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中地理 电子题库 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 鲁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317258 上传时间:2020-06-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中地理 电子题库 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 鲁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年高中地理 电子题库 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 鲁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年高中地理 电子题库 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 鲁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年高中地理 电子题库 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 鲁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年高中地理 电子题库 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 鲁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中地理 电子题库 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 鲁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中地理 电子题库 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 鲁教版必修1.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 2013年高一地理 电子题库 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 鲁教版必修1(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2012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下图为2012年7月22日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图示天体系统共有几级()A1级B2级C3级 D4级2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北半球夏至日时,地球位于()A甲处 B乙处C丙处 D丁处3月球上没有生命物质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A与太阳距离太远B宇宙环境不稳定C没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D没有昼夜更替现象解析:第1题,图示天体系统有太阳系和地月系两级。第2题,由题知,图

2、中地月系在7月22日时的位置,而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地球应位于甲处。第3题,A、B、D三选项所述的月球所处的环境与地球所处的环境相差不大,而月球上没有生命物质存在,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答案:1.B2.A3.C2010年1月15日发生了全球未来一千年内持续时间最长的日环食,是我国22年来的首次日环食。据此回答45题。4上述现象所涉及的天体系统共有几级()A一级 B二级C三级 D四级5日全食时,用肉眼能看见的太阳大气层是()A光球和色球 B日冕和光球C色球和日冕 D光球、色球和日冕解析:第4题,日食的产生是由于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三者成一直线,所以日食的产生体现的天体

3、系统共有太阳系与地月系两级。第5题,平时我们用肉眼能看到的太阳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用肉眼看到。答案:4.B5.C读下面四幅示意图,完成67题。6图中能正确表示黄赤交角的是()A BC D7下列现象中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而产生的是()A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明显B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显著C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D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变化解析:黄赤交角是指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根据图示可以判断出表示的是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才会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因此导致了一年中不同纬度上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形成了五带;同一地点在不同时间内获得的太阳辐射

4、也有了差异,出现了四季更替。答案:6.D7.A8下图为长江流经天门山附近示意图,读图思考,若沿东、西梁山作一长江横剖面图,下图中较吻合的是()解析:选D。根据长江流向及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流水对东岸侵蚀严重,在西岸沉积。假设下图表示某纬线圈,A、B、C为该纬线圈上的三点,其中为昼弧,为夜弧,据此回答911题。9图中C处日出时间为()A2时 B5时C8时 D10时解析:选C。为昼弧,其对应的角度为120,判断该昼弧对应的昼长为8小时,日出时间应该为当地地方时8时,日落时间为当地地方时16时,同一纬线圈的各地昼夜长短一致,日出日落时间一致,故C处日出时间为8时。10在图示时刻,假设B点的经度为

5、30E,则全球新、旧两天的范围之比是()A11 B21C31 D41解析:选C。根据题干信息,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和为昼弧判断,B点的经度为30E,其地方时为8时,0时所在经线和180经线把全球分为两天,求出0时对应的经度为90W,新一天的范围是90W向东到180,旧一天的范围是180向东到90W,则全球新、旧两天的范围之比是31。11此时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有()东北平原雪花飞舞北极地区冰面缩小澳大利亚正值小麦的收割季节拉普拉塔河进入枯水期A BC D解析:选D。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该地为南半球,日出时间是8时,确定此时是南半球的冬半年,拉普拉塔河位于南半球,属于地中海气候,此时处于枯水期,北极地

6、区出现极昼现象,冰面会缩小。读甲、乙两图,完成1214题。12晨昏圈与北半球纬线圈相切于某一点,甲图是该点纬度的年变化示意图。当该点的纬度变化时,下列各时段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该点位于和时,全球昼夜平分B该点由到时,北京昼长逐日变长C该点由到时,悉尼昼长逐日变长D该点由到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13乙图为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图,a、b、c、d各点的位置与甲图中各点对应正确的是()Aa和 Bb和Cc和 Dd和14当太阳直射点在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地正值夏季Bb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小值Cc地昼长夜短Dd地出现极昼现象解析:第12题,该点位于和时,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全球昼

