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发展战略)高中地理笔记(详)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_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326335 上传时间:2020-06-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发展战略)高中地理笔记(详)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_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年(发展战略)高中地理笔记(详)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_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年(发展战略)高中地理笔记(详)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_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年(发展战略)高中地理笔记(详)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_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年(发展战略)高中地理笔记(详)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_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发展战略)高中地理笔记(详)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发展战略)高中地理笔记(详)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_(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章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第1节 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一 【荒漠化的含义及成因】(1) 含义: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但过其他因素导致的耕地草原森林等资源的生产力下降。严重的土地退化可是土地完全丧失生产力 (2) 类型1 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2 人类滥垦滥牧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环境生态破坏(3) 分布1 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涉及陕、甘、宁、青、新等省区2 三江源、甘肃中部等地荒漠化现象尤为严重3 我国沙漠面积最大的三个省级行政区:新疆、甘肃、内蒙古(4) 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1 自然: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蒸发量远远

2、超过降水量,植被覆盖率低2 人为:过度放牧,滥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决定 西北地区:水汽来自北冰洋、大西洋,温带大陆性气候,内流河,水量小,植被少 (4) 新疆的荒漠化面积扩大由于人口增加和农业灌溉用水增大,人们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大面积胡杨林干枯(5) 分类1 土地沙漠化:只单纯风力作用下的沙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区2 实质荒漠化:简称“石漠化”,是指土层瘠薄的的石山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都使许多耕田变成裸岩地,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3 次生盐渍化:在干旱半干旱的灌溉农业区,采用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地盐渍化,主要由人为原因引起的盐渍化称为次

3、生盐渍化(6) 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1 地表起伏大,增强了流水的侵蚀能力2 黄土土质疏松,抵抗流水侵蚀的能力弱3 植被覆盖率低,保水保土能力差4 夏季暴雨集中5 乱砍滥伐,过度垦荒,破坏植被6 不合理的“轮荒”耕作制度7 露天开矿,破坏生态 人为原因起决定性作用 (7) 红色荒漠1 表现:土地退化后红壤等红色土层裸露的现象2 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江西、福建、湖南等省尤为典型3 成因:过樵过牧过垦等破坏植被的人为原因加剧了此类现象的发生与发展4 实质:实质是“石质荒漠化”二【荒漠化的危害】(1)危害1 经济危害: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都受到风沙的威胁,经济损失巨大2

4、生态危害: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3 生产危害: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生物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2) 消失的楼兰古国由于罗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被流沙淤积,其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人被迫外迁三【荒漠化的防治】(1)1978年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过程 西北东北华北 (2) 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3) 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科学合理的利用荒漠化地区有限而宝贵的自然资源,以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第2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湿地的含义及分布】(1) 含义:水位 地下水位 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潜水覆盖的土地(

5、2) 范围:沼泽、滩涂、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3) 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4) 分布: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湿地类型多样,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高远到平原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东部多于西部(5) 形成的气候条件:低洼地势,冷湿气侯,广泛分布的冻土(6) 代表性湿地1 鄱阳湖湿地:湖泊湿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地势低洼,有赣江等众多河流注入,水量充沛2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沼泽湿地。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地下有冻土存在,水不易下渗;位于季风区,降水较多;地势低洼,排水不畅3 海南岛红树林湿地:红树林湿地。地处热带

6、海滨,海滩广阔,气候湿热,水热充足,利于红树林的生长4 长江下游人工湿地湖泊湿地:灌渠、稻田、水库等。地处平原,耕地广阔,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表河流灌渠、水库众多5 四川的若盖尔:高原湿地。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地势低,气温高,蒸发慢;冻土发育,水不易下渗二【地球之肾】(1)作用:湿地是自然界中具有较高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2)“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3)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作用1 维持生物多样性:水域与陆地交错,适于各种野生生物的生长

7、、栖息和繁衍2 调蓄洪水:水域面积大,可调蓄长江、湘江、资水、沅水,澧水等河流南来注入3 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鱼米之乡”,每年生产大量的农副产品,造纸业的发展4 航运价值:南纳四水,北通长江,是南方重要的水运通道5 旅游观光:碧波荡漾,自然景观类型多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4) 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活的作用1 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2 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3 缓解有毒物质,净化水源4 增加地表水下渗,增大地下水资源总量三 【湿地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 现状:人口过多,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2) 问题:天然湿地的数量不断减少;质量逐渐下降;减灾能力明显降低(3) 洞庭湖

8、萎缩的原因1 河流上游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流入洞庭湖的泥沙长年累月的淤积,使湖床抬升, 水面逐渐萎缩2 大规模的围湖造田(4) 洞庭湖原状“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大片湿地消亡,调蓄洪水能力降低,洪涝灾害严重,航道断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增多 洞庭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 四 【保护湿地的措施】(1) 措施1 退田还湖、沼泽,退耕还林、草2 防治水污染3 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伐4 建立法规,增强保护意识(2) 洞庭湖变大的措施在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第3节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一【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1)田纳西河自然地理特

