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10届高三语文复习教学质检(一) 人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488752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0届高三语文复习教学质检(一) 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0届高三语文复习教学质检(一) 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0届高三语文复习教学质检(一) 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0届高三语文复习教学质检(一) 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0届高三语文复习教学质检(一) 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0届高三语文复习教学质检(一) 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2010届高三语文复习教学质检(一) 人教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分为卷(选择题)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包括七道大题(21个小题),其中前三道大题(10个小题)为选择题,答在卷的表格内。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w.w.w.k.s.5.u.c.o.m卷(选择题 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巨擘(b) 盥洗(gun) 豇豆(jing)掎角之势(j)B伉俪(kng) 徇私(xn) 畏葸(x) 凤冠霞帔(p)C潜能(qin) 旗幡(fn)号召(zho) 宵衣旰食(gn)D阜盛(f) 拖沓(t) 肄业(s) 余勇可贾(g)2下列各组词语

2、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怄气 针炙 顶梁柱 冒然从事B荧屏 泄漏 一溜烟 阴谋鬼计C通谍 陨落 号码薄 书声琅琅D慰藉 收讫 文绉绉 鬼鬼祟祟3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法国萨科奇政府如果对中国政府发表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若罔闻,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B目前人们对张艺谋的新影片三枪诟病多多,不少人认为,如果换成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导演,也许不会遭到如此非议。C师生在语文课上能够进行融洽的思想交流,学生就不会如坐针毡,可尽享求知的快乐,教师执教则是一种幸福。D这个博物馆收藏的文物琳琅满目、不可胜数,其中所收藏的名画只有巴黎的罗浮宫可与其分庭抗礼。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西

3、气东输二线管道建成后将是世界上输气线路最长,输气管压力最大,管级最高,能够缓解南方发达地区能源的紧张状态。B中学生应该多关心时事,因为只有把握住时代、生活的主旋律,才能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迈向合乎时代节拍的步伐。C作为今年唯一代表中国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世界文化遗产评审组格外青睐开平碉楼,广东世界文化遗产零纪录有望打破。D不仅词赋具有抒情的功能,而且具有文章之记叙的功能,因此北宋文人大多借助词赋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为何“乌纱帽”是当官的代称我们有时会看到反映官场百态的古装电视剧,戏剧中常有当了官叫作“戴了乌纱帽”,被革职的称作“

4、摘去乌纱帽”的剧情。可是,为什么乌纱帽被用来作为当官的代称呢?在早期的中国,并没有“帽”这种称呼,仪礼中称帽为“头衣”或“元服”(元,首也)。到了东晋成帝时,皇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叫做“乌纱帽”。后来,南朝宋明帝时,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子,也叫乌纱帽。当时,这种帽子很快就在民间流行了,也成了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而且无论官民贫富都可以戴,但这种帽子还未成为官职的象征。在通典礼十二上记载:“隋文帝(杨坚)开皇初,尝着乌纱帽,自朝贵以下至于冗吏,通着入朝。”所以隋朝天子百官都戴乌纱帽,并且成了官职高低的分别。根据文献上的记载,隋朝文武官员的服饰有四种,

5、而乌纱帽上的玉饰则显示官职的大小。一品官是最高级官员,玉饰有九块,二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佩带玉饰了。不过,到了宋朝时乌纱帽的形状有了改变。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大臣们在朝廷上交头接耳,就下诏书修改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有一尺多长,并在翅上装饰不同的花纹用以区别官阶高低。如此一来,朝臣们只要脑袋一动,软翅便会随之摆动,皇上居高临下,就看得清清楚楚了。明朝时乌纱帽则成为官员的象征。在明史舆服志w.w.w.k.s.5.u.c.o.m上载:“洪武三年定,凡上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从此,乌纱帽便正式成了当官的代称。而自明世宗

6、开始,乌纱帽的双翅也做了一些变动,翅的长度缩短,其宽窄也改变了,官阶越高,双翅就越窄,官阶越低,双翅则越宽。到了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拢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着明朝朝服,并戴明朝乌纱帽。但等到清皇室统治权巩固后,就下令将官员戴的乌纱帽全改为红缨帽。可是,至今人们仍然习惯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5下列关于“乌纱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晋成帝让在宫中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这就是“乌纱帽”名称的最初由来。B隋朝从文帝到小吏,入朝都戴乌纱帽,一至五品官在帽上佩不同的玉饰显示官阶。C宋太祖为防止朝臣们交头接耳,给乌纱帽加了双翅,这种帽子成为后代的标准官帽

