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常见传染病控制策略66

上传人:3**** 文档编号:136453471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PDF 页数:66 大小:2.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洪灾常见传染病控制策略66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洪灾常见传染病控制策略66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洪灾常见传染病控制策略66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洪灾常见传染病控制策略66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洪灾常见传染病控制策略66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洪灾常见传染病控制策略6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洪灾常见传染病控制策略66(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洪灾常见传染病洪灾常见传染病 控制策略控制策略 学习目的学习目的 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类型、防灾抗灾的基本工作 掌握自然灾害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灾后的应对措施 掌握洪涝灾害传染病危害及控制 一、概念一、概念 自然灾害的一般特征自然灾害的一般特征-1 潜在性: 孕育期:几天(台风和暴雨)或几年到几百年(地震 和火山喷发等) 突发性: 无前兆、无严格的物理规律可循 自然灾害的一般特征自然灾害的一般特征-2 周期性:各种灾害各有其自身独特的周期 火山爆发、地震和特大干旱:往往以百年为尺度,如我国曾 于公元16361642年、17201723年和18751878年出现过 三次大旱。 特大洪涝灾害则以几十

2、年为周期:长江流域在二十世纪以来 的1936年、1954年和1998年的三次全流域性特大洪水。 各种灾害性气象过程周期更短,如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 3-5年1次; 台风和风暴潮,几次至十几次/年。 自然灾害的一般特征自然灾害的一般特征-3 群发性:一些相同或不同类型的灾害还常常接踵而至或 是相伴发生,形成灾害的群发性现象 在十七世纪:我国海河流域有70年蝗灾、34年瘟疫、83年饥荒、 低温灾害、尘暴、地震与火山爆发等一系列重大灾害事件,成 为历史上著名的灾害群发期。 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各种灾害类型的发生频度更是居高不 下,应可视作又一个典型的灾害群发阶段。 自然灾害的一般特征自然灾害

3、的一般特征-4 复杂性:某种灾害常常与其它灾害组成灾害链,牵一 发而动全身,带动了一系列相关灾害的出现。 多因性:不仅一种自然力可以引起多种灾害,同一灾 害事件也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原因引起。 自然灾害的分类自然灾害的分类 我国通常将自然灾害划分为7种类型 干旱、洪涝:经常发生。国家防洪抗旱总指挥部 地震:国家地震总局:研究、预报和减灾工作。 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 地裂缝、煤自燃、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 失、土地沙漠化、沼泽化、土壤盐碱化等 、 气象灾害:干旱、雨涝、热带气旋、寒潮与冷冻灾害、冰雹 农业灾害 林业灾害 二、灾害对公共卫生的影响二、灾害

4、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影响影响 地震地震 大风大风 ( (无无洪洪水水) ) 潮汐潮汐/ /骤骤 发洪水发洪水 慢发慢发 洪水洪水 滑坡滑坡 火山火山 死亡* 很多 很少 很多 很少 很多 很多 需要治疗的严重伤害 很多 中等 很少 很少 很少 很少 传染病增加的风险 在所有重大灾害后都有潜在的危险(由于环境卫生条件恶化和过于拥 挤使这种可能性增加) 卫生设施的破坏 严重 (结构和装备) 严重 严重但 地区化 严重 (仅限 于装 备) 严重 但地 区化 严重 (结构 和装 备) 供水系统的破坏 严重 轻 严重 轻 严重 但地 区化 严重 食物短缺 很少(由于经济或后勤的原因有 可能发生) 常见 常

5、见 少见 少见 人群大量流动 少见(在严重受灾城市地区有可 能发生) 常见(一般来说较局限) (一一)重重大灾害的短期影响大灾害的短期影响 *缺少预防措施导致潜在致命影响 (二二)重重大灾害的常见卫生问题大灾害的常见卫生问题-1 社会反应 恐慌、无望:不会持续很长的时间 自发组织自救:数分钟后开始:搜寻、运送伤员、 塔建帐篷等。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冲突 政府迫于压力开展工作 群众不愿意撤离已经毁坏的家园 (二二)重重大灾害的常见卫生问题大灾害的常见卫生问题-2 流行病 自然灾害通常并不会引起传染病的广泛传播,在特 定的环境下灾害会增加疾病传播的潜力。 短期内,发病率增高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排泄物

