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意义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36495972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意义(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意义(一)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师素养的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基本的文化素养、语文学科素养和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其中,对课程标准的研究和掌握是语文教师学科素养的必要组成部分,且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因为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教学具有统领性作用,是纲领性文件。从目前高等师范学校小学教育(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调查和毕业生的反馈情况来看,普遍反映职前教师和新入职教师对语文教材钻研不透、理解不深,不能有效地挖掘和利用教材资源,往往只能照搬或者改编教学参考资料的现成资源。这说明他们的教材分析研究能力存在短板,必须采取有效途径予以弥补和提升,从而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开设

2、本课程不失为适时之需,对症下药。(二)有利于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一方面反映在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文学了最基本的要求。而最显著的变化则是了语文课程的四大基本理念,从三个维度了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对语文教育的五个模块了具体教学内容与年段目标。语文课程实施的凭借和依托是语文教材,这是教师和学生展开教与学活动的中介。研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是课程有效实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取得良好效果的保障。(三)有利于小学语文教材的建设与发展通过教材研究获得是一个比较好的途径,只有在不断的教材研究中才能更好地发现教材本身的优点和不足,才能更好地进行完善。小学语文教材实行了编审分开、一本多

3、纲,创造更有特色的教材。教师使用教材离不开对教材的研究,这一个过程发展了学生,也重构了教材内容。因此,教材研究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建设与发展大有裨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教材研究的基础和依据(一)语文课程理念是教材研究的行动指南1、明确了教材研究的目标导向,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指明了教材研究的重点,关注语文教育本身的特性3、提示了教材研究的方式自主、合作与探究4、指引了教材研究的范畴,不应拘泥于教材本身(二)语文课程目标是教材研究的基本依据教材研究是为教与学双边活动服务的,一方面教材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改进教师教学;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学习,引领学生发展。这一双边活动的完成在本质上是为了达

4、成语文课程目标服务的。(三)语文教学建议等是教材研究不可忽视的因素首先,教学建议使教材研究的任务更加明确具体。其次,评价建议使教材研究目标更为精准。再次,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使教材研究思路更加明晰。教材研究是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再认识(一)教材研究可以核实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与切合性目前国家虽然非常重视教材的审定,但仍然有不足之处。因此,对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显得很重要,不同地区经济发展、自然条件、文化传统等的差异大,一套教材只是尽可能满足绝大多数或某一特殊区域的学习需求,所以需要对其切合性进行考量。教材的切合性研究可谓教材的二次开发,对教材真正发挥其效能具有不可估量的

5、作用,只有符合地方和学校实际情况的教材研究才能真正彰显教材的应用价值。(二)教材研究可以弥补已有教材的缺失和不足小学语文教材都是通过国家审定的,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各版本的语文教材在编写时都非常注重基本要求和特色的创新,很容易顾此失彼,教材研究就是去追寻失衡的原因,而寻找原因所考量的基准就是课程标准,对着课程标准进行全面检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历程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和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 1923年实行新学制,制定小学国语课程纲要 1950 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历史性超越(一)凸显语文课程的本体意识(二

6、)尝试融合多样的教学理念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四)力求建构完整的评价体系小学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判断、大题)(一)聚焦语言文字运用1.学习语言文字,核心目标在于运用语文课程不是把学生培养成语言文字学者,课程内容不应该是语言文字知识的拼盘。教师应该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学习如何用好它。无论教学哪个领域,教师都要紧紧围绕这一核心目标, 规避“泛人文”“伪语文”的问题。2.语言文字的运用形式具有广泛性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形式不应局限于校内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也应包括学生生活中相关的听说读写活动和文学活动。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时刻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引导学

7、生懂得语言文字运用的广泛性。3.语言文字的运用需要基于具体语境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强调的是学生的言语实践。言语实践发生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与语境高度相关。因此,教师要创设丰富、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化、情境化的实践场域中,学会运用语言文字。(二)突出综合性与实践性1.综合性意味着语文课程多种层面的综合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从课程目标来看,体现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综合;从课程内容来看,既体现在学科内部具体学习领域之间的综合,也体现在学科外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综合;从课程实施来看,体现在教师需要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程实施效率;从课程建设来看,教师需要综合

8、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来开发课程、支撑课程,使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三维目标”,联系听说读写,注重学科内部和外部的整合,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语文课程的开放性和综合性。2.实践性包含着语文课程多个维度的实践语文课程的实践性首先体现在各个学习领域内开展的听说读写活动。教师应该抓住各领城的内在联系,设计有趣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机会。其次体现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空间中的听说读写活动。教师应尝试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解决现实问题。最后体现在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活动。这些活动除了听说读写之外,也包括文学活动。此外,语文课程的