7、夜平分。第13题,c点表示太阳直射赤道,为春秋分日,和(或)点相对应。第14题,当太阳直射点在d位置即北回归线时,b地即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小值6634。答案:12.A13.C14.B利用太阳辨别方向与当地所处的纬度相关。据此完成1516题。15下列有关A(30N,115E)和B(30S,150E)两地方向辨别依据的说法,正确的是()AA地南坡积雪融化快,北坡积雪融化慢BA地树木年轮北疏南密CB地不能利用太阳的东升西落辨别方向DB地房屋一般坐北朝南16A(70N,120W)和B(50S,60W)两地利用太阳辨别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6月22日前后,A地最小的太阳高度出现在正北方

8、B12月22日前后,A地最大的太阳高度出现在正南方CB地与A地相比太阳高度太高,对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不利DB地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方解析:第15题,A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南坡是阳坡,积雪融化快;树木年轮北密南疏。B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太阳在北方,房屋一般坐南朝北,可以用太阳的东升西落辨别方向。第16题,6月22日前后,A地出现极昼现象,最小太阳高度出现在子夜0时、正北方。12月22日前后,A地出现极夜现象,不会有太阳出现。B地位于中纬度地区,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非常方便。B地正午时太阳在正北方。答案:15.A16.A下图为“某地区不同日期的日出与日落示意图”,据图完成1718题。17图中显示,该

9、地区在冬至时()A日出早,日落晚 B白昼长,黑夜短C日出晚,日落早 D白昼与黑夜等长18该地区的纬度位置()A在赤道附近 B接近40NC为南回归线 D靠近南极圈解析:从图中看出,冬至日日出晚而日落早,昼短,夏至日日出早而日落晚,昼长,故可知此地为北半球;赤道附近昼夜长短差异小,而极圈附近差异大,从图中冬夏至日昼夜长短差异可知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答案:17.C18.B下图中甲、丙在晨昏线上,此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读图,完成1920题。19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南半球北半球东半球西半球A BC D20对图中此时甲、乙、丙、丁各地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长B乙地正午太阳高

10、度角可达90C各地昼长乙丙丁D各地日落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解析:图中甲丙为晨昏线,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时为1月初,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可知甲丙为昏线;图中160E通过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时,可知直射点的经度为70E。图中乙位于南半球,昼长夜短;甲、丁位于北半球,昼短夜长;丙位于赤道上,昼夜平分。答案:19.B20.C二、综合题(共40分)21下图中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读图回答问题。(10分)(1)按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图上ST与EF之间为_带。(2)当太阳直射点在图上自MN向北移动到EF,再由EF向南移动到MN的过程中,在

11、ST及其以南范围内,有极夜现象出现的地区变化规律是_。(3)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在地球上将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有(多选)()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B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C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E无大气环流现象F自然地理环境无区域差异(4)若黄赤交角变为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B温带范围变大到30C7月,南半球中低纬地区昼长与夜长的差值加大D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增大解析:本题考查对黄赤交角及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的理解。第(1)题,ST为北极圈,EF为北回归线,故二者之间为北温带。第(2)题,MN为赤道,EF为北回归线

12、,太阳直射点由MNEFMN,是北半球夏半年,ST(南极圈)及其以南极夜变化为:太阳直射点由MNEF,极夜范围扩大;当直射EF时极夜范围最大;之后,极夜范围缩小。第(3)题,黄赤交角变为0,太阳直射点始终在赤道上,各地昼夜等长,也不会发生四季变化。第(4)题,具体分析如下:答案:(1)北温(2)太阳直射点从MN移到EF过程中,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的地区逐渐扩大;太阳直射点移至EF时,南极圈及以南地区全部为极夜;之后,出现极夜的地区逐渐缩小(3)ABD(4)C22下图为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12分)(1)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

13、标是_,甲、乙、丙三地的月份与日期是_。(2)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_地。(3)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是()A甲地最大 B乙地最大C丙地最大 D三地相同(4)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过_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届时甲地的地方时是_日_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图的判读及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不同类型光照图的特征。通过读图,按照地球自转方向可知极点为北极点;再次,北极圈内出现了极夜现象,此时的节气是冬至;第三,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于180经线,此时的太阳直射点在180经线上,进而计算出0经线是0时。答案:(1)(23.5S,180)12月22日(2)乙(3)D(4)16小时23423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18分)(1)此图以_为中心,日期为_月_日。(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3)图中晨线是_,昏线是_。(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