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发展战略)计算机发展_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320603 上传时间:2020-06-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9.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发展战略)计算机发展_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年(发展战略)计算机发展_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年(发展战略)计算机发展_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年(发展战略)计算机发展_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年(发展战略)计算机发展_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发展战略)计算机发展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发展战略)计算机发展_(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文章源于科技论文发表网: QQ:1003 59168 计算机发展论文计算机发展史论文: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自主创新能力。计算机专业作为科技发展的带头专业,要为社会培养出能够真正做到把技术应用到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创新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产学研结合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自主创新能力。计算机应用专业必须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并制订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1 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的现状我国

2、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在近十年有飞速发展,培养规模增长较大,学科建设形成体系,师资建设形成梯队,设备条件得到较大更新。但是在计算机专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学科分类不清,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不精,毕业就业问题得不到保障等等一系列问题也慢慢成了严重的问题。那么如何培养能适应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 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主要问题。其中应用型应用创新人才的培养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迄今为止的关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所涉及到的问题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例如,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特征、培养意义等基本问题的探讨,使我们对应用型创新人才有了初步的较为清晰的认识;对学科建设、科学研究

3、、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方法、思想教育等因素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的分析,使我们基本明确了我国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和策略;对应用型创新教育的内涵及实施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初步的、坚实的基础。2 大学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关系的研究为了塑造应用型创新人才,必须让学生具有广阔的知识视野和跨学科的知识领悟和方法转移能力。可分专业采取按院系招生,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以增强学生对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能力。2.1 “平台课程”的设置。各种平台课程都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学校平台课程”旨在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

4、精神的贯通和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学校平台课程”由公其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构成,由学校统一规划、建设,与相关课程建设委员会和院系共同组织实施。“院系平台课程”包括相关学科基础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宽厚而扎实的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和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课程设置上,我们特别注重体现加强基础、拓宽口径的思想,重视相关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另外,我们也大力建设“相关学科基础课程”,该类课程是为学生掌握必需的相关学科基础而设置的。各专业原则上设置8 学分以上的相关学科基础课程。与此同时,各专业根据

5、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要求,确定学生应修读的层次及学分。总之,我们强调学科交叉,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开设程序设计,以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逻辑分析能力。2.2 “小学分课程”的设置。为了解决科学研究与教学投入之间的矛盾,可以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在选修课板块之中特别增设了“小学分课程”,二是继续设立科研基金,鼓励学生带课题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选修课的增多可以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同时易于安排科研活动比较活跃的著名教授的研究性课程。而“小学分课程”是相对系统全面的大学分基础课程而言的,目的就是考虑科研活动的特点,让教师当下研究什么就教什么内容,课程不求系统、全面,而是追求深入、创新。2.3 “专业二次

6、选择”。考虑到学生在考大学时个人学习兴趣还不明确以及选择到适合自己特点的专业需到一个过程,我们坚持给全校一、二年级学生有一次“专业二次选择”的机会。学生可在学年末提出转专业申请,经拟转入院系考核通过后转入新的专业,这就为确有专长的学生提供了重新进行专业选择的机会。以便使他们在最适合自己特点的专业中得到发展。在我院计算机专业,大学一年级新生不分专业,在一个学期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情况选择专业,例如计算机软件专业和计算机多媒体专业。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自己想学习的内容,然后在这个专业有所成就,最终形成倒金字塔型人才。2.4 网络资源的利用。为了适应新的变化,可以对部分教室进行改造

7、,使其成为适应信息技术和全球网络时代需要的学习空间。我们加强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提高网络辅助教学能力,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并通过教学软件的开发及课件的竞赛,给了在这方向取得成绩的老师以鼓励。我们将进一步充实网络课程资源,教学计划、思考题、参考书目、学习资料、PPT 等课件、教学案例尽可能上网,让学生提前接触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时间的效率。我们还提倡教师建立教学博客,扩大师生之间的互动。为了适应学习空间和学习方式的变化,我们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一理论课程与实践性课程的整合,课堂内外的学习资源的整合,显课程和潜课程的整合,不同类型教学方式的整合,提高理论课程学习的针对性。2.5 教材的选择。随着全球

