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 肖邦故园优化训练 苏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401801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 肖邦故园优化训练 苏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年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 肖邦故园优化训练 苏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年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 肖邦故园优化训练 苏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年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 肖邦故园优化训练 苏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年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 肖邦故园优化训练 苏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 肖邦故园优化训练 苏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 肖邦故园优化训练 苏教版必修3.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肖邦故园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烙印(lo)马厩(j)养尊处优(ch)B.婆娑(su)庇护(b)命运多舛(chun)C.一幢(dn)滴沥(l)通衢大道(q)D.馨香(xn)夙愿(s)不可估量(lin)思路解析:A项中的“厩”应读“ji”;C项中的“幢”应读“zhun”;D项中的“量”应读“lin”。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苍桑府第蕴藏粉妆玉琢B.灰烬窒息催毁寥寥无几C.惟独缱绻般配伶仃孤苦D.遮蔽座落瘠薄茕茕孓立思路解析:A项中“苍”应为“沧”;B项中“催”应为“摧”;D项中“座”应为“坐”,“孓”应为“孑

2、”。答案:C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我们开始理解那个客死远方巴黎的人的深沉的郁闷:久别经年,他只能依稀记得“国内唱的歌”。B.德居斯太因侯爵曾对肖邦说,听他的音乐,“总感到是在同您促膝谈心,甚至,似乎是跟一个比您本人更好的人在一起,至少是,我接触到了您身上那点最美好的东西。”C.肖邦(18101849),全名弗雷德里克肖邦,波兰著名音乐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包括15首波罗涅兹舞曲、56首玛祖卡舞曲等在内的饱含爱国情感的优秀作品。D.在认真阅读、深入思考肖邦故园一文内容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课文是如何阐释肖邦的音乐创作与他的故乡和祖国的关系的?思路解析:B项中最后的句号

3、应放在引号外;C项中省略号的作用与“等”重复,应删除;D项中全句并无疑问语气,所以问号应改为句号。答案:A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人们有时会在频繁的文化活动中碰到某些从事或令人不安的现象,因而思想上对大众文化产生了疑虑。(2)享誉世界的波兰著名音乐家肖邦自1830年法国巴黎,此后再也没有能亲眼一见故园的风光和景致。(3)他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的组成部分。A.草率作客置疑B.草率做客质疑C.轻率作客质疑D.轻率做客置疑思路解析:“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轻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

4、没有经过慎重考虑。“做客”,拜访别人,自己当客人;“作客”,寄居他乡。“置疑”,怀疑(用于否定);“质疑”,提出疑问。答案:A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肖邦,这个欧洲文化的伟人中的一个,他的作品不仅使欧洲文化放出异彩,而且为整个欧洲的音乐增辉。B.他就是在那缱绻的秋日,怀着无限依恋、惜别的心情,告别了这一切,途经巴黎,浪迹天涯。不料这一别竟成永诀。C.秋天的肖邦之家别有一番风味,是乡村婚嫁的季节,时不时有一阵小提琴声传到这里,它提醒我们,此刻正置身于马祖卡曲的故乡。D.当我们在他降生的那间凹形小室里看到一只插满鲜花或绿枝的大花瓶,会使我们想到那不

5、是花瓶,而是一个源泉,它喷射出金光闪闪的清流。思路解析:A项错在递进关系的分句次序颠倒,C项错在“肖邦之家”与“季节”之间搭配不当,D项错在全句缺少必要的主语。答案:B2.下列句中空格处应填入的三句话,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午夜走出帐篷,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你仿佛把头伸进一座古钟里面,内里嵌满活生生的星星。我顿时明白了敕勒歌中为什么有“天似穹庐”的句子。它们好像在外面等候了多时。在这里看星星,星星在你眼前亮起,一直亮到脑后。满天的星星肃然排列,迎面注视着你。A.B.C.D.思路解析:解答本类题目不能脱离上下文语境。从上文看,惊呆“我”的是眼前的景象。句的主语是“它们”,没有指明具体主体对

