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看南亚次大陆古国印度封建制度的形成及其特点.pdf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6518589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4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看南亚次大陆古国印度封建制度的形成及其特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看南亚次大陆古国印度封建制度的形成及其特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看南亚次大陆古国印度封建制度的形成及其特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看南亚次大陆古国印度封建制度的形成及其特点.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看南亚次大陆古国印度封建制度的形成及其特点.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看南亚次大陆古国印度封建制度的形成及其特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看南亚次大陆古国印度封建制度的形成及其特点.pdf(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 佛国记 和 大唐西域记 看印度封建制度的形成及其特点 尚 劝 余 我国东 晋高僧法显所著佛国记和唐 朝高 僧玄奖所著大唐西域记 , 不仅是研究印度 佛 教 的重 要文献 , 而且 是研究古代印度社会不可多得的史料 。 从这 两部重 要著作 中 , 可以窥 探出印度封建制度的形 成过程及其特点 。 法显游历印度之时 , 正值岌多帝国统治时期 。 这时的印度 , 奴隶制度已经解体 , 封建制 度的萌 芽开始出现 。 从佛国记中可以看出 , 印度封建制的因素正在形成 。 其一 , 封建依附农民已经出现 。 法显在 佛国记 中没有提到奴隶 , 这与前一时期的佛 经 中往 往把奴隶与牲畜并提不 同

2、, 奴隶劳动已很少用于生产 领域 。 据佛 国记所述 , “ 惟耕 王 地者 , 乃输 地利 , 欲去 便去 , 欲住便住 。” 显然 , 这 种劳动者不是 自由佃农便是雇工 , 或者 是 农村 自由农民 。 他们同主人的关系是契约关系 , 他们有人身自由 , 而不是从 属于某一 奴隶 主 的 奴隶 , 他们的义务只是交纳赋税 . 同时 , 这 时已经出现 了封建依附农民 , 佛 国记中写 道 :“ 诸国王 、 长 者 、 居 士 , 为众僧起精舍供养 ; 供给田 、 宅 、 园 圃 、 民户 、 牛犊 , 铁券书录 。 后 , 王 王相承 , 无 敢废 者 , 至今不 绝 .” 这里所说的国

3、王 、 贵族 、 寺庙和殷 富 之家所拥有 的 “ 民户 ” , 可 以被当作礼物 , 同田宅 、 园圃 、 牛犊并列赠送给别人 , 不能随便离开 主人和土 地 , 他 们的地位由永久性 的文书 (即 “ 铁券书录 ” )固 定下来 . 不可变更 , 他们实际 上是 一种 新型 的封建依附农民 。 岌 多王朝时期虽然仍有许多自由农民 , 但封建依附农民的出现已成 为 一种 比较普遍的趋势 , 封建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构成印度封建社会关系的基础 。 其二 , 封建王朝土地分封 制度已经 出现 。 印度奴隶制社 会的列国时代和孔 雀王 朝时 期 , 即 已出现 了王朝赐地 , 即所 谓 “ 梵封 ”

4、. 但岌多时期 , 这种赐地已经发生 了根本性的变化 : 1 . 从 前的赐地 主要 限于婆罗门贵族 、 佛教高僧和寺庙 . 而这 时的封地不仅赐与上述阶层 , 而且扩 大到 了文武官员 , 佛国记 中即写道 , “ 王 之侍卫 左右 , 皆有 供禄 ” 。 这表 明 , 王朝 土地分封 制在取代高级官吏的现 金体禄制 。 2 . 从前的赐地一般不包括土 地所有权 , 只限 于 赐地上的赋 税 征收 权 , 而这时的赐地的实际所有 权开 始转移到受赐人手中 , 因而 引起 了土 地关系性质的 变化 , 演变为封建土 地制 度 。 佛国记 中的 “ 铁券书 录 ” 即是 铭刻 在铜牌 或书 写在

5、 布 帛上 的 赐地证书 , 是证明赐地领有人拥有土 地所有权的法定文书 。 这种 自上而 下的王朝土地封 赐制 是印度 封建 土地 的主要形式 。 其三 , 由于王朝土 地分封制的实行 , 永久赐地的出现 , 农 民封建人身 依附关系的 形成 , 削 58 弱了国家的权力 , 因而 , 国家不能严刑酷法 , 也不能向大多数农民征收田赋 , 政府无需登记 全国户口 。 佛国记中的 “ 无户籍 、 官法 ” 、 “ 王治 不用刑 周 ” 即是 明证 。 其四 , 边蒂制度形成 . 随着社会生产和劳动分工的发 展 , 从原来的瓦 尔那 中分化出很 多 以职业世袭和实行内婚制为主要特征的职业集团迎蒂

