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2020年整理).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6472371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PPTX 页数:6 大小:4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永词两首》(2020年整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柳永词两首》(2020年整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柳永词两首》(2020年整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柳永词两首》(2020年整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柳永词两首》(2020年整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永词两首》(2020年整理).ppt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主备人:张昌辉 集体研讨:XXXX/5/29,学 海 无 涯 为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之一。 二、了解写作背景。投赠之作,柳永早起作品。(课件展示)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平民是 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都不多, 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堪与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能铺陈其繁华。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调名当取其意。但是写得太好又写 出毛病

2、来了,传说金主完颜亮在读罢这首词后非常羡慕钱塘的繁华,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后来就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三、整体感知,诵读文本。 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正音、朗读情感和节奏。 2、诵读思考:用 5 分钟时间让学生自读,自读时结合注释了解词的大意并思考:本词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钱塘”的繁华? 明确:钱塘的繁华的表现:历史沿革、城市规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观、生活图景。 参照译文: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

3、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好像在比赛着豪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 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四、品味语言,探究鉴赏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哪两个词用得好?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么? 3、词的上阕写景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角度来写的? 4、词的下阕是从几个方面抒写杭州风貌的? 【交流成果】 1、上阕主要描写

4、杭州山水之美丽,城市之繁荣。写法上层层铺叙,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入。各句均有不同侧面: 东南形胜从地理角度三吴都会从都市角度(概括) 钱塘自古从历史角度“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写“都会”;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侧重刻画“形胜”;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侧重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这几句具体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2、“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达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流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淡,力度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 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3、上阕先点出“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

5、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 奢。”寥寥数语运用了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渲染,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西湖与钱塘胜景尽收眼底。 4、词的下阕,首先从湖山胜状、四时风物、昼夜笙歌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穷其美好风貌;极写杭州百姓之安居乐业。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四季皆美的 西湖上,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无不洋溢着祥和欢乐的气氛。最后盛赞郡守孙何的声势和雅望,“烟霞”照应前边“云 树”等自然景色,使对孙何的称颂与全词自然融为一体。 五、名句赏析,拓展延伸 1、你认为这首词的名句是哪一句?请展开想象

6、描述画面内容。,学 海 无 涯 【成果展示】“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句十分精彩。写秀色山水重重叠叠,陆上是“三秋桂子”,水面则是“十里 荷花”,本非一时之木,但写来则色香一片,如见如嗅。使人忘记了桂子荷花本不同时,它们呈现在一副画面上,使词打破了时序的界限,让人陶醉在美丽的花丛中。 (另一种理解:杭州四季皆美,举桂子、荷花就是说明每个不同季节都有美丽的花。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 2、杭州西湖是美的,古代诗人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很多,你能举出几例吗? 【成果展示】苏轼诗:“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

7、湖上初晴后雨)写西湖山水的美丽。宋之问诗:“桂子月 中落,天香云外飘。”(灵隐寺)写出了杭州有名的桂花。白居易词:“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忆江南)写杭 州山寺中的桂子和钱塘江潮是让人向往的。南宋杨万里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任选几句写一段鉴赏文字。 第二课时 雨霖铃 一、导入: 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长亭送别,执手相看,柴门扶杖,汽笛声催,生命总在演绎着悲欢离合的故事,而当我们轻轻敲开古典 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

8、发现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柳永的雨霖铃,感受作者笔下抒写的哀婉动人的别离。 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当时为北宋首都)与情人话别之作,当时作者由于仕途失意,尽情十分抑郁,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不能跟心爱的人 生活在一起,失去了爱的慰藉,更觉痛苦万状。 二、朗诵 1、思考:本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本词是一首写离别之情的词,感情基调格外低沉悲戚。 2、诵读点评 诵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注意字音、语调、节奏。 寒蝉凄切“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字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凄切之情。 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9、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就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更那堪稍重、稍停,拖音。(统领字)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稍重、稍停,拖音(统领字) 3、指名朗诵,要求感受情感氛围。 三、诵读品味,探究赏析 雨霖铃一词,通过描写冷落凄清的秋景,衬托了情人间缠绵哀怨、伤感低沉的离情别绪。 1、思路探究:贯穿这首词的线索是什么?从时间角度看,这首词应如何划分? 【明确】这首词基调低沉,作者尽情十分压抑,“离情”线索贯穿全篇。从时间角度看,别时与别后自然分为上下两阕。【理清思路,一要抓开头,二要抓过片 (下片首句),三要抓结

