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2-第3单元《《化学实验原理的探究及反应条件的控制》.doc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36491949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2-第3单元《《化学实验原理的探究及反应条件的控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2-第3单元《《化学实验原理的探究及反应条件的控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2-第3单元《《化学实验原理的探究及反应条件的控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2-第3单元《《化学实验原理的探究及反应条件的控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2-第3单元《《化学实验原理的探究及反应条件的控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2-第3单元《《化学实验原理的探究及反应条件的控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2-第3单元《《化学实验原理的探究及反应条件的控制》.doc(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试标准知识条目必考要求加试要求1.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1)硫代硫酸钠和强酸反应的原理及实验现象(2)浓度、温度对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bc2.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1)不同的催化剂对同一反应的催化效果(2)变量控制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cc3.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氯化钴溶液的变色原理(2)浓度、温度变化对氯化钴溶液平衡体系的影响(3)不同条件下(酸、碱性)乙酸乙酯水解的速率和程度bbb考点一“原理探究”型实验方案的设计控制变量法:物质变化往往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在研究化学反应与外界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对影响物质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他几个

2、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有利于在研究过程中,迅速寻找到物质变化的规律。常涉及的题型有:(1)外因(浓度、温度、压强等)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影响;(2)物质性质的递变规律。1.变量探究实验题的解题策略解答变量探究类试题关键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只改变一个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规律。注意:选择数据要有效,且变量统一,否则无法作出正确判断。思路总结2.规律探究实验题的解题策略物质性质递变规律的探究也是中学化学实验探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如置换反应)规律,物质的酸(碱)性强弱规律,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规律等,都是开展有

3、关规律探究的重要素材,也是高考命题的经典情境。解决有关规律探究问题的实验设计,其常用方法示例如下:(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一般通过设计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实验来完成,如通过让金属单质与相同浓度的非氧化性酸反应产生H2的速率快慢来判断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推断元素金属性强弱,从而找出相应的性质递变规律。(2)物质的酸(碱)性强弱的判断。(3)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规律探究。可以通过控制所含的杂质是否与空气接触、所接触的电解质溶液的酸碱度、钢铁在腐蚀过程中体系内的气压变化等角度设计实验,找出规律。1.碘在科研与生活中有重要应用。某兴趣小组用0.50molL1KI、0.2%淀

4、粉溶液、0.20molL1K2S2O8、0.10molL1Na2S2O3等试剂,探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已知:S2O2I=2SOI2 (慢)I22S2O=2IS4O (快)(1)向KI、Na2S2O3与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K2S2O8溶液,当溶液中的_耗尽后,溶液颜色将由无色变为蓝色。为确保能观察到蓝色,S2O与S2O初始的物质的量需满足的关系为n(S2O)n(S2O)_。(2)为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实验序号体积V/mLK2S2O8溶液水KI溶液Na2S2O3溶液淀粉溶液10.00.04.04.02.09.01.04.04.02.08.0

5、Vx4.04.02.0表中Vx_mL,理由是_。(3)已知某条件下,浓度c(S2O)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坐标图中,分别画出降低反应温度和加入催化剂时c(S2O)t的变化曲线示意图(进行相应的标注)。答案(1)Na2S2O32(2)2.0保证反应物K2S2O8的浓度改变,而其他物质的浓度不变(3)解析(1)淀粉溶液遇I2显蓝色,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时,溶液中有I2,说明Na2S2O3消耗尽。由题给离子反应可得关系式:S2OI22S2O,则有n(S2O)n(S2O)21时,能观察到蓝色。(2)实验的目的是探究K2S2O8溶液的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故应保证每组实

6、验中其他物质的浓度相等,即溶液的总体积相等(即为20.0mL),从而可知Vx2.0。(3)降低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减慢,c(S2O)变化减慢;加入催化剂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S2O)变化加快;c(S2O)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2.已知亚硫酸钠在空气中能被氧气氧化生成硫酸盐。.甲同学设计两种方案来检验Na2SO3溶液是否发生变质。方案一:取样,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认为亚硫酸钠溶液没有变质。方案二:取样,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认为亚硫酸钠溶液完全变质。请你对两方案作出评价:方案一: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方案二: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乙同学探究Na