6、(阁提) , 它是一 些排 他性的独立的 社会小集团 。 在迎蒂形成过 程中 , 一些社会地位最低 . 从事各种低贱 职业的贱 民形成 了各类 不可接触者迎蒂 , 旎茶罗即是其中一类 。 法显在佛国记中描述 :“ 旎茶罗名为恶人 , 与人 别居 , 若入城市 , 则击木以自异 , 人则识而避之 , 不 相搪 突 。” 迎蒂制取代瓦 尔那制是印度封 建社会形成的历史特征之一 。 其五 , 闭塞性的封建制经济特征出现 。 法显在佛国记中记述 , 岌多王朝时代中期 , 恒 河流域许多古代以来的著名大城市 , 如华氏城 、 五舍城 、 毗舍离城和 马土腊城的工商业经济 衰落 , 货币交换停溉 , 人口

7、减少 。 很多城市 “ 城中都无王民 , 甚如丘荒 , 只有众僧民户数十 家而已 ” , “ 其城中人民亦 稀旷 , 止有众僧 民户 ” 。 原来在印度 早期表 示城市的词汇 “ 尼戈马 ” 到中世纪初期已渐渐用来指村庄 。 许多城市商人行会组 织突然消失 。 手工工匠离开城市 , 分 散到广大农村公社 , 向农民供应所需要的手工业 产品 , 由农 民付给粮食作为报酬 。 由于生 产 者与消费者存在着直接联 系 , 商人的经济作用下降 , 市场经济活动陷入低潮 , 沿 海港口城市 的工商业虽继续繁荣发展 , 但不能冲破内地封建经济的闭塞性 。 由此可见 , 印度封建制度的基本要素在发多王朝时期

8、已经形成 。 经过漫长的演化 、 发 展 过 程 , 到戒日帝国时期 , 印度的封建制度得以最终确立 。 玄奖的 大唐西域记 提供了这方 面的依据 。 其 一 , 封建土地关 系最终确 立 。 戒日帝国统 治时期 . 封 建国家土地 所有 制 占主导地 位 。 全 国土地的最高所有权在理 论上和原 则上仍旧属于国王 , 但 由于王朝土地分 封制 度的 普遍 推行 , 封建永久 赐地迅 速增加 , 并成为受封者 自由支配的世袭地产 , 形成了封建采 邑制度 。 玄奖在 大唐西域记 中明确地提到 封建土 地制度的存在 :“ 王田之 内 , 大分为四 : 一充 国用 , 祭 祀 集盛 ; 二以封建辅

9、佐宰臣 ; 三赏聪硕学高才 ; 四树福田 , 给诸异道 ” 。 第一种土 地是 由国王 直接掌握的 , 其余三种都是 连同 “ 百 姓 ” 一起 赐给臣下或僧侣的食邑 , 即职田 (禄田)和 福 田 (教田) 。 食邑制在戒口帝国得到 广泛实行 , 特别是 在官僚中已成为普遍制度 。 大唐西 域 记中说 :“ 宰牧 、 辅臣 、 庶 官 、 僚佐 , 各有分地 , 自食封邑 ” 。 这已明确表 明 , 国家高级 官 吏的傣禄已完全被土地 分封制所取代 . 这些 官僚贵族的封建食邑上的村社性质也发 生 了变化 , 村社 土地关系具有封建土地关系的性质 , 农村公社由从属于奴隶制的农村公社演变为封

10、建性 的农村公 社 。 其二 , 农民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 随 着封建制度的确立 , 地方封建势力膨胀 , 导致 国家权力旁落 , 农民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 佛国记 中记载的 “ 王治不 用刑 周 ” 已 进一步发展为 大唐西域记 所描述的 “ 政教既宽 , 机务亦简 ” 。 5世纪初 , 在岌多帝国的中 心地区 , 国家已无需对农民进行户籍编制 。 到了戒口帝国 , 如大唐西域记所载 , 印度农 民已普遍 “ 户 不籍书 ” 。 这表 明封建依附农 民脱离国家行政 直接管辖 的趋势 更加发 展 , 广 大直 接生产者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强 化和扩大 . 其 三 , 吠

11、舍 和首陀罗的职 业及社会地位发生巨大变化 , 随着奴隶制度被封建制度所取代 , 古代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 也发生 了新的变化 。 大唐西 域 记中关于戒日帝国各种姓 的记 述说 明 , 当时的等级结 构已经不同于古代 :“ 若夫种姓 , 有四流焉 : 一曰婆罗门 , 净 行也 (祭司) 。 。 59 二曰刹帝利 , 王种也 (王公贵族 及官吏 、 武士) 。 三日吠舍 , 贸迁有无 , 逐 利远近 。 四曰戌陀 罗 , 农人也 , 肆力畴 陇 , 勤身稼借 。” 婆罗门和刹帝利虽 仍是位居 上层的统治 种姓 . 但已不是 奴隶主 , 而 是占有食邑的封建主了 。 古代的吠舍 种姓原来包括农村公

