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题20 新人教版选修.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477435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题20 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题20 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题20 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题20 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题20 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题20 新人教版选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题20 新人教版选修.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配人教版) 第五单元 老马 憎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雪白的墙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题。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浪翻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尖厉的汽笛长鸣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地抖动我吃惊地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的手中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直到这时,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一阵阵告别的声浪就要卷走车站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然后对

2、她亲热地叫喊: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1968年12月20日1“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这句话如何理解?答:_答案:火车即将开动,面对亲人的送行、依恋,诗人由开始的惘然到真正体会到这一走可能永不再回来,于是把头探出,和亲人告别,表现了难以割舍之情。2“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的手中”这句话应如何理解?答:_答案:离家的诗人,感觉自己的前途就像风筝一样飘摇不定,同时又希望风筝的线牵在妈妈手中,自己不至于迷失了方向。3“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中的“最后”是什么意思?答:_答案:表明自

3、己不能再回来。4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答:_答案:语言朴实,亲切自然。如“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的手中”,淳朴的语句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二、语言运用5找出下面文字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两种错误,并加以改正。蜀道难竭力描绘了蜀道的艰难可怖,但读者读完后,不但不感到害怕,为诗的夸张描写所激动、所感染,这是为什么呢?从描写对象说,蜀道虽然具备的艰难万状使人害怕,但又具有雄奇壮美等特点,在诗人的彩笔下,跟美丽的神话传说结合,更形成一种诱人的魅力。错误改正第一处第二处答案:在“为诗的夸张”前添加“反而”在“跟美丽”前面添加“它”6暑假里,几名高中学生相约去拜访班主任李老

4、师,宛风给老师打电话预约。请你补写出以下电话内容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宛风:_李老师:噢,宛风啊。宛风:_李老师:好啊!欢迎欢迎!宛风:_李老师:那就今天下午3点到我办公室吧。宛风:_李老师:好的,再见。解析:本题材料是电话预约,在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补写内容要简洁明了,要与“李老师”的回答相吻合,话语要符合学生的身份,谦恭得体,比如开头要有问候语,通话完毕要说“再见”,称呼老师要用“您”,表达见面之意要用“拜访”等。答案:李老师,您好!我是宛风。老师,我和几个同学想去拜访您,您看行吗?老师,您什么时候有时间,我们到哪儿见您呢?好的,我们一定准时拜访您

5、。老师再见!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摄制(sh)执拗(ni)横竖(hn) 长歌当哭(dn)B窗棂(ln) 吮吸(yn)露马脚(lu) 遂心如意(su)C辑录(j) 恪守(k)干细胞(n) 数见不鲜(xin)D肮脏(n) 脑髓(su)文绉绉(zhu) 睚眦必报(z)解析:选C。A项,“长歌当哭”的“当”应读“dn”;B项,“吮吸”中的“吮”应读“shn”;D项,“脑髓”中的“髓”应读“su”。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鞭影竖琴五线谱饲养B虐待 晚祷 辱骂 饥馑C骤然 粉刷 肮脏 温和D风筝 扯断 粗暴 闪铄解析:选D。“闪铄”应为“闪烁”。3下列各句

6、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父亲收藏的那些产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造型、来自不同国家的玩具汽车,把小小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间不容发。B我们不能因为有姚明等人加盟美国NBA,就妄自菲薄地说,我国的篮球运动足以与欧美篮球强国抗衡了。C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D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途同归。解析:选A。A项,间不容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指事物之间距离极小,另外也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本题取第一个义项。B项,妄自菲薄:指过分地看轻自己。与句子的表

7、达意图不吻合。C项,名噪一时:指在一个时期很有名。D项,南辕北辙:比喻行动跟目的相反。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首诗在语言的运用上很自然,诗人追求一种语势的舒缓和语境的清晰,控制了诗歌的速度。B臧克家十分重视语言的精练和形象化,往往为了一句诗甚至一个字呕心沥血。C国学是以儒家的尊重先祖,进德修业,内圣外王,兼有道家的逍遥独立、禅宗的心灵自由的精神气质的一种多元和谐的精神文化体系。D这是首以儿童的视角、感受和语言为背景的诗,景淡笔也淡,但诗情诗趣诗意从这轻松的情绪中流露出来,使我们看到了诗人的期望和追求,点点滴滴,沁人心脾。解析:选C。成分残缺,应为“以为主”或“以为主干”。二、类文阅读

8、(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7题。相信未来食指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9、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5用象征手法表现残酷的现实,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了怎样的情感?答:_答案:被蛛网查封的炉台、灰烬的余烟、凝露的枯藤、凄凉的大地、紫葡萄化为露水、鲜花依偎在别人怀中等意象。蕴涵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的失望与悲哀,凄凉与迷惘的情感。6“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答:_答案:相信年轻的生命经过无数次的迷途、探索、失败,一定会正视残酷的现实,克服困难,创造出新的生命。7反复咏

10、唱“相信未来”,对表达诗人的感情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答:_答案:反复咏唱,一唱三叹,以热情与执著去面对迷途的惆怅、失败的痛苦,突出地强调“相信未来”,相信未来客观公正的评定,相信未来的美好,相信理想一定能实现。反复咏唱“相信未来”,一唱三叹,不断强化坚定的信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具有崇高的悲剧感。(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谈谈“情景交融”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便产生了。顾起元说:“作者内激于志,外荡于物,志与物泊然相遇于标举兴会之时,而旖旎佚丽之形出焉。”用现在的话来说,情因景而物态化,景因情而

11、意象化,这便是诗人进行形象思维和艺术构思的基本内容。而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便成了诗歌意境创造的基本途径之一。从我国的古典诗歌民族传统看,情景交融标志着我们民族基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古典诗歌往往通过借景言情,寓情于景,而使诗情画意高度融合,从而在艺术上表现为含蓄蕴藉,诗味浓郁,使人读之,悠然神远。诗歌,或借景言情,或寓情于景,或缘情布景,其中所写景物,不只对诗人所抒之情起着规范作用,显示着诗人思想感情的趋向,使诗人内在的,乃至抽象的情感外化、客观化和对象化,从而加强诗歌的形象性、具体性、生动性,而且,“情融乎内而深且长”,“寓情于景而情愈深”,更加强了诗歌的美感,而耐人寻味。情景交融,

12、关键在融。有些诗,情景并同,然而妍媸各别。谢榛曾说:“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 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善状目前之景,无限凄感,见乎言表。”这大约是因为,司空曙的两句诗,仿佛信手拈来,抒写自然,善藏善露,能给人以更多的美感。也就是情与景融合得好,不露痕迹。可知,同是情景交融,也自有高低优劣之分,或者说是有程度的不同。而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则是情景浑融,物我两忘的艺术境界。传统的美学观念中有一个显著特色,即认为世界万物具有类似人的精神、意识、性情的表现。因此,诗人们往往追求一种“山情即我情,山性即我性”的理想艺术境界,物我同一,浑然无迹。与此相联系,诗人抒情写景,莫不“因性之自然,究物之微妙”。因此之故,同是情景交融之作,不同的诗人在写法与风格方面,却各呈异彩,各有千秋。比如,“大概李(白)写景入神,王(昌龄)言情造极。”(胡应麟语)又如:“耆卿熔情入景,故淡远;方回熔景入情,故秾丽。”(周济语)如此等等。情景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