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_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135239 上传时间:2020-06-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7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会计)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_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财务会计)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_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财务会计)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_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财务会计)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_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财务会计)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_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会计)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会计)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_(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务会计)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差异1.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且存会计准则是会计规范的壹种形式,另壹种形式是会计制度。财务会计有自己特定的、严密的会计程序,主要包括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程序,采取不同的规范形式,组织这些程序的方式或规范的重点会有所不同。按准则和按制度来规范是不壹样的。会计准则是以特定的经济业务(交易和事项)或特别的报表项目为对象,详细分析各项业务或项目的特点,规定所必须引用的概念定义,然后以确认和计量为中心且兼顾披露,对围绕该业务或项目有可能发生的会计问题作出处理的规范。人们通过学习具体的会计准则,将会熟练地了解特定会计业务处理的全过程。会计

2、制度则不同,以某壹特定部门、行业或所有部门的企业为对象,着重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使用说明和会计报表格式及其编制加以详细规范。从中能够见到,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有俩个最主要的差别:(1)规范的对象不同。准则按经济业务或项目,制度按壹个企业;(2)规范的重点不同。准则侧重于确认和计量,制度侧重于记录和报告,确认和计量的内容有机地体当下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中。准则是重点规范会计决策的过程,制度是重点规范会计的行为和结果。20多年来,我国的财务会计规范在借鉴国际惯例,和国际接轨方面已取得了壹定的成果。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以财会200025号发布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制度的通知,通知明确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

3、范围,规定企业会计制度于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X公司范围内执行;2001年1月18日,财政部以财会20017号文印发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等项准则的通知,规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范企业无形资产等事项的会计核算及相关披露,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所有企业从2001年1月1日起执行借款费用、租赁、现金流量表、债务重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和非货币性交易等六项会计准则。对于投资和无形资产俩项会计准则暂在股份有限X公司施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先行施行这项会计准则。对于国有企业有意施行这俩项准则的应提出申请,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施行。之上俩则通知充分表明我国现阶段乃至今

4、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将长期且存,缺壹不可,不能相互代替。西方壹些实行会计准则的国家虽然由有关职业团体制定且发布会计准则,但X公司在实际执行中仍要根据会计准则制定会计科目体系,据以进行会计核算。所不同的是这种会计科目体系是X公司自行制定的,属于X公司内部核算制度。我国目前将会计制度由企业自行制定的条件仍相差甚远。随着会计科目体系的形成和逐步完善,将来可能会形成由企业根据会计准则自行制定或者由中介机构制定会计制度。但目前仍不宜确认,因为准则和制度的差别在很多方面无法消除。准则和制度有可能会长期且存,从而成为中国特色会计的重要内容。2.会计准则内容差异2001年12月,国际七

5、家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主要是安达信、安永、毕马威和普华)发布2001公认会计原则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对和会计准则有关的80个指标的调查,报告将全球62个国家2001年12月31日前有效的会计准则和现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即先前的IASI)进行比较,分析自2000年报告发布以后各个国家的变化及所取得的进步。报告分析表明,中国会计准则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和国际会计准则仍有不少差距。BR报告显示,和2000年相比,被调查的62个国家约有13在缩小国家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差距方面取得了进步;约壹半国家在减少差距方面尚未作任何努力,未曾应用或建议某些准则。各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差

6、距主要集中在8个方面。其中确认和计量方面的差异包括6个项目:金融资产和衍生金融工具、减值损失、准备、雇员福利、所得税、合且会计;披露方面的差异包括:关联方交易和分部信息。在报告的中国部分,重点比较上市X公司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分述为四个方面:(1)中国因缺少特定的确认和计量准则而和国际会计准则有差异。包括权益结合、且购情形下的准备、雇员福利、负债折现、发行者金融工具的处理、金融资产的中止确认、衍生套期保值会计、处置国外实体时和该实体相关且已递延的累计汇兑差额处理。(2)中国无以下项目的特定披露规则:权益变动表(外商投资企业除外)、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上市交易的投资除外)、投资性房地产

7、的公允价值、终止运营、稀释的每股收益、使用后进先出法时存货现行成本或先进先出法成本的揭示。(3)中国会计准则在以下方面和国际会计准则有差异。从事非相似活动的子X公司不在合且报表编制范围之中、待销售的子X公司(甚至以前是被合且的)不在合且报表编制范围之中、多数企业合且且的)不在合且报表编制范围之中、多数企业合且使用购买法会计,合且子X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均以账面价值合且、允许大修理费用的预提或摊销、交易性和衍生性金融资产和负债壹般不以公允价值持有、提议的股利按应计制原则确认为负债、递延所得税会计且不常用,如果应用也是对时间性差异进行计算,且允许使用递延法或负债法处理,非常项目的定义非常宽泛,和主要分

8、部有关的特定披露未作要求,没有特定主体合且准则。(4)其他差异。在某些情况下,中国允许融资租赁以未折现的租赁付款额金额确认;中国没有要求分部报告应以财务报告使用的政策来编制。三、协同的对策1.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协同针对现阶段准则和制度且存的情况,提出以下设想:(1)首先要明确各自的适用对象(范围),其次应在会计法的统壹指导下,使俩种形式的规范相互协调,以保持规范的壹致性。准则和制度处于平等的地位,要求企业既执行准则又执行制度。那么俩者的相互协调和相互配合就非常重要。(2)对于我国会计规范改革能够提出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分俩步走,第壹步即近期目标是准则和制度且行,实行俩种形式的规范;第二步即远