7、2SO3溶液是否发生变质,设计如下实验测定1.0molL1Na2SO3溶液的实际浓度。(1)分液漏斗中应加入足量的下列哪种试剂?_(填字母)。a.浓硝酸b.65%硫酸c.浓盐酸(2)实验前后测得C装置增重3.2g,则Na2SO3溶液实际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3)该实验装置还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是_。答案.不合理亚硫酸钠部分变质时加入稀盐酸也会产生气泡不合理亚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亚硫酸钠未变质或部分变质时也会产生白色沉淀.(1)b(2)0.83molL1(3)缺少一个驱赶残留二氧化硫气体的装置(或其他合理答案)解析.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证明溶液中含有亚硫酸钠,Na2SO3可能没有

8、变质,也可能有部分变质。亚硫酸钠、硫酸钠都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故亚硫酸钠溶液未变质、部分变质、全部变质时的现象相同,都会生成白色沉淀。.制备二氧化硫气体选用硫酸。C装置增重3.2g,产生的n(SO2)0.05mol,所以n(Na2SO3)0.05mol,c(Na2SO3)0.05mol0.06L0.83molL1。该实验装置中一个明显的缺陷是缺少一个驱赶残留二氧化硫气体的装置。3.(2014广东理综,33)H2O2是一种绿色氧化还原试剂,在化学研究中应用广泛。(1)某小组拟在同浓度Fe3的催化下,探究H2O2浓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限选试剂与仪器:30%H2O2、0.1molL1

9、Fe2(SO4)3、蒸馏水、锥形瓶、双孔塞、水槽、胶管、玻璃导管、量筒、秒表、恒温水浴槽、注射器。写出本实验H2O2分解反应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设计实验方案:在不同H2O2浓度下,测定_(要求所测得的数据能直接体现反应速率大小)。设计实验装置,完成如图所示的装置示意图。参照下表格式,拟定实验表格,完整体现实验方案(列出所选试剂体积、需记录的待测物理量和所拟定的数据;数据用字母表示)。物理量实验序号V0.1molL1Fe2(SO4)3/mL1a2A(2)利用下图(a)和(b)中的信息,按图(c)装置(连接的A、B瓶中已充有NO2气体)进行实验。可观察到B瓶中气体颜色比A瓶中的_

10、(填“深”或“浅”),其原因是_。答案(1)(答案合理即可)生成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要的时间(或相同时间内,生成氧气的体积)V(H2O2)/mLV(H2O)/mLV(O2)/mLt/s1bced2cbef或V(H2O2)/mLV(H2O)/mLt/sV(O2)/mL1bced2cbef(2)深双氧水分解放热,使B瓶的温度升高,2NO2(g)N2O4(g)平衡向左移动,NO2浓度增大,气体颜色加深解析(1)分析化合价并应用化合价变化规律解决问题。双氧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气,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所以是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用双线桥法表示其电子转

11、移的方向和数目:。做实验题时,首先要明确实验原理。该实验是探究双氧水的分解速率,所以应测定不同浓度双氧水分解时产生氧气的速率,即可以测定相同时间内生成氧气的体积。根据题目给出的限选仪器可以选用导管、水槽、量筒组成气体收集装置。探究时一定要注意变量的控制,即只改变一个变量,才能说明该变量对反应的影响。表格中给出了硫酸铁的量,且体积均相等。而探究的是不同浓度的双氧水分解的速率,所以必须要有不同浓度的双氧水,但题给试剂中只有30%的双氧水,因此还需要蒸馏水,要保证硫酸铁的浓度相同,必须保证两组实验中双氧水和蒸馏水的总体积相同,且两组实验中双氧水和蒸馏水的体积不同两个条件。同时还要记录两组实验中收集相

12、同体积氧气所需时间或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大小。(2)通过分析能量变化图像的起点和终点可判断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通过分析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可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和结果。由本小题给出的能量变化图像可知,双氧水的分解和二氧化氮生成四氧化二氮的反应都属于放热反应,由此可知(c)装置中右边烧杯的温度应高于左边烧杯的温度,温度升高,使平衡2NO2(g)N2O4(g)向左移动,所以B瓶中二氧化氮浓度增大,气体颜色加深。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后,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用砂纸打磨后的镁条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钠与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反应.镁条与2molL1的盐酸反应.铝条与2molL1的盐酸反应.向AlCl3溶液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A.浮于水面,熔成一个小球,在水面上不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红色B.产生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C.反应不十分强烈,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D.剧烈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进而沉淀消失F.生成淡黄色沉淀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_。(2)实验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