10、尾。】 2、意境赏析,学 海 无 涯 意境的欣赏是属于文学鉴赏较高层一种学习活动。所谓“意境”,就是作品所描绘的自然、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主观思想感情融会一致所形式的一种艺术境界。在 鉴赏诗词时,要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透过字句和画面,去细心体会、感受作者的情怀,从而领会意境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赏析意境,一要抓画面,二要抓情感。 问题: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概括这一传神画面,并拟作标题。 【明确】标题为“执手相看,泪眼相向”等,词人首先交代了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寒蝉凄切”(点明时令);“对长亭晚”(点明时间和地点);“骤雨初歇” (点明气候);“帐饮无绪”(凄凉心情);“兰舟催发

11、”(不得不分离)。词人巧妙地把自己忧伤的感情融入对景物的描摹中,不仅点明了送别的地点,还渲染了送别的 凄清氛围。 “执手相看,泪眼相向”,这个标题精妙地概括了这幅画面。本已经愁苦不堪的“愁人”,生离死别、执手凝视、千般思绪,愁苦尽在两双含情的泪眼里。有道是 “此时无声胜有声”,真是“一切尽在不言中”。 问题:这幅“别离图”,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作为背景? 【方法指津】抓住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各抒己见,描述送别画面背景。 【明确】设想以下几组来渲染这幅“别离图”。意象:寒蝉、长亭、骤雨、兰舟 渲染气氛。 分析 1:长亭 这是古人设在路边的亭舍,常用作饯别,这里既交代时间又暗示离愁别绪。“天下伤心

12、处,长亭更短亭”,更能撩人心怀,伤心难忍。 分析 2:江水、寒蝉 “千里烟波”极言路程之遥远,云雾如烟般笼罩着江面,这是兰舟行驶之处;笔下的蝉声也是如此凄寒。 问题:通过景物描写,作者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词人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方法指津】品读词句,抓住意象,展开想象,进入意境。 【明确】词人巧妙地把自己忧伤的感情融入对景物的描摹中,在这幅画面中,“寒蝉”“骤雨”“长亭”“烟波”“暮霭”这一系列意象渲染出一种凄凉沉郁的氛围, 用以烘托离别的无限惆怅难舍之情。正当离人依依难分之时,船夫偏又催促起航,他们只有泪眼相向。“无语凝噎”,万千话语不知从何说起!“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作

13、者用一“念”字,引出了对别后情境的设想:行人消逝在烟雾弥漫的江面上,傍晚时分,浓重的雾气使人透不过气来,极目远望,令人不胜伤 感。这种缠绵的离情,是凄婉的。悲凉的心绪,与之匹配的只能是“寒蝉”,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教师小结:上阕,实写别时情景。词人以缠绵凄恻的感情、冷寂幽清的景色、铺叙白描的手法,将离别的情、景、事组成了一片幽清的词境。柳永用大师的景 物渲染了一场凄惨的分别,这是铺垫法。其实我们刚才分析的是词中的实景,词人在下阕还设置了大量的虚景。 板书融情入景,虚实相济 问题:品读下阕,讨论探究作者在“念去去”一句之后是对别后情形的设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设想自己今后生活情境和内心情感

14、的? 【明确】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执手相看的“船旁”,从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空间不断转换,仍不离抒写“离情”。作者想象别后的 情景。他感到实在难以忍受这清秋季节的送别,更怕酒醒之后,看到残月冷辉中,杨柳依依、晨风吹拂的景致,心里倍感凄凉。他愁的是一去将连年不归,想到今 后的孤独寂寞。“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点染离情别绪更是凄楚动人。 3、名句理解鉴赏 【探究赏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特别动人?,学 海 无 涯 【明确】这首词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是融情于景的写法。“今宵酒醒何处”,于是“千里烟波,暮霭沉沉”又变换为“杨柳岸,晓风残 月”,与酒醒前的梦境形成对照。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别绪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第二,这幅画面又出现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里 “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 板书虚写烟波、暮霭、杨柳岸、晓风残月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雨霖铃。 2、鉴赏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出鉴赏文字。,学 海 无 涯,教学反思:,备 课再 思 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