6、象;句中有“看”字,与上文重复:所以第一处只能选句。结合下文“你仿佛把头伸进一座古钟里面”一句,可知第三处选填之句应与它有紧密联系,所以只能选。答案:A3.下列有关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肖邦故园选取肖邦故园为切入点,介绍了作曲家肖邦故居的历史和现状,追叙了肖邦不平凡的一生,尤其着重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眷恋这种无法割舍的深沉的爱。B.第912段是本文的重点,作者选取了出生地、少年时代的探望故里、青年时代的故园告别、在异国他乡的梦中思念和寄情于音乐几个片段,满含深情地表现了肖邦对故土的热爱。C.在第22段中,作者调动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受,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肖邦故园中的

7、夏季美景,给人留下了直观、立体、综合和全方位的深刻印象。D.肖邦故园一文的景色描写很有特色:一是或远或近,或动或静,或面或点,手法多变,优裕自如;二是与音乐家的人生相融会,与音乐家对国家、民族的热爱相交织,使得景语自然成为情语,而情语又升华为一种精神的再现。思路解析:C项中作者在描写肖邦故园中的夏季美景时并没有运用到“触觉”。答案:C阅读下文,完成45题。流亡生活、高度的文化修养、痛苦的心境和肖邦对自己使命的不凡见解,使这画面复杂化了,或者说,像一层雾遮蔽了这些画面。绚丽的大都会风光,频繁的旅行,丰富的经历,给他提供了另一种创作灵感。但是,既然他在自己生命的末日,在那遥远、寒冷的爱丁堡又怀念起

8、“我的家、我的母亲、我的姐妹”,我们就有理由想像,故乡的朦胧景色也回到了他的心中。而今,我们也怀着激动的心情瞻仰这些大树,这些灌木丛和这一片清凌凌的水。倘若此刻我们听到,或者亲自弹奏伟大作曲家临终前的最后一组玛祖卡曲,我们必能从中听到昔日国内歌声的淡淡的旋律。由于他半世坎坷,命途多舛,也由于关山阻隔,有国难投,这一组玛祖卡曲似乎是被万种离情、一怀愁绪所滤过而净化了,跟乡村的质朴相距甚远,但它们无疑是出自故里,跟这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4.“像一层雾遮蔽了这些画面”中的“这些画面”指的是怎样的画面?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流亡生活中复杂的生活画面。B.肖邦居住的遥远、寒冷的爱丁堡的景

9、色。C.绚丽的大都会风光,频繁的旅行,丰富的经历。D.“这些大树,这些灌木丛和这一片清凌凌的水”所代表的故乡景色。5.作者在这一段的末尾说肖邦临终前的最后一组玛祖卡曲既“跟乡村的质朴相距甚远”,又“跟这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理解这种看似矛盾的评价?请结合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4.思路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区分清楚“雾”与“画面”分别指代的不同内容。从上文可以看出,“这些画面”应当指“故乡的景色”“儿时之国画面”,具体来说,也就是本段中“我们也怀着激动的心情瞻仰”的“这些大树,这些灌木丛和这一片清凌凌的水”。答案:D5.思路解析:题干要求“结合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就是说要注意从原文中找

10、寻回答的依据。所以“跟乡村的质朴相距甚远”,原文说是由于“半世坎坷,命途多舛”“关山阻隔,有国难投”“被万种离情、一怀愁绪所滤过”;所以说“跟这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由于“它们无疑是出自故里”。而且,它们“跟乡村的质朴相距甚远”只是表象,“跟这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才是本质。参考答案:这两种评价并不矛盾。因为流亡的生活、丰富的经历、高度的文化修养、痛苦的心境给肖邦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灵感、新的素材,再加上离情愁绪的浸染,使得这最后一组玛祖卡曲“跟乡村的质朴相距甚远”。而肖邦毕竟心怀故土,他的创作始终从祖国获得精神资源,所以我们还能从这组玛祖卡曲中“听到昔日国内歌声的淡淡的旋律”,所以还