9、实践性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密切关系。教师要设计多样的语文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1.工具性和人文性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有机融合的。课程标准强调两者统一,而没有说两者相统一。所谓“统一”,即两者内在融合于语文课程之中,是语文课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脱离人文性的单纯的工具性,也没有脱离工具性的单纯的人文性。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功能;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引领学生价值观、养成情感态度的熏陶功能。无论从历史还是现状来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提法符合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施和

10、达成。2.工具性和人文性都应该立足于语文课程之内近十年改革实践中,一线语文教学出现脱离文本,过度分析课文思想内容的问题;也依然存在高强度语文考试训练,把工具性当作机械训练的现象;把人文性理解为思想内容分析、文本深度分析,没有看到引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必须以学会语言文字运用为基础;没有看到学生在听说读活动中实际也在养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只有坚守语文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本位,才能真正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正确理解语文素养(二)整体把握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一)凸显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二)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三)关注汉

11、语言文字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理解语文学习方式(二)整合语文学习方式(三)审视语文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一)继承中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二)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三)形成良性循环的课程建设机制小学语文课程总目标的三个维度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与能力是总目标中最基础的元素。学生只有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如识和技能,才能提高语文能力,逐渐积淀语文素养。课程标准保留知识与能力目标,继承了以往大纲的精神,也赋予其时代性的内涵。在课改深入推进的今天,一线教师既要纠正轻视知识教学的偏差,也要对知识与能力有新的理解。当今社会早已进入信息时代,各种知识呈爆炸

12、式增长。学生只有具备宽广的知识结构,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抓住基本知识与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样的方法和手段,运用知识与能力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是总目标中最具动态性的元素。长期以来,中国小学语文教育界对方法的关注比较多。这种重方法的传统隐含着一种实用取向, 即追求方法带来的实效,忽略学生使用方法的学习过程。语文学习过程是一个多种动态因素作用的活动系统,这些因素包括学习方法的融合、学习活动的展现、学习内容的把握等。掌握语文学习过程的实质,是要提高学生运用学习方法驾驭学习过程的

13、能力,体现过程与方法的融合。因此,在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有意锻炼学生这种驾驭能力。课程标准这一目标,凸显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也体现出课程改革对语文教育规律的尊重。(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总目标中最具内隐性的元素。它是一个人的内在隐性修养,包括课程标准的道德修养、审美情绪、文化品位、价值观等核心要素。课程标准这一目标,既是对语文课程重视育人经验的高度凝练,也是对现代社会人才品质要求的全面总结。课程标准还尤其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赋予语文课程更为重要的时代使命。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也是语文课程本身重要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情感

14、态度和价值观应该逐步引导,需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他们内在的情感体验。这种共鸣和体验也需要一个过程。教师需要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自然渗透在听说读写活动中,尤其要充分利用人文内涵丰厚的课文,发挥熏陶、感染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的内涵“小学语文教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小学语文教材,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组织编制的、供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师生使用的一切材料,包括小学语文教科书、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习字册、练习册、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讲义、补充阅读材料,以及相关的录音带、录像带、教学光盘、多媒体课件等。狭义的小学语文教材专指小学语文教科书。本章论述的小学语文教材主要是指小学语

15、文教科书。语文教材的四种功能:顾黄初认为智德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新课文的特点1、选文主题鲜明,充满时代气息和现代意识2、选文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 3、选文类型丰富,有助于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精心设计练习1、练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2、练习设计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3、练习设计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习惯的培养4、练习设计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5、练习呈现方式为学生所乐意接受新课改小学语文教材的发展趋势(一)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与时俱进,课标版教材建设趋于多样化(二)关于语文教材的讨论活跃,语文教材观念得到碰撞与更新(三)注重汲取传统语文教材、国外母语教材编制的长处(四)重视语文学习活动设计,实现“教材”向“学材”转变汉语拼音教学目标与内容分析 简、填1、适当降低要求2、突出拼读重点3、注重生活应用汉语拼音模块教材研究 特点(一)汉语拼音模块教材内容与汉语拼音方案有所区别(二)学习汉语拼音与识字、发展语言有机结合(三)精心设计情境图和语境歌(四)精心设计巩固练习和扩展练习写字教学建议(一)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二)遵循写字规律,加强示范与指导(三)培养学生“读”字的能力与欣赏评价的能力识字的评价建议(一)评价内容多元化(二)以积极评价为主(三)关注个体差异第一学段教学内容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