8、化进程的加深,大学生扮演的文化引领者的服务社会功能和文化使命越来越明显了。而计算机专业的快速发展,更使教材的选用成了教学过程中关键的一步,国外计算机的先进水平使得计算机教材也非常优秀,所以可以直接使用国外原版教材,或把西方教材作为补充参考教材;并可以尝试双语教学,并且大胆尝试国外的教学方法。要提倡学生走向国际,增加国际性学习和交往的经验,培养理解多元文化和差异观念的意识,提高国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树立“全球视野或世界眼光”。总之,我们坚持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显课程与潜课程相结全的课程观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不断完善基础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

9、三层次有机结合并辅之以各类课外实践活动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管理,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加大实践教学投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充分调动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着力推进实践教学内容、方法与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3 产学研结合与计算机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研究3.1 产学研结合在培养计算机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中的做法。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建设应用型创新国家的重要力量。一般说,应用型创新人才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敏锐的专业洞察力,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专业信息处理能力及较强的动手能力,同时具备高尚的人生理想、追求真理的勇气、团结协作的精神、踏实认真的工作作

10、风等。这些重要的品质和能力在传统封闭的教育环境中是不可能产生的,必须走教科产结合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新途径。产学研结合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走企业岗位调研、岗位技能分析、确定专业方向、专业课程设置和指定教学计划这几个步骤。要做好这几个步骤,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倡导研究型教学,促进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实践证明,高校的科研工作极大地提升了人才培养的水平与质量。教师高水平的科研实践,能使他的教学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学生接受了必要的科研训练,才能获得直接的科技创新体验。从这一基点出发,高校不仅要整合自身的科研和教学资源用于人才培养,还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共享科研与教学

11、资源。第二,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促进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产学合作,曾是培养工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基本模式。比较典型的是“三明治”模式,即将教学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校内学习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第二阶段在企业以见习技术员身份参加工程实践,第三个阶段回到学校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这种“工学交替、双向参与”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也十分有利于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培养。在计算机专业,大学一年级新生入校后进行基本素质培养和知识培养,二年级就会投入到实践锻炼中去,在暑假和寒假,学校组织学生自发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包括去计算机销售市场考察硬件的各种指标,去公司参与到实际的编程训练,去广告设计部

12、门进行常用软件的训练等等各种活动。在学期中间,学生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更是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提高自己知识水平的活动,例如义务维修电脑,给低年级学生讲解计算机相关知识等等。在三年级的时候,学生要参加为期半年的校外实习,真正的到生产一线,参与到实际的锻炼中,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查找自己的弱项,在回到学校以后,就这些不足之处,学生利用各种方法手段争取弥补这些不足之处,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3.2 以培养就业能力为目标,对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和生产技术都在发生迅速的变化,社会生产对劳动者的能力要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因此,社会和企业必然会对

13、职业教育提出新的需求,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新的要求。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教育方针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教育方针,要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坚持以“能力本位”为指导思想。在参照教育部各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坚持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针对各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计算机知识、能力的具体要求,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计算机理论教育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经过实践和探索,我们认为,高等计算机专业教学必须在素质培养、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三结合”的课程模式下,走以“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高等计算机基础培养模式。只有按照这种模式

14、进行教学,才能够培养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能直接工作在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 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优化实践教学环节高等农业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就是要求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充分体现高等农业职业院校特色,从而发挥高等农业职业院校的优势。为此,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实践环节的设计,以及实验室和实训平台的建设。计算机专业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因此,高等农业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要构建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 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创新

15、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设计实践教学。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只注重理论讲授是不够的,实践教学应占教学计划的较大比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应按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去设计和组织,才能切实使学生增强计算机意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逐步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使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要十分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力”除了对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能力外,还应该包括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启发式教学,鼓励教师创造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由学生主动探索、

16、发现的过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训中,除了加强每个模块的课堂实践环节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置大量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课后练习和课后实训题目,使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交替进行,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整合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要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和创新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3.3 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学历证书和相应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得。实行“双证书”制度,使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且互通,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是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以职业资格证书为突破口,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目前高等农业职业院校的关键任务。在我院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时,经过半年的学习,要争取拿到计算机行业“NIT”证书;大学一年级结束时,要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等级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