12、社成 员 , 以及手工业者 和商人 。 到 此时 , 由于公社 自由农民变成依附农民 , 手工业者也处 于依附地位 , 因此 , 玄奖 记载 下的吠舍种姓 , 就成为商人阶层 独占的种姓 , 商人的社会地位随之提高 , 农 业劳动受到 统治阶级的鄙视 。 原属 于吠舍下层的自由农民的社会地位下降 , 与首陀 罗农 民日益接近 , 两 者最后合流为 一个 混合种姓 新型首陀 罗 。 首陀罗逐渐转化为专 门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种 姓 。 这样 , 原来的首陀罗农民和属于 吠舍下层的村社自由农民便成为新型的农民封建人 身依附农民的两个主要来源 。 在这四种姓之下 , 还存在着社会上最受压迫的被认 为是

13、从事低 级或不清洁职业的各个种 姓 , 数目很多 , 玄奖说 他们 “ 各随类聚 , 难以详载 ” 。 从上述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所揭示的印度 封建制度的形 成与确 立过 程 , 可以看 出印度早期封建制度的某些明 显特征 。 其一 , 它 经历 了缓慢的进化过 程 . 印度的封建制度 从岌多帝国时期开始形成 , 到戒日帝国 时期最终确立 , 几乎经 过了四百年的慢长历程 , 这充分表明印度封建制度的演进具有缓慢性的 特点 。 这主要是由于 古代印度社会生产力发展较为缓慢 , 而且 国土辽 阔 , 各地区经济 、 政 治 、 文 化发 展 水平极不平衡 。 所以 , 尽管封建制因素在某些经济 、

14、 政 治较为发 达的先进地区早已萌 芽 , 但其 发 展受到落后地区的限制 , 步履维艰 , 力量微弱 , 不能迅速 、 普遍地取代旧的生产关系 。 其二 , 印度的封建土地关系不是 通过 自下而上 购买或劫 掠土地 的方式 形成 的 , 而 是通过自 上而下由王朝 向贵族官吏及 僧侣寺庙封赐 土地的方式产生的 。 这与西欧封建制的产 生形 成鲜 明的对照 。 西欧封建制的形成是 罗马帝国奴隶制崩溃与日尔曼征服者部落氏族制度解体两种 因素综合作用的结 果 , 即罗 马奴隶制社会内部产生的隶 农 制与日耳 曼村社土地私有制 , 这 两种 社会因素逐渐融 合 , 形 成 了新的封建制度 , 其旧的

15、社会从础经过 了彻底摧 毁和深刻的革命改 造 。 而印度古代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 , 私有制发展不充分 公 社成员 的阶级分化 缓慢 而不普遍 , 由公社内部产生的封建主阶级实际上 很少 。 因此 . 印度的封建制度的形成主要通 过王朝土地 分 封制的普遍实行 、 永久 赐地的大量出现 及其私有化的加深而实现的 。 塞种 、 贵霜等外族入侵对 印度封建化进 程 的影响 , 也不 如西欧日尔曼 蛮族入侵罗马帝 国那样发 生过 明显 的积 极作用 。 由 于印度封建制形成时期社会未 经过大的动荡 , 社会经济秩序未 遭受破 坏 , 因而 未 出现类似西 欧 中世 纪初期社 会经济文化全面 衰落的 “

16、 黑暗 时代 ” 。 虽 然恒河流 域的内地城市 的工商业和城 市 货 币交换 出现 衰落停滞现 象 , 城市规模缩小 , 城市物质文化水平明 显下降 , 但是与对外贸易 有 密切联系的沿海港口城市的工商业和货币经济继续保持着繁荣兴盛的局 面 。 而 且岌多 王朝还 是印度文化史上的所谓 “ 黄金时代 ”, 印度教兴起 , 梵语文学 、 艺术及自然科学蓬勃发展 。 其三 , 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形式 。 由于印度封建土地制度主要是 通过自上而 下的王 朝分封方式产生的 , 因此 , 封建土地 国有制成为主要形式 。 它与中世 纪欧洲 封建领主所有 制及 中国封建地 主私 有制不 尽相 同 。 国家(国王是其人格 化的代表)在法律上对 全国土地拥有 最高 的土地 所有权 , 但实际上 国家没有完全的 、 绝对的最高 土地 所有权 , 只有 一定 的 、 相 对的最 高土 地 所有权 。 这种封建土地 国有制不等于土 地公有 制 , 它是以国王为总代表的封建主阶级 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