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学年高中政治 第1课 文化与社会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223645 上传时间:2020-06-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11学年高中政治 第1课 文化与社会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10-11学年高中政治 第1课 文化与社会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10-11学年高中政治 第1课 文化与社会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10-11学年高中政治 第1课 文化与社会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10-11学年高中政治 第1课 文化与社会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11学年高中政治 第1课 文化与社会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11学年高中政治 第1课 文化与社会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1课时体味文化1文化是什么?(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

2、载体。2文化的力量(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归纳(1)社会活动包括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文化活动,其中人们进行文化生产、消费、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2)文化有意识形态的文化和非意识形态的文化之分。意识形态的文化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这种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非意

3、识形态的文化是指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这种文化一般没有阶级性,但有民族性、区域性等。(3)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的实践过程中转化成物质力量。离开了人的实践,精神是不会变成物质的。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的民族才是真正强大的民族。(4)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如自然界中的山水树木,但当人们以一定的目的去欣赏自然的时候,便具有了文化的意义。可见,文化离不开人的参与,文化为人所特有。(5)有文化是指人的文化素养,文化程度高是指人的知识文化程度高。不能认为有文化就意味着文化程度高。警示 (1)文化活动不是一种纯粹精神的活动,而是一种依托物质载体的活动。文化是人类社会

4、特有的现象,但并非意味着人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2)文化有先进、健康文化和落后、腐朽文化之分,故对其作用理应进行辩证分析。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通过展览抗震救灾图片,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1(P4)(1)你怎样对这些舞台艺术节目进行归类?(2)你通常采用什么方式欣赏自己喜爱的文艺节目?(3)有人以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提示(1)如戏剧、歌舞、曲艺、

5、音乐等。(2)欣赏方式包括观看电视、电影、收听MP3,网上点播等。(3)仅仅把文化看作是艺术,这是片面的,艺术只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不是文化的全部,文化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2(P5)(1)你参加过学校和社区的哪些文化活动?能说说参加这些活动的感受吗?(2)有人说,芯片的发明不仅为社会带来了技术进步,而且为我们这个时代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景观。你赞同这个看法吗?提示(1)学校组织的文化活动通常有文艺演出、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有社区文艺表演、普法宣传等。参加这些活动的感受,可以结合自身实际,从陶冶情操、丰富内心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及提高文化素养等方面谈。(2)赞同。芯片就是集成

6、电路。各种高科技芯片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技术进步,这一点是肯定的。而作为其中一族的各种文化芯片,如语音音乐芯片、ID卡玩具芯片等各种信息产品,正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3(P6)你能描述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现象和自己参与这些文化活动的感受吗?提示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例如川剧的变脸让人感到神奇莫测;东北二人转唱出东北人的淳朴豪爽;骑马、摔跤等则体现蒙古人豪迈奔放的性格等等。4(P6)你能否借助这个图示,描述人类文化创造和演进的历程?提示例如,文字的发明记数的发明(如阿拉伯数字)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工业革命1969年美国阿波罗登月行动载人航天行动。5(P7)你认为,这两个镜头中西装革履的男青年和稚气未脱

7、的学生,谁更有“文化”?提示这里的“文化”是“文化素养”、“文明”的意思。显然,从图中二人的表现看,稚气未脱的学生比西装革履的男青年更有“文化”。6(P8)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说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对社会主义运动产生的影响。提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无产阶级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如,1864年第一国际的成立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更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高潮。2008年6月8日是我国首个法定休假日端午节,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各地端午节和

8、“文化遗产日”系列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据此回答13题。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指()A人类全部实践活动及其产品B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C人类全部的意识形态D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文化的涵义,文化是指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A、C、D观点错误。22008年我国“文化遗产日”活动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宣传保护文化遗产,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和物质性结合在一起。这说明()A文化起源于人们的物质需求B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物质现象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D只有先进文化才是一种物质力量答案C解析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

9、性”和“物质性”结合在一起,说明文化的特点之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A、B、D观点错误。3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除汉族之外,满、蒙、藏等28个少数民族也过端午节。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29个民族过端午节的习俗多种多样。这一现象说明()A在经济落后地区是难以发展先进文化的B文化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C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生活D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文化的区域性特征,C项符合要求,A、B项点错误,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4奈良是中日文化同源的象征,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仍然是大和民族的精神食粮。2008年5月10日,胡锦涛访问日本古都奈良,探访中日古代友好交往历史。这里的“

10、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指科学知识或受教育的程度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A B C D答案A解析观点错误,应排除;由材料可知,不符合题意。5以下属于“文化”现象的是()月球上的环形山“嫦娥一号”传回的月球三维影像青年志愿者为北京奥运会提供的服务公共汽车上小学生给老人让座A B C D答案B解析是纯自然的现象,不是文化现象,应排除;均符合文化的内涵。6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B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C文化是人天生就具有的素养D文化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答案A解析文化

11、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有了人类和人类社会,才有了文化。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文化也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故选A。7你见过或参加过学校的哪些文化活动?谈谈你的感受并分析文化现象与经济现象、政治现象有什么不同?答案(1)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我们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如:开放图书室、微机室,设立多处报栏,开展演讲比赛或辩论赛,播放优秀影片,举行学校运动会,举行升国旗仪式及国旗下的演讲等活动。(2)通过这些文化活动使我获得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增强了劳动技能,得到了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3)文化现象不同于经济、政治现象,它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文化是一种社会精

12、神力量,同时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能反作用于经济、政治。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联系身边实际,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去感悟文化的价值,理解文化的内涵,注意结合教材知识组织答案。1.运用文化内涵知识来区分社会中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现象,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建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含义和必要性。2我们所讲的“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3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但它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4奥运健儿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都属于文化现象,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总之,要

1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感悟文化现象,理解文化内涵,分析文化的作用,增强文化学习的自觉性。第2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 1怎样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的关系?(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大基本领域,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2)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2怎样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

14、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是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4我国为什么要

15、加强文化建设?(1)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拓展如何理解“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句话?这句话揭示了本框的核心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在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文化又能够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表现在:一方面,科学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