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_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135192 上传时间:2020-06-2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9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会计)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_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财务会计)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_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财务会计)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_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财务会计)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_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财务会计)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_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会计)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会计)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_(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务会计)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我国会计标准建设和国际协调简介:本文对全球经济壹体化背景下会计国际协调的必然性进行了分析,对我国会计国际协调过程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和协调中应注意的壹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且提出了我国会计标准建设和会计国际协调的策略及建议。指出要正确分析我国会计标准和国际会计标准的差异,正确理解国际会计准则,积极参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且引导社会各界正确理解会计标准和运用会计信息。国际会计准则公告前言(2002)开宗明义地指出了国际会计准则的目标之壹是“推动这些准则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和遵循”。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成员在各国的宣传工作也颇为活跃,短短3年内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大

2、卫.泰迪五次来到我国。我们也见到,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严格执行国际会计准则(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下简称“国际会计准则”)标准的态度也越来越强硬。例如,要求只有在所有方面均符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规定才能声称已按国际标准编制了财务报告。又如,原国际会计准则中作为协调产物的壹些可选会计处理方法在改进项目中已被取消。这些无疑都增加了执行国际会计准则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执行的成本。虽然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且没有强制世界各国执行国际会计准则,但表示如要使用国际会计准则就应该严格执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壹些原则问题上不会妥协。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态度不仅引起了会计界的广泛关注,而且也引起了壹些国家政要的关

3、注,有些仍对国际会计准则的新动向颇有微词。同时我们见到,尽管如此,国际会计准则仍然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而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宣称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俄罗斯、坦桑尼亚宣布2004年1月1日起在国内上市X公司中运用国际会计准则,欧盟要求其成员国上市X公司自2005年1月1日起全面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原则编制合且财务报告;新西兰要求国内上市X公司自2007年起运用国际会计准则,也能够自2005年1月1日起提前采用。据了解,约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要求、或者允许或者已声称将要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美国等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在进行短期和长期协调项目的合作,越来越多的国家会计

4、准则制定机构也以积极的姿态参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派出3名成员来了解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及原因,以寻求恰当的解决方法。在全球会计国际协调的趋势下,我国在会计标准的建设中应当采取何种态度应对,关系到我国会计标准的建设和发展走向。壹、会计国际协调:必然的趋势会计作为壹门社会科学应和其所处的法律、经济环境相适应,各国必须要制定适合环境需要的会计标准。如今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等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均将目光瞄准了国际会计准则,且以国际会计准则作为本国或本地区的会计标准,我们认为这有其内在的原因。(壹)全球经济壹体化下会计国际协调势在必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

5、,随着全球经济壹体化以及资本市场壹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范围内商业银行倒闭的频率和速度也在加剧。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该基金组织当时的139个成员国在1980年至1995年经历了银行业的严重问题,特别是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其危害之大、涉及面之广可谓历史罕见。据资料显示,1985年以后美国每年倒闭上百家银行,其中1988年和1989年每年达200多家。世界范围内商业银行的接连倒闭,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如何控制和化解商业银行的风险成为各国政府、各国及国际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机构关注的焦点。各国政府及监管机构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监管,以防范金融风险。墨西哥金融危机后,法国、德国、英国、美国等七国

6、首脑会议认为,全球资本市场壹体化进程虽然产生了巨大的商机,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且由此提出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且增强监控和防止风险所必需的安全措施,包括鼓励市场参和者为推动市场透明度所作的努力等。亚洲金融危机后,西方七国财政部长和欧洲委员会代表在伦敦开会,认为全球化的持续进程和亚洲最近的事件揭示了国别和国际金融体系以及私人部门投资者放贷实务的若干薄弱环节,同时提出应对危机的关键性措施,而增强透明度和信息发布是其中之壹。会议同时提出要制定加强全球性金融企业监管的国际准则,且准备作为各国都应当达到的准则在全世界推广。美国安然事件后西方八国财长在法国的会议中重申,为了鼓励投资者的信心,希望制定有私人部

7、门参加的,适当考虑金融稳定要求的,应用、解释和强制推行方面国际公认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2002年2月14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大卫.泰迪先生在对美国众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的发言中指出:“高质量会计准则能够给予投资者信心,使之相信财务报告反映了壹个X公司运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完整准确的图像,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目标是根据透明原则、通过公开会议及其完整适当的议程,在私人部门产生壹套单壹的高质量的全球性的财务报告准则”。他仍提出:“我们打算建立壹套能够作为黄金准则的财务报告准则”。随着全球经济壹体化浪潮的不断加剧,金融危机不再只是单个国家的问题,壹旦壹个国家或地

8、区发生金融危机,必将波及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安全,甚至会阻碍世界经济发展的脚步且引发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萧条或经济衰退。为了防范这种风险,透明度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壹,会计透明度是其中的重要方面,高质量的会计标准是达到会计透明度的重要基础。会计信息作为金融稳定的重要基础信息,提供会计信息的全球统壹标准已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概念。同时,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引起了全球资本的流动,涌现了大量的跨国X公司,但由于市场准入条件尚未全球化,各国为了保持其资本市场地位和会计标准地位,要求其跨国X公司分国别会计标准编制其财务报告,这加大了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跨国X公司因此对统壹全球会计标准也给予了高度的热忱。由此可见,会计

