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发展战略)第一产业发展规划_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325373 上传时间:2020-06-27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53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发展战略)第一产业发展规划_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2020年(发展战略)第一产业发展规划_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2020年(发展战略)第一产业发展规划_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2020年(发展战略)第一产业发展规划_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2020年(发展战略)第一产业发展规划_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发展战略)第一产业发展规划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发展战略)第一产业发展规划_(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梅 州 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20062015年)目 录第一章 规划的背景、依据与范围11、梅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分析12、梅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趋势与方向43、本轮规划的背景与依据74、规划范围与期限7第二章 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战略目标81、梅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82、梅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原则83、梅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目标104、梅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思路与措施11第三章 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规划151、梅州市农业产业化基地的现状与评价152、梅州市农业产业化基地发展思路与目标173、梅州市优势农产品基地发展规划194、实施保障措施22第四章 农产品加工业发

2、展规划251、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与评价252、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思路与目标273、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布局284、主要任务与重点建设项目规划335、实施保障措施38第五章 农产品流通体系规划411、梅州市农产品市场流通的现状与评价412、梅州市农产品流通规划思路与目标433、梅州市农产品市场流通空间布局、市场体系与重点项目规划454、实施保障措施47第六章 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规划501、梅州市农业龙头企业的现状与评价502、梅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思路与目标533、梅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重点项目规划554、主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关键领域规划615、实施保障措施71第七章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3、发展规划751、梅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与评价752、规划思路783、规划目标794、实施保障措施81规划图件851、食品工业基地分布图852、产业化种植基地发展规划布局图863、龙头企业规划分布图874、农产品市场流通重点项目规划图88第一章 规划的背景、依据与范围农业产业化是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龙头企业把农户生产与国内外市场连接起来,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使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有机联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使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共沾、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加适应生产力

4、发展要求的新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是改变农业从事低层次原料生产的传统方式,改善农业投入动力机制,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根本出路;有利于实现在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促进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发展的必然,它作为一种社会化大生产组织形式,着眼于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为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是解决“三农”问题,整体推进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提高梅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动梅州市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新发展,依照梅州市

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和梅州市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等有关精神,制定本规划。1 梅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分析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下辖六县一市一区,总面积2385万亩,其中山地面积1856万亩,耕地面积202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65万亩),是个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市,全市85%的国土面积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土地肥沃,含钾丰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雨量充足,无霜期长,农业发展的资源与环境条件良好。近年来,梅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农业现

6、代化为目标,在继续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立足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民走专业化、基地化、科学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的道路,现已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格局,有力地促进了梅州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1.1 龙头企业稳步发展近年来,梅州市把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来抓,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积极鼓励、扶持各类经济组织参与兴办农业龙头企业。经过多年的努力,梅州市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得到发展壮大,产业链不断延伸,形成了一大批包

7、括加工企业带动型、商品基地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等多种类型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辐射带动能力、与农户联结关系较紧密的农业龙头企业,这些农业龙头企业借助各种产销协议、合同契约、保护价和按股分红等方法,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止,梅州市共有各级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80家,其中国家级l家、省级8家、市级64家。仅2005年全市各级各类农业龙头企业总产值达31.5亿元,带动农户27.3万户,每户年均增收2320元以上。1.2 特色农业初具规模近年来,梅州市从搞好产业定向、培植主导

8、产业、兴办商品基地、形成规模优势入手,坚持“与资源特色相适应、与市场需求相吻合、与龙头企业相配套”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山权不变、连片开发、分户承包、双层经营、共同致富”的方针,不断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把农业基地建设与主导产业的形成有机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壮大发展。一批优势产业初具规模,区域特色经济布局初显轮廓,全市已初步建立了水果、茶叶、烤烟、竹木、南药、畜牧、水产等农业商品基地,逐步形成了梅县、梅江区以金柚、蔬菜、花卉为主,兴宁以龙眼、茶叶、蔬菜为主,蕉岭以茶叶、南药为主,大埔以蜜柚、青梅、茶叶为主,丰顺以龙眼、青榄、甜玉米、南药为主,五华以荔枝为主,平远以脐橙为主的区域性生产布局和

9、各具特色的商品生产基地。现全市拥有水果面积113.08万亩,其中柚类42万亩,茶叶面积15.62万亩,水产养殖面积23.36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已获国家级认证的基地51家,产品总数68个,面积12.17万亩。梅州市获得了“金柚之乡”和“单丛茶之乡”的称号。2002年至今,先后有38种名茶分获国际、国家或省级金奖、银奖和优质奖。1.3 加工流通发展较快近年来,梅州市把农产品加工流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中心环节来抓,在抓好市场建设、发展“订单”农业的基础上,着力培育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的农业企业和销售流通队伍。目前,已成功开发了精炼高山茶油、甜玉米罐头、竹笋罐头、优质米加工、鸡粉、米排粉、金柚酒、金柚茶、

10、金柚含片、螺旋藻、盐火局 鸡、香肠、腊肉、特色菜、黄金姜糖等一批广受市场欢迎的农产品,并逐步建成了“生产与销售相连接、本地与外地相沟通、国内与国际市场相接轨”的农产品大流通格局,现全市已建立了各类农产品流通市场226个,常年从事农产品流通人员7万多人。近年来,梅州市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还先后组织有关单位和企业到北京、上海、成都、重庆、郑州、沈阳、香港等地参加或举行农产品展销会、洽谈会,梅州农产品不断走向更多的国内、国际市场。农产品加工流通的发展,有效地拓展了梅州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4 专合组织发展迅猛近年来,梅州市积极扶持发展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至20

11、05年12月止,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6个,其中国家级试点单位1个、省级试点单位9个,拥有协会会员14327人、固定资产总额达15875万元。各级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自愿、民主、平等、互利的原则,为会员和广大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技术指导和服务。仅2005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户就达7.1万户,代销农产品总量达37.2万吨,经营总收入19783万元,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200多元以上。1.5 特色品牌成效显著近年来,梅州市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现全市已有5个农产品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家企业获得有机茶认证,获得国家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

12、基地54家,农产品65个,有6个农产品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2家农业龙头企业的注册商标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同时,全市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建立了5个国家级农业标准示范区和9个省级示范区,引导农民按照标准化生产。2 梅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趋势与方向2.1 梅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分析当前,梅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总的趋势体现在“六个转变”。2.1.1 逐步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2.1.2 由点状发展向优势产业和优势产业带集聚。2.1.3 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向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并重发展。2.1.4 由初级加工为主向精深加工延伸。2.1.5 由单一组织模式向多元化组织类型演进。2.1.6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2.2 梅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问题当前,梅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主要存在“三低二少一小”的困难与问题。2.2.1 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 农业加工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不高,传统农业经营模式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农业产业链条不够长,小农意识仍然存在。2.2.2 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 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