9、征1 发源地: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支流2 上中下游地形:上游为高低起伏的山地丘陵;中游为丘陵;下游是冲积平原3 能源: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和煤炭、石油资源4 水汽来源: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河流主汛期是12月到次年4月中旬,所以冬季和早春常发生大范围的持续降水(2) 治理前1 由于长期过度垦殖,滥伐森林和经常性暴雨,时期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大面积荒芜,农业生产条件相当恶劣2 其开发利用仅限于航运3 到20世纪初,其沦为美国东部最为落后和贫穷地区之一二【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1 治理(1)核心:水资源的综合开发(2)综合性长远开发方案: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

10、溉、旅游等(3)大力开发水电,进行梯级开发。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防洪标准提高2 开发(1) 工业建设1 方针:“薄利取胜”2 优势:充足、廉价的电力3 初期发展高耗能工业,例如化工、冶金、建材等工业部门4 50年代后对产业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食品塑胶机电纺织服装等部门迅速发展(2) 农业发展:因地制宜,选择作物1 种植业:坡地栽培果树蔬菜,平原种植玉米棉花大豆,发电厂附近发展温室蔬菜2 林业:林产品的综合利用,发展林业既治理水土流失、美化环境,又获得经济效益3 畜牧业:以养禽、养猪为主4 渔业:由于兴建大量水库(3) 环境保护工作1 结合水利工程进行灭蚊防虐、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的工作2 在矿区

11、土地复垦和城市垃圾处理的方面作出很大努力三【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成就】(1) 防洪: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危害多年的洪水灾害得到了有效控制(2) 航运:全流域组建成一个常年同行的庞大航运网,运输量逐年增长(3) 发电:建成了一个以电力工业为龙头、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综合型工业基地(4) 生态: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60%,整个流域变成了一个庞大的拥有大量旅游设施的优美风景区(5) 社会效应:人均收入不断提高,已达到全美品均水平四【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以及对我国的重要启示】(1) 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2) 因地制宜的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3) 不断加大开发力度(

12、4) 提高流域的开放度五【我国的长江流域】(1) 目前面临的问题:中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和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2) 三峡工程的价值:发电、灌溉、养殖、供水、旅游等第4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分析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1) 自然条件1 气候:北纬2549,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水热条件充足2 地形:分为三大纵列带,在落基山脉和阿巴拉契亚山脉之间是广阔的中央平原,约占本土面积的一半,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农业机械耕作和大规模经营3 土壤:土壤肥沃4 水源:密西西比河流经中央平原,降水丰富(2) 社会经济条件1 追求经济效益成为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首要因素2 经济效益对农业区域专门化起了决定性作用3

13、 交通运输条件和国家政策与法规4 市场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1 乳畜带(1)分布: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各州(2)条件1 气候湿润,无霜期短,不适宜种植谷物,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2 接近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有巨大的消费市场 最主要因素 2 小麦带(1) 分布:中部和北部(2) 条件1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2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适宜种植小麦,北部冬季较长,适宜种春小麦,中部以种植冬小麦为主3 玉米带(1) 分布:位于乳畜带以南(2) 条件: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无霜期长,自然条件十分利于玉米的生长 ,是最大的玉米专业化生产区4 棉花带(1) 分布:位于小麦带和亚热带作物带之间(2) 条件:地

14、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丰富的灌溉水源三【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1)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 在发展中,曾经历过对农业资源的掠夺式开发而引起的一系列恶果2 30年代,由于过度垦荒和破坏植被,导致“黑风暴”沙尘暴大规模袭击和破坏(2) 对策1 生产方式:生态农业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结合起来的发展模式。最大优势在于减少污染、降低成本、保护生态环境 、有机农业 在肥料的利用上,不是大规模投施化肥而是使用粪肥和绿肥,这样可避免土壤的酸化、结板及环境污染;秸秆还田,有利于补偿土壤的有机肥质,维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节水农业、精确农业 卫星导航,理性化分析,生产决策系统化 ,“处方”农业 滥用农药化肥会污染土壤水源,危害人体健康等,为了给农作物合理施肥和治病就要给农技师和农作物来开处方,然后按方配药 2 制定了一系列保护耕地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政策、法规和计划3 推广了大量农业新技术(3) 可持续发展政策1 限耕政策:分配和限制生产面积2 休耕政策:通过签订合同,自愿对生产严重后果过剩的农产品食用的耕地实行休耕3 补贴政策:实行农产品价格补贴和农作物灾害保险,支持保护生产者效益4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扩大保护面积,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土壤状况及环境(4)保护性耕作:方式有免耕 为保护土地资源不再耕作的一种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