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建筑工程管理)承台施工方案潼河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404554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71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建筑工程管理)承台施工方案潼河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20年(建筑工程管理)承台施工方案潼河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20年(建筑工程管理)承台施工方案潼河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2020年(建筑工程管理)承台施工方案潼河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2020年(建筑工程管理)承台施工方案潼河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建筑工程管理)承台施工方案潼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建筑工程管理)承台施工方案潼河(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工程管理)承台施 工方案潼河 目 录 1. 工程概述.1 1.1. 工程概况.1 1.2. 地质条件.1 1.3. 气象特征.2 1.4. 主要工程数量.2 2. 编制说明.3 2.1. 编制依据.3 2.2. 编制原则.4 2.3. 编制范围.4 3. 承台施工方案.4 3.1. 工程特点.4 3.2. 工期计划.4 3.3. 施工准备.4 3.3.1. 人员、机械准备 .4 3.3.2. 模板、材料准备 .5 3.3.3. 技术准备.6 3.4. 施工工艺流程.6 3.5. 常规陆地承台施工.7 3.6. 水中承台施工 .11 3.7. 既有道路旁承台施工.15 3.8. 施工注意事

2、项 .16 4. 质量验收标准.19 5. 冬季施工安排及措施.20 6. 雨季施工保证措施.21 6.1. 雨季施工安排 .21 6.2. 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21 7. 其他施工保证措施.22 7.1. 质量保证措施 .22 7.1.1. 组织机构保证.22 7.1.2. 施工过程控制.22 7.1.3. 原材料控制.23 7.1.4. 混凝土运输控制。.23 7.1.5. 结果分析.24 7.1.6. 其他保证措施.25 7.2. 安全保证措施 .26 7.2.1. 人身安全保证.26 7.2.2. 施工机械安全保证.28 7.2.3. 跨公路施工安全保证.28 7.2.4. 既有设备及

3、地下管、线、缆的保证.29 7.3.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29 7.4. 夜间施工安排保证措施 .30 7.5. 环境保护措施 .31 7.5.1. 环境保护体系.31 7.5.2. 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31 7.5.3. 水环境保护措施.32 7.5.4. 大气环境保护及粉尘的防治.32 7.5.5. 固体废弃物管理.32 7.5.6. 噪音控制管理.32 潼河特大桥承台施工专项方案 1.工程概述 1.1.1.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新建铁路连云港至镇江线淮安至镇江段 LZZQ-4 标潼河特大桥 (DK172+003.49DK177+218.46),全长5.215km,本标段共有承台

4、 150 个,承台 尺寸 9 种。承台尺寸详见 1.4 章主要工程数量。 1.2.1.2.地质条件 本桥线路范围内均为第四系地层,具体地层地质特性如下: 全新统(Q4): 冲积层(Q4a1):全线分部,岩性为粉质黏土、粉土、粉砂、细砂层厚度 2040m。 冲积-湖积层(Q4al+l):岩性为黏土、粉质黏土及粉土,灰色、灰黄色,上部软塑, 夹有一至二层淤泥质软土,含有薄层泥炭层及粉砂透镜体。 漫滩冲击层(Q4al):岩性上部为粉土夹黏性土,灰色,软塑,厚 25m,夹薄层 粉砂透镜体,下部为条带状淤泥质粉质黏土、粉砂、粉细砂、中粗砂,灰、青灰色,饱和, 中密密实,长江现代河槽基岩埋深 60m 左右

5、,其他地段全新统地层厚度大于 100m,底 部偶见砂砾层。 上更新统(Q3al):黄淮、里下河平原区中部为冲、洪积(Q3al+pl)的黄灰色、棕 黄色粉质黏土与粉土互层,含较多的钙质和铁锰结核,在局部较低洼处变为黑色含钙质淤泥 层及黏土层,具明显的沉积韵律;在丘陵和低山边缘为洪坡积棕褐色粉质黏土夹变质岩隙碎 石透镜体,含铁锰结核及白色条带。下蜀组黏性土(Q3al),以褐黄、棕黄、棕红色的黏 土、粉质黏土为主,多硬塑状,夹铁锰结核及灰白色斑纹,下部分布砂砾层,厚度 1516m。 水文地质 地表水 所经地区地表水发育,水网发达,沟渠纵横,局部为取土集水坑,用于防洪灌溉,水位、 流量受季节影响较大。

6、 地下水 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空隙潜水及弱承压水。 空隙潜水赋在上层填土、粉土、粉质粘土中,主要接受地表径流及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 径流滞缓,排泄方式主要有蒸发,人工开采。地下水受季节变化影响大,地下水位年变幅在 2.0m 左右。 弱承压水主要赋存于下部砂层及粉土层中,补给来源主要为潜水越流和地下径流补给, 排泄于人工开采及地下径流,水位受季节影响不大,由于上部隔水层较厚,承压水对本工程 影响不大。 1.3.1.3.气象特征 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向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区,兼南北气候特征,本地区属亚热带湿润 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 13.615.1,绝对最高气温为 41.1,绝对最低气 温为-l7.7。历年最冷月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