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学第二章-营养学基础

上传人:尔*** 文档编号:136356461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营养学第二章-营养学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食品营养学第二章-营养学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食品营养学第二章-营养学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食品营养学第二章-营养学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食品营养学第二章-营养学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营养学第二章-营养学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营养学第二章-营养学基础(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品营养学,Food Nutriology,第二章 营养学基础,1,4,2,3,5,基本概念,消化系统组成,消化液的性质、成分与作用,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本章内容,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进行分解的过程,包括物理性和化学性消化。 -物理性消化:消化道运动把食物粉碎、推进的过程。 -化学性消化:由于消化液及其消化酶的作用,把食物大分子分解成 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如淀粉葡萄糖。 吸收:食物经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透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如消化后的葡萄糖血糖。,一、基本概念,二、消化系统组成,二、消化系统组成,三、消化液的性质、成分与作用,(一)唾液(saliva) (二)胃液(g

2、astric juice) (三)胆汁(bile) (四)胰液(pancreatic juice) (五)小肠液(small intestine juice) (六)大肠液 (large intestine juice),三、消化液的性质、成分与作用,唾液:由大小唾液腺分泌的液体,无色无味,近于中性 (pH6.67.1),成人每天分泌量1-1.5L。,三、消化液的性质、成分与作用,胃液:无色透明的酸性液体,pH0.91.5,成人每天分泌 1.52.5L。,盐酸,1. 抑制杀灭病菌。 2. 激活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3. 使食物蛋白变性,利消化。 4. 促进钙、铁吸收。 5. 促

3、进胆汁排出:酸入小肠后刺激胰液和小肠液分泌,胆囊收缩,排出胆汁。,蛋白质水解成为月示、胨及少量的多肽和氨基酸。,胃蛋白酶,粘液(糖蛋白、多糖、蛋白质),1. 润滑:粘液覆盖在胃粘膜的表面,润滑食物,使胃粘膜不会受食物中的坚硬物质的损伤。 2. 屏障:粘液呈弱碱性,减弱胃蛋白酶活性,防止胃液和胃蛋白酶对粘膜蛋白的水解。,内因子 (糖蛋白),与维生素B12结合成复合物促进B12的吸收。,三、消化液的性质、成分与作用,胃粘液-碳酸氢盐屏障模式图,三、消化液的性质、成分与作用,胆汁:味苦,有色, 0.81.0 L/d。,三、消化液的性质、成分与作用,三、消化液的性质、成分与作用,胰液:胰是第二大消化腺

4、,其中有许多腺泡,分泌的胰液流入肠。12L/d,无色,碱性(pH7.88.4),小肠液:小肠膜内腺分泌的液体,13L/d,弱碱性(pH7.6)。主要成份为肠激酶、小肠淀粉酶、粘液、免疫球蛋白、电解质等。,三、消化液的性质、成分与作用,大肠粘膜也有肠腺,分泌少量的碱性液体,pH8.38.4。 重要成分为粘液(糖蛋白),起着保护肠粘膜和润滑大便的作用。,大肠液:,三、消化液的性质、成分与作用,大肠内细菌的作用,在大肠内含有许多细菌,它们主要来源于空气和食物,大肠内的酸碱度和温度适宜一般细菌的繁殖(占粪便固体总量的20%-30%)。 分解糖类:乳酸、乙酸、CO2、甲烷等。 分解脂类:脂肪酸、甘油、胆

5、碱等。 分解蛋白质(称腐败作用)产物:多肽、氨基酸、氨气、毒素(吲哚,苯酚等),其中一部分毒物吸入肝脏,在肝脏解毒;另一部分随粪便排除。 合成维生素:大肠细菌能利用大肠的内容物合成人体必需的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叶酸(B9)、维生素K等。,三、消化液的性质、成分与作用,1. 糖类的消化 2. 脂类的消化 3. 蛋白质消化,四、食物的消化,四、食物的消化,主要糖类的消化过程与产物 淀粉 乳糖与蔗糖,1. 糖类消化,口 腔,胃,小 肠,四、食物的消化,淀粉的消化,四、食物的消化,乳糖与蔗糖消化,四、食物的消化,主要脂类的消化过程与产物 脂肪 磷脂 固醇类,2. 脂类消化,胃,小 肠,四、

