、宣传培训、应急救援、灾后救助等工作,制定社会应急力量调用补助补偿和人员安全保障的政策。3构建公民安全教育体系。扎实开展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119 消防宣传月国际减灾日等主题活动,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发挥社区和传统媒体、新媒体等渠道作用,加强城市安全风险提示和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广泛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四、保障措施(一)增强责任意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