6、污 染水和食物引起的肠道系统疾病。 (二二)重重大灾害的常见卫生问题大灾害的常见卫生问题-2 传染病暴发的风险增加 人群密度增加、人群迁移的程度:增加了水、食物供应的压 力和污染 ( 如在难民营中 ) 发生的风险。 环境卫生服务:如自来水和排水系统破坏的可能性会增加 对媒介昆虫控制不力 (大雨和洪水):虫媒传染病会增加。 野生和家养动物的迁移和在人群住地的活动:增加人畜共患 病发生和传播的危险。 营养不良+生存空间过于拥挤+基本卫生条件的匮乏:1994年在扎 伊尔和卢旺达就曾暴发了灾难性的胃肠炎 ( 由霍乱或其他疾 病所引起 ) 。 (二二)重重大灾害的常见卫生问题大灾害的常见卫生问题-3 人

7、群迁移 公众服务覆盖不到的城市地区 在市区内迁移 ,向亲属、朋友寻找避难场所 灾区、非灾区人群相互移动 气候的暴露 在夏季烈日或寒冷的气候下的暴露对健康的影响就很大 居住在干燥的场所、有足够的衣服、有防风场所、暴露带来的死 亡并不是主要的风险 (二二)重重大灾害的常见卫生问题大灾害的常见卫生问题-4 食物和营养:一般灾后2天会出现食物的短缺 食物绝对数量的减少:食物储存地的破坏 食物分配系统的破坏:减少获得食物的途径 地震:普遍的食物短缺通常不会严重到引起营养问题的程度。 洪水和海啸:出现食物的短缺,通常会毁坏家庭的食物储存、 粮食和分配途径 长期干旱或多种灾害发生时:无家可归的人和难民在不同

8、时期 可能会完全依赖于外界的食物供应 (二二)重重大灾害的常见卫生问题大灾害的常见卫生问题-6 水供应和环境卫生 灾后饮用水供应和排水系统十分脆弱,它们的破坏 会引起严重的健康风险 卫生条件恶化:饮用水短缺、排泄物和其他垃圾处 理的困难 导致肠道和其他疾病的传播导致肠道和其他疾病的传播 (二二)重重大灾害的常见卫生问题大灾害的常见卫生问题-7 精神卫生 在长期善后和重建期间,精神卫生问题十分重要,需 要积极采取措施 注意: 焦虑、神经症和抑郁并不是灾难之后主要和紧急的公共卫 生问题。 谨慎使用镇定剂和镇静剂 高危人群:志愿者和工作者本身也是。 (二二)重重大灾害的常见卫生问题大灾害的常见卫生问

9、题-8 卫生机构的破坏 卫生设施:房子、设备、药品等 供排水系统严重破坏 对依赖这些服务的人群健康带来直接的影响 限制了为受灾群众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 三、洪涝灾害三、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成因: 降雨过度 水利设施溃决等 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七大江河及其支流的中下游 主要发生在梅雨季节和夏季 黄河凌汛发生在冬春季 洪涝灾害传染病危险因素特征洪涝灾害传染病危险因素特征 环境破坏:生物群,生态系统破坏 水源污染:生物性污染和化学污染 食品污染:原料、生产经营、环境、运输储存 媒介生物滋生:蚊、蝇、鼠 易感人群的影响:人群迁移、不良环境对生理 心理影响 监测的重要性 最大可能减少疾病发生及减轻经

10、济社会影 响 传染病防控的主要措施 风险评估 暴发控制 饮水卫生 环境卫生 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 食物与营养 预防接种 健康教育 风险评估 1识别传染病风险因素 (1)识别灾区的传染病病源:当地传染病 的地域分布、时间分布及人群分布情况; 传染病流行强度;当地病媒生物种类、 数量密度、分布、活动性和季节变化情况。 分析灾区灾后传染病发生的脆弱 因素: 人口迁移情况,包括迁移人口数量、规模、范围和持续 时间; 供水系统受损情况及灾后饮用水供应情况; 安置点公共卫生设施状况,是否有可用的厕所及垃圾 处理场所; 儿童的健康状况及营养状况; 安置点人群聚居密度; 儿童各类疫苗的接种率; 灾后常规医疗和卫

