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卧起坐》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6454458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仰卧起坐》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仰卧起坐》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仰卧起坐》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仰卧起坐》教学设计.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仰卧起坐教学设计 一、课的构思与设计本次教学旨在研讨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不仅为体育教师提供教学操作的规范的参考,更重要的让老师们明白教这类教材的价值和意义,如何通过教学去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这个任务是比较艰巨的。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作了以下思考:1)对初中女生学习仰卧起坐动作和女生生理、心理健康发展的意义和价值。2)应试与学会动作、方法与提高能力的关系。3)如何把简单、乏味、枯燥的动作练习变成有趣味的学习。4)学会几种提高仰卧起坐能力的练习方法,并在练习形式和学习方式上力求有所改变。1. 教材分析仰卧起坐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初中年段的必测的项目,有规范的测试要求。仰卧起

2、坐双肘触膝时,腹直肌收紧,明显加强脐以上部位的肌肉力量,是腹部以上部位的肌肉群运动,髋部是静止不动的,所以此动作还可最大限度地缓解后背与腰部的不适,如果练习、呼吸得当,仰卧起坐即可增进腹部肌肉的弹性,对处在发育期的初一女生可以起到保护背部和改善体态的效果。2学情分析七年级年龄段的女生,处在发育的第二高峰期,身心急剧发生变化,带来种种发展的可能性;女生的体重、胸围逐步向着女性体型发育,也是一般力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虽在小学阶段已建立起一定的仰卧起坐动作基础,个体的运动能力差异也已出现,但还处在为测试而练习的认识上,对一些练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还比较欠缺,对仰卧起坐练习给身体带来的好处并不清楚,仰卧

3、起坐又是比较枯燥的运动,容易让女生产生厌学,逃避运动的心里和情绪。但该年龄段的女生自尊心、自信心,争强好胜的心增强,学生已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爱慕心里,但意志品质相对较弱些,而自主自立意识又逐渐增强,处在运动学习的分化阶段。3教与学的特征 课的结构沿用传统的三段模式,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设计为准备部分:跟着老师做跑跳练习,激发学习兴趣、活跃情绪;基本部分:初步了解学生原有仰卧起坐动作的基础上,改变单一的一人摁脚一人仰卧起坐,数数的练习方式,传授多样的练习方法;采用单人、2人、多人练习的课堂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引发思考,达到身体练习的目的。结束部分:因为腰腹肌肉群长时间收缩练习,故采用瑜伽的

4、身体拉伸动作来进行放松,引导学生说出练习过程身体的感受,明白仰卧起坐不仅仅是为了测试,是为了更好的锻炼身体,数据只是具体体现而已。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是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借班上课要上出一堂好课是有很大难度的,因为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原任体育老师上课特点了解甚少,学生对新老师也不熟悉,这是我在教学设计中碰到的实际困难。教学中力求做到寓教于活动之中,把教、学、练、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追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效益。能否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有待于师生在教学实践中的共同努力。二、教学目标:1.了解仰卧起坐的动作结构原理,知道锻炼的价值和规范测试的方法

5、。 2.掌握几种增强腹背肌力量的练习方法,并在练习过程中配合呼吸,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发展一般力量的身体素质,改善身体形态,掌握仰卧起坐测试的方法。3.提高运动的自信心,培养积极努力锻炼的意志品质,并在与同伴合作的练习中,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三、教学重难点重点: 学会几种练习方法难点:配上呼吸,动作协调有节奏四、教学流程:跑跳练习屈膝仰卧起坐摆腰直腿仰卧起坐前屈仰卧举腿、打腿俯卧两头翘、“元宝”“多米诺”上体后倒、前起测试、跳跃 瑜伽身体拉伸 1内容与组织教法: 调整内容 生理负荷125130次分 运动密度35%-40%集体练习单人练习双人练习小组练习多人练习 组织 生理负荷呈正向趋势以跑跳练习、游戏、评价、 自练、帮练等方法,主导、引导练习过渡到学会动作启发思考、提问教法 反馈2课的结构: 开始准备部分 常规、队列、跑跳练习 基本部分: 学习腰腹力量练习的方法-自练、教学、学练、提出要求、合作练习、诱导练习、形成集体练习-人数变化、最后测试、跳跃调整。 放松练习: 放松踏步 瑜伽拉伸 讲评小结 教学反馈 收回器材 师生再见 3本课场地器材,学生数要求 场地: 篮球场大小场地 器材: 技巧大垫子20张,播放音乐设备 学生40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