6、食物的消化,脂肪的消化,四、食物的消化,磷脂(phospholipids)的消化吸收和脂肪类似 胆固醇(cholesterol)则可直接吸收,不需要消化。,四、食物的消化,3. 蛋白质消化,胃,小 肠,四、食物的消化,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四、食物的消化,胃蛋白酶(pepsin):主要水解由苯丙氨酸或酪氨酸组成的肽键 胰蛋白酶(trypsin):主要水解由赖氨酸及精氨酸等碱性氨基酸残基的羧基组成的肽键,产生羧基端为碱性氨基酸的肽。 糜蛋白酶(chymotrypsin):主要作用于芳香族氨基酸,如苯丙氨酸、酪氨酸等残基的羧基组成的肽键,产生羧基端为芳香族氨基酸的肽,有时也作用于亮氨酸、谷氨酰胺及蛋

7、氨酸残基的羧基组成的肽键。,不同的蛋白酶分工,五、营养物质吸收,(一)吸收部位 (二)小肠的结构特征 (三)吸收方式 (四)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葡萄糖、氨基酸(及二肽、三肽)、脂类水解物、维生素、矿物质,五、营养物质吸收,(一)吸收部位,小肠:主要吸收部位,尤小肠上部 口腔和食管: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 胃:仅能吸收少量水和乙醇 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分,五、营养物质吸收,(二)小肠结构特点,小肠是人消化道最长的部分,长约4m。其结构十分美妙合理。,五、营养物质吸收,(二)小肠结构特点,五、营养物质吸收,(三)吸收方式,被动吸收 -滤过:靠膜两边液体压力差 -扩散:浓度差 -渗透:渗透压差 主动吸

8、收 胞饮作用,五、营养物质吸收,(四)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与钠离子偶联。二者共同使用位于肠粘膜上皮纹状缘上的一种载体蛋白,葡萄糖主动转入细胞,易化扩散方式通过侧膜和底膜出细胞。,葡萄糖或半乳糖的吸收,五、营养物质吸收,氨基酸、二肽、三肽,同钠离子转动耦联。当肽进入肠粘膜上皮细胞后,立即被存在于细胞内的肽酶水解为氨基酸。需钠耗能的主动转运 。,五、营养物质吸收,脂类水解产物的吸收,属于被动吸收:易化扩散进入 第一步:入上皮细胞。由于脂类的水解产物(脂肪酸、甘油一酯)不溶于水,须与胆汁中的胆盐形成水溶性微胶粒后,才能通过小肠粘膜表面的静水层而到达微绒毛上。在这里,脂肪酸、甘油一酯等从微胶粒中释放出

9、,它们通过脂质膜进入肠上皮细胞内,胆盐不通过脂质膜,而回到肠腔。 第二步:出上皮细胞。进入上皮细胞内的长链脂肪酸和甘油一酯,大部分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并与细胞中的载脂蛋白合成乳糜微粒,若干乳糜微粒包裹在一个囊泡内。当囊泡移行到细胞侧膜时,便以出胞作用的方式离开上皮细胞,进入淋巴循环,然后归入血液。中、短链甘油三酯水解产生的脂肪酸和甘油一酯是水溶性的,可直接进入门静脉而不入淋巴。,五、营养物质吸收,维生素的吸收,脂溶性维生素: 扩散吸收。 水溶性维生素: 一般为被动吸收。维生素B12需与内因子结合,才能被吸收。,矿物质的吸收,一般为被动吸收,但钠先被动入上皮细胞,后主动转动出上皮细胞。,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