11、生保健服务情况; 灾区病媒生物孳生地环境改变情况 灾区家禽家畜活动习性改变情况。 分析灾区的传染病防控能力: 判别服务能力需求。通过了解受灾地区的人口资料 和灾情资料,如受灾范围、受灾人口数、妇女和儿童 受灾数量等;死亡和受伤人群数量,伤情特征,儿童 受伤数量等,明确服务对象及需要提供的服务规模。 了解医疗卫生机构能力现状。主要了解当地医疗卫 生机构和人员受灾状况,能够用于医疗预防工作的人 力、药品、设施和设备状况等资源情况; 了解当地基础设施受损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影响。包 括交通、电力、通信、水、食品卫生设施等。 风险评估应关注的重点传染病 (1)呼吸道传染病:麻疹、流感、风疹、流行性腮腺炎、

1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结核、水痘等。 (2)消化道传染病:腹泻、霍乱、伤寒、甲肝、戊肝等 的发病风险。 (3)虫媒传染病:疟疾、乙脑、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 热等。 (4)其他:炭疽、狂犬病、破伤风、鼠疫、钩体病等发 病风险。 灾后的传染病监测与暴发控制灾后的传染病监测与暴发控制 (1)重点传染病监测: 冬春季节常见传染病主要有麻疹、流行性脑 膜炎、流感、百日咳、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 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 夏秋季节常见传染病主要有痢疾、流行性乙 型脑炎、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手足口病、 沙门菌病、伤寒、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霍 乱、疟疾、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鼠疫 等。 灾后症状监测: 发热

13、的症状组合:发热伴咳嗽、呼吸增快,可能与肺炎有 关,发热伴卡他症状和皮疹,可能预示麻疹发生,发热伴 头痛、呕吐、惊厥,可能预示脑炎发生等。 腹泻的症状组合:腹泻伴粪便带血,可能与痢疾发病相关; 腹泻伴水样便,可能与轮状病毒性肠炎相关;腹泻伴大量 米汤样便,则预示霍乱的危险。 症状监测中常见选用的症状症状监测中常见选用的症状 灾后传染病监测系统的恢复和建立 基本原则: 监测系统应覆盖所有临时医疗急救点、当地的卫生机 构、临时居民安置点 明确监测的疾病和症状,以及信息报告的途径、方法 和人员。 要实行零报告制度。 对重大疾病及可疑病例要实行个案即时报告制度。 重点疾病要开展哨点监测,作为对常规监测

14、的补充和 加强。 对资料要及时分析和反馈,缺乏反馈会降低基层报告 人员的积极性。 灾区人员流动性大,参与监测和报告的人员更换时, 要确保新的人员熟知自己的职责、任务和报告途径。 传染病类暴发疫情现场主要调查步骤传染病类暴发疫情现场主要调查步骤 (一)召开工作沟通会。 (二)核实事件信息。 (三)确定病例定义,制定调查方案。 (四)搜索病例。 (五)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六)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 (七)描述性分析,提出病因假设。 (八)开展应急监测。 (九)采取防控措施。 (十)深入调查研究和防控效果评估。 (十一)撰写现场工作报告。 传染病类暴发疫情现场调查处置流程图传染病类暴发疫情现场调查处置流程图 灾区爆发疫情的调查处理 准备工作: 核实信息: 初步分析: 建立病例诊断标准 提出初步假设 确定现场调查的目标与方式 实验室工作的组织 制订调查表格 工作计划 现场调查工作 病例调查。现场调查的首要任务是尽可能多和快地发现 病例。查找病例的目的是: 便于采取治疗和隔离措施,防止疾病扩散 估计暴发和流行强度 查明波及的人群 查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传染源及传播方式调查 继续传播的危险性调查 实验室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暴发调查的流行病学分析 流行资料分析: 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