11、“跟这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1)在最早的孩提时代曾拨动过他心弦的一个旋律,会反复出现在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之中。(2)乍一看,这种说法或许显得有些荒诞不经,但是,我们进一步观察,不难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3)学习了肖邦故园一文,明白了肖邦的音乐创作与故乡祖国的深厚关系,今后欣赏他的音乐的时候,我们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A.常常只有/才再B.常常只要/就又C.往往只有/才又D.往往只要/就再思路解析:“往往”与“常常”都表示事情不止发生一次,“往往”更倾向时间相隔较长;“只有/才”“只要/就”

12、都表示条件关系,“只要/就”表示的是充分条件;“再”与“又”都表示事情或行为第二次发生,“再”表示的是接下来会发生(将来时态)。答案:D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别看这孩子年纪轻,可是说话办事的条理性特别强,头绪再复杂的事情,他汇报起来总是有条不紊,头头是道。B.这簌簌声,这芬芳的香味,使我们心荡神驰,犹如是在聚精会神地倾听这独具一格的音乐的悠扬的旋律、清丽的和声。C.他在孩提时代就立下了要为国争光的远大志向,这也成为他后来的几十年里刻苦钻研并学有所成的巨大的精神动力。D.那些平日里养尊处优惯了的同学,一旦身处独立的环境,自理能力严重欠缺的毛病立刻暴露无遗,有的甚至因此而

13、中断了自己的学业。思路解析:“孩提”意为“23岁的幼儿、幼童”,“孩提时代”即指人的幼年时期。用在C项语境中,显然不合情理。答案:C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34题。(甲)春天,栗树新叶初发,几乎还是一派嫩黄色,它们悬挂在屋顶的上方,犹如刚刚出茧的蝴蝶的娇弱的翅膀。粉红色的日本樱花,宛如在旭日东升的时候飘在庄园上空的一片云彩。如此娇嫩的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乙)然而,这里最美的是冬天。请看吧!四野茫茫,白雪覆盖的房舍安然入梦。花园的树木变成了水晶装饰物,且会发出银铃般清脆的响声,就像昔日挂在马脖子上的铃铛。如今既没有马,没有雪橇,也没有狐裘,更没有裹着狐裘的

14、美女。没有母亲,没有姐妹只有无边的静寂。一切都成为往事了。3.(甲)文表现了肖邦故园春天的什么特点?请用文中的两个词语概括。4.(乙)文中说“这里最美的是冬天”,请结合全文,分条简析这其中的原因。3.思路解析:文段共3句话,文字少,信息量也不大。前两句分别描写“栗树”“樱花”的情状,第三句则用两个比喻对春色进行了概括。不难看出,原文中能表现春天特点的词语,应当锁定在第三句,符合要求的也就是“娇嫩”“温柔”“轻盈”三个词语。参考答案:(1)娇嫩;(2)温柔;(3)轻盈。(任选两个即可。)4.思路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限制(或叫“提示”):一要“结合全文”,就是将这里冬天的特点与文章要表现的主旨、要抒发的情感联系或对照起来思考;二要“分条简析”,就是至少包括两点内容,且在语言表达上要简明扼要。本文明写“肖邦故园”,实写肖邦对故土、对祖国的眷恋和挚爱,而这分情感是借助音乐来传达的,所以瞻仰肖邦之家,聆听肖邦之曲,能让人感到是在与他“促膝谈心”,也因此,故园可能会颓废,音乐只会永恒;故园也许孤冷,音乐却永远温暖。参考答案:(1)这里有“四野茫茫,白雪覆盖”,“树木变成了水晶装饰物,且会发出银铃般清脆的响声”的美丽景致。(2)这里冬天的静寂反衬出长存世间的音乐的美好。(3)这里冬天的寒冷孤寂反衬出聆听肖邦的音乐从而“和肖邦促膝谈心”的温暖。(写出两点、意思对即可。)(2005年上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