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种群和群落章末测试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430005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种群和群落章末测试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种群和群落章末测试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种群和群落章末测试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种群和群落章末测试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种群和群落章末测试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种群和群落章末测试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种群和群落章末测试 新人教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章末测试:种群和群落(人教版)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生物生态位分化的结果C、生物群落的结构变化与外界环境和内在因素都有关D、生物群落中的动物和植物都有分层现象2下列哪一组动物不属于大型土壤动物 A、蚯蚓和轮虫 B、鼠妇和蜈蚣C、马陆和白蚁 D、线虫和蚯蚓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该害虫种群密度将( ) A明显增大 B。明显减小 C先减后增 D相对稳定4下图表示某孤岛上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统计结果。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为

2、捕食者,种群为被捕食者,数量的减少,将最终导致数量的增加B种群和种群之间不存在信息的传递C种群生物个体所含的能量比种群生物个体所含的能量低D种群可能组成该孤岛上的一个特有群落 5(2010年高考全国理综)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图表示的是()A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B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C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D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6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

3、养瓶中的培养液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计数7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演替过程中,群落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B群落的演替是一种物种代替了另一个物种C群落演替的标志是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变化D群落的演替是长期变化积累的结果8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 m3 800 m的海拔高度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在200 m3 800 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温度是影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

4、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9(2009年高考江苏卷)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C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不同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10下列可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的实例是A、树洞中久积的雨水B、池塘中的一群鱼C、一罐酵母菌培养液D、一瓶密封的蒸馏水11如图所示,一棵树上生活着三种不同的鸟,分别为甲、乙

5、、丙,每种鸟在树上生活的高度不同。第四种 鸟丁与乙的生活高度相同、食性相似,若丁从X点处进入该环境后,乙种鸟最可能 () A与丁种鸟和睦相处 B移到本树的上层或下层,与甲种鸟或丙种鸟共同生活 C还在原处生活,但食性会发生变化 D与丁种鸟发生竞争12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液中物质交换、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D与B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与A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B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C乙图中B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中,C占的比例为a,B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A的量为y,则y20ax5xD从研究内容来

6、看,甲、乙和丙分别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水平、群落水平和群落水平1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的个体形成种群B.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不同的种群形成生物群落C.种群和群落都与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有密切关系D群落的结构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关系14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 ()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15下列有关演替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植物群落也象植物个体一样,有一个发生、发展到死亡

7、的过程B初级演替一般都比次级演替进行得快C促使植物群落发生演替的动力因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D地衣、苔藓被称为先驱物种,是原生演替中出现的第一批物种16分析右图,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 A进行海洋渔业捕捞的最佳时期是C点 BCD段种群数量仍在增长 C该种群数量在E点达到K值 DB时期是种群增长率最快的时期,种群数量在K2值左右17有研究表明,一些生活在阔叶树上的食叶甲虫是落叶林中的重要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以下分析有误的是 ()A食叶甲虫属于营养结构中的第二营养级B食叶甲虫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食叶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D食叶甲虫在能量

8、金字塔中不应位于最底层18下列简图依次表示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是 A 图注: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活条件,箭头代表营养流动方向。A B C D19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个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20下面的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 )A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 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菌落 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二、填空题21(2010年高考课标全国理综)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

9、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_。(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_,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_。(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_。(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_。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低、高)。(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_个。22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在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弃农从商现象盛行,导致大片耕地落荒,杂草丛生

10、,但现在已有许多地方在杂草丛生之地展开了多种形式的立体农业,收获颇丰。材料二在许多自然景区,将原有植被清除,然后从农田运来土壤种植草坪。绿化用草坪不但需要大量灌溉来保证其生长,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施肥、除草、药物防治病虫害等工作,对当地原有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破坏。(1)材料一中的立体农业是运用了群落的_原理,为充分利用_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2)材料一中耕地落荒后逐渐形成的演替类型应为_。(3)材料二中群落的演替与自然演替不同,自然演替的方向是_。如果对人工草坪不再进行种植管理,让其自然恢复,这种演替的类型与裸岩上的演替类型的最主要的区别是_。(4)如果你是自然景观设计师,该如何对城市进

11、行绿化设计?_。23下图中甲表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乙表示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统计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图乙。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图乙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m2。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_株/m2。(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_结构。若要调查景观图

12、中森林群落的结构,请写出主要的调查项目(调查设备略):_;_。242009年国务院已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是河、海、陆三者交互作用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资源丰富,类型多,包括河口、浅海、滩涂、沼泽、河流等天然湿地和盐田、鱼虾养殖塘、水库、稻田等人工湿地。到2020年,黄河三角洲将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请回答下列问题:(1)浅海湿地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_,沼泽湿地的主要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_。(2)调查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柽柳的种群密度常用_法。(3)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平衡,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_稳定性,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影响稳定的因素是_。(4)为探究湿地植物菖蒲对污水的净化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