7、。D到了明朝,“乌纱帽”作为官服装束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式成为了官员的代名词。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子,后世这种帽子在民间和宫中都很快流行起来。B宋太祖时又改进了乌纱帽,给乌纱帽加了一对饰有花纹的长翅,花纹不同则显示官阶有别。C明朝,官员所戴乌纱帽的双翅宽窄和官阶高低有关,这是第一次通过乌纱帽的双翅来区别官阶。D顺治皇帝入关后,允许地方官员穿明朝朝服并戴乌纱帽,因此收留了众多的降臣,同时也拢络了人心。7下列根据原文信息所作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两晋南北朝时期,原本只有宫中官员可以戴的乌纱帽流传开来,连穷困的老百姓都能戴,就是因为那时社会的等级制度还

8、不森严。B隋朝官员除了服饰有区别外,乌纱帽上的玉饰多少也能显示官职的大小,玉饰越少,官职越小,后来因为玉石价格昂贵,就不再使用了。C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有时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清朝官员身着明代朝服,头戴明朝乌纱帽,这不是导演缺乏历史常识,而是历史上确有其事。D乌纱帽的几次修改都和官职高低有关,清朝“红缨帽”代替“乌纱帽”,虽然它没有成为官员的代名词,但却为巩固清初政权起了作用。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苏绰,字令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周文饯于都门外。临别,谓曰:“卿家子弟之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周文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未见知。

9、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周文与仆射周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之以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周文称善,谓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才。周文曰:“吾亦闻之久矣。”寻除著作佐郎。属周文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行至城西汉故仓池,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周文益嘉之,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治道,卧而听之,绰于是指陈帝王之道,周文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

10、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周文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其一先修心,其二敦教化,其三尽地利,其四擢贤良,其五恤狱讼,其六均赋役。周文甚重之,常置诸坐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账者,不得居官。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治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周文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焉。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知而已。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积累劳倦,遂成气疾,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w.w.w.k.s.5.u.c.o.m (节选自北史

11、苏绰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官岁余,未见知 知:了解。B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典:主管。C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 赞:赞赏。D其四擢贤良 擢:选拔。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苏绰有才能的一组是1少好学,博览群书 2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 3告之以事,绰即为量定4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 5务弘强国富人之道 6事无巨细,若指诸掌A145 B136 C256 D234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文帝与惠达讨论政事,惠达不能提出对策,叫来苏绰商议,苏绰为他酌情裁定,后周文帝称赞苏绰有辅佐帝王的才能。B在与苏绰等大臣们前往昆明池观鱼的途中,

12、周文帝通过询问城西故仓池的情况,更加看重苏绰,当夜就向他询问治国之道。C苏绰在周文帝力图改革朝政的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出了许多治国方略,周文帝对此很重视。D苏绰常把治理好天下作为自己的责任,他广泛地寻求贤能之人。凡经他推荐的人,都做了高官,而且能得到周文帝的信任。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四、(23分)11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卧而听之,绰于是指陈帝王之道,周文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2)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1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海棠 袁枚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暗中自有清

13、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注:袁枚,三十多岁以后不再出仕,过了几十年悠游林泉山野的闲适生活。(1)诗人笔下的秋海棠具有哪些特征?请概括回答。(4分)(2)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三四句作简要分析。(4分)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1)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念去去, , 。(柳永雨霖铃)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王勃滕王阁序)(2)君子坦荡荡, 。(论语述而)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 , ,。“离骚”者,犹离忧也。(司马迁屈原列传)五、(22分w.w.w.k.s.5.u.c.o.m)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永

14、远的海瑞 谒海瑞墓 孙喜伦总为初次到海南时没能拜谒海瑞墓而遗憾,复来海南,下船立足未稳,我便决定牺牲多项游程与开小差,独自来凭吊这位人称“海青天”的中华民族“真男子”、“大丈夫”。墓的背后有一尊海瑞的青石雕像,他身着官服,头戴官帽,手捧朝笏,正襟危坐,面容清癯,双眉微蹙,颌首目视前方,神情谦和却孤傲,表情凝重又不无忧思。我和海瑞静静地对视了许久,心里一片澄明。雕像身后是扬廉轩,两侧门柱上的一副楹联系摹临海瑞的手迹: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长留社稷身。楹联摘自海瑞谒先师顾洞阳公祠一诗。我想,这联句该是用生命凝成的铁骨铮铮的绝唱,也只有拿自己的生命为百姓撑起一片青天的人,才配得上这样的联句,这联句恰如后人对海瑞最中肯的评价。在君主专制时代要实现这一理想困难重重,官场利益的驱动使许多士人并不能严格践行儒家“忠君爱民”的政治理念,而把学识仅仅当成进入官场的敲门砖,成为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瑞言行一致,不同流合污,始终以圣贤所倡导的完美人格来规范自己。海瑞在担任南平县学教谕时,延平府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