9、期目标是采取单壹形式的规范,至于是选择准则仍是选择制度,等经过加入WTO过渡期后由整个国民经济进壹步发展、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状况来定。和许多发展中国家壹样,我国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下,也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这样壹个难题:如果全盘接受国际准则,显然会忽视我国和发达国家会计环境的差别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不符合我国国情的需要;可是如果完全拒绝国际会计准则,必然会影响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利于我国吸收国际资本,更不利于到国外上市和发行债券,且且仍要增加许多不必要的费用。对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问题,首先,必须对自己有全面的、系统的和清晰的认识。且不是先进的东西都适用于我国,在吸收借鉴先进的会计理

10、论、方法时,仍必须有自己特色-中国特色。任何会计理论都是在壹定的土壤成长起来的,都有壹定的适用范围,生搬硬套解决不了问题。其次,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的地位和处境很不相同。在发达国家尽享全球化“红利”的同时,发展中国家却饱受贫穷落后之苦。国际会计准则同样是壹把双刃剑,发展中国家在利用它获得外资的同时,也要以开放市场、损害壹定的经济利益作为代价。在利益权衡下,必须作出趋利避害的抉择。在照顾国情需要的前提下,应尽量和全球化会计准则、国际惯例相协调。再次,仍应见到国际会计准则是相对的,按目前的情况见,它最多只能在各主要资本市场上统壹使用。由于各国会计环境差异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失,试图以壹套国际会

11、计准则应用于世界每壹个国家每壹个企业,仍只能是壹个美好的理想。BR最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代表了壹种趋势且且将成为现实。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采取措施,尽量参和IASC的改组活动,且努力争取壹定的地位,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赢得壹定的利益。2.会计准则内容的协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壹体化步伐的加快,尤其是当通讯、信息、网络等高科技的发展使得全球资本市场的统壹成为可能时,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调整其战略目标和章程,希望能成功建立壹套国际公认的会计准则,对其质量提出了三个关键条件:(1)准则必须包括壹套核心的会计报告,它们能够构成全面和公认的会计基础;(2)准则必须是高质量的,它们能够导致可

12、比性和透明性以及提供充分的信息披露;(3)准则必须严格地加以解释和应用。欧盟成员国已要求其所有上市X公司必须在2005年以前统壹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合且报表,而我国目前已有包括100多家B股X公司在内的逾1000家上市企业和在境外上市的50多家H股X公司及大量境外注册X公司,为避免会计准则差异造成问题,要求尽快和国际接轨。在缩小和国际会计准则差距的同时,也要考虑我国国情特色,其中有俩个方面值得注意:壹是国外的经验有壹定的借鉴意义;壹是要注意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整个框架和理论基础,避免出现某个特别准则和整个理论基础相矛盾。通过和国际逐步接轨,使国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能够统壹,同时

13、在照顾国情需要的前提下,尽量保持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协同。四、结语会计准则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我国已加入WTO这种需求尤为迫切。我们应该见到,会计准则国际化是顺应全球经济壹体化潮流的需要,机遇和挑战共存。只有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我国的会计事业才能稳步向前发展。20多年来,我国的财务会计规范在借鉴国际惯例,和国际接轨方面已取得了壹定的成果。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以财会200025号发布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制度的通知,通知明确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范围,规定企业会计制度于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X公司范围内执行;2001年1月18日,财政部以财会20017号文印发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等项准则的

14、通知,规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范企业无形资产等事项的会计核算及相关披露,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所有企业从2001年1月1日起执行借款费用、租赁、现金流量表、债务重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和非货币性交易等六项会计准则。对于投资和无形资产俩项会计准则暂在股份有限X公司施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先行施行这项会计准则。对于国有企业有意施行这俩项准则的应提出申请,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施行。之上俩则通知充分表明我国现阶段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将长期且存,缺壹不可,不能相互代替。西方壹些实行会计准则的国家虽然由有关职业团体制定且发布会计准则,但X公司在实际

15、执行中仍要根据会计准则制定会计科目体系,据以进行会计核算。所不同的是这种会计科目体系是X公司自行制定的,属于X公司内部核算制度。我国目前将会计制度由企业自行制定的条件仍相差甚远。随着会计科目体系的形成和逐步完善,将来可能会形成由企业根据会计准则自行制定或者由中介机构制定会计制度。但目前仍不宜确认,因为准则和制度的差别在很多方面无法消除。准则和制度有可能会长期且存,从而成为中国特色会计的重要内容。(1)中国因缺少特定的确认和计量准则而和国际会计准则有差异。包括权益结合、且购情形下的准备、雇员福利、负债折现、发行者金融工具的处理、金融资产的中止确认、衍生套期保值会计、处置国外实体时和该实体相关且已

16、递延的累计汇兑差额处理。(2)中国无以下项目的特定披露规则:权益变动表(外商投资企业除外)、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上市交易的投资除外)、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终止运营、稀释的每股收益、使用后进先出法时存货现行成本或先进先出法成本的揭示。(3)中国会计准则在以下方面和国际会计准则有差异。从事非相似活动的子X公司不在合且报表编制范围之中、待销售的子X公司(甚至以前是被合且的)不在合且报表编制范围之中、多数企业合且且的)不在合且报表编制范围之中、多数企业合且使用购买法会计,合且子X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均以账面价值合且、允许大修理费用的预提或摊销、交易性和衍生性金融资产和负债壹般不以公允价值持有、提议的股利按应计制原则确认为负债、递延所得税会计且不常用,如果应用也是对时间性差异进行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