9、标准的全球壹体化趋势是在全球经济壹体化的背景下,全球资本流动以及金融危机、安然事件等壹系列重大事件发生后,基于全球金融稳定、安全以及减少交易成本等方面的考虑而带来的必然结果。可是,过去各国普遍运用和其环境相适应的本国会计标准作为编制财务报告的基础,在建立全球统壹的、高质量的会计标准时,各国为自身利益以各种方式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也已成为事实,因此,国际会计协调是必然的趋势。尽管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运用国际会计准则的标准越来越严格,可是欧盟等国仍以积极的态度采纳国际会计准则且作为本国或本地区的会计标准。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愿意积极地和国际会计准则进行协调,其实质是为了实现本国的利益,以吸引更多

10、的国际资本,提高本国在国际上的金融地位,减少筹资或编制财务报告的成本,减少投资风险,提升投资者信心以及便于监管等。(二)我国经济对外依存性使会计国际协调无可选择随着全球经济壹体化的发展,我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出口国其经济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的影响,我国对外经济的依存性也越来越强。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大量外国资本的流人形成了众多的外商投资企业;我国企业到境外筹资且挂牌交易,或者同时在境内境外上市;不仅我国企业到国际资本市场上筹资,而且越来越多的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拟在我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我国企业不仅将资金投资于国内其他企业,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将视野转向国外且将资金投资于外国X公司,且已形成大量

11、的跨国X公司。不可否认,我国经济已经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我国境外筹资企业、跨国X公司、外商投资企业,由于其母X公司、子X公司或投资者分属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需要分别按照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会计标准编制财务报告,造成大量的编报成本,因此采用全球统壹的会计标准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也将使会计信息更为有用和可理解;同时,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拟在中国境内发行债券,按照我国法律要求应当按照我国会计标准编制财务报告,这将意味着国外所有的会计标准在中国均必须有相应的规定,这些规定能为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理解使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越来越多的成员国针对我国出口产品提起反倾销诉讼,而某些成员国因不承认我国完全市场经济

12、地位,拒绝接受运用我国会计标准所计算的成本资料,且要求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或者第三国的生产成本资料作为依据,从而使我国企业在反倾销诉讼中处于不利的地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有市场中除了个别的资本项下的外币流动受到限制以外,大部分市场经济的特征都已存在,而市场经济所共有的交易事项在我国也已出现,例如,企业购且业务、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等。“中航油”事件已给予我们警示,即金融工具如何确认、计量和报告已提到议事日程。另外,国内资本市场的参和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和监督机构对会计标准的趋同以及信息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壹切都对我国的会计标准建设提出了挑战,我们已置身于会计的国际协调之中,会计的国际协调

13、不可选择。另壹方面,会计的国际协调符合我国的利益,即减少我国X公司到境外上市的筹资成本和每年编报财务报告的成本,提升我国X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二、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抉择(壹)会计国际协调应澄清的几个问题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宣布何时采纳国际会计准则或要求以国际会计准则编报财务报告,但且不表明我国不关注、不重视、不协调。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在建立会计标准时就重视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且且多年来始终密切关注国际会计准则的改革发展方向,特别在1997年我国加入了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成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观察员,20

14、0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改组我国推选专人成为国际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委员后,曾参加国际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的历次会议且发表意见;同时仍以各种方式对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的各项征求意见稿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目前我国已发布的16项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在很多会计处理方法上均是和国际会计准则协调的结果,例如收入的确认、中期财务报告的编制原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现有相关准则基本壹致。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吸引更大量外国资本的流入,我国已无可选择地加入了世界经济壹体化的浪潮之中,和其他国家壹样在全球统壹的商业游戏规则中运行,而会计标准是全球商业游戏规则的壹部分。面对会计国际协

15、调的浪潮,我们首先应当澄清在国际协调中存在的以下几个认识误区:1.盲目定论。在会计的国际协调中有俩种相反的观点,壹种观点认为既然是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我们早就该实施国际会计准则;另壹观点认为国际会计准则不可能适合我国的情况,我国不可能实行国际会计准则。我们认为这俩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都有失偏颇。在会计国际协调的进程中过于乐观或者过于悲观都是不可取的,而应当对我国现阶段的形势和环境进行充分的研究、深刻的分析,不应也不能盲目下结论。例如,分析现有的会计标准在企业中的运用是否适应我国现有的环境、运用国际会计准则对我国资本市场或者企业的影响等,且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我国环境的会计国际协调的方略。2.急于求成。

16、会计的国际协调是壹个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过去存在、当下和将来始终都会存在,只要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的国家就有为国家利益进行会计协调的必要,会计国际协调实质上是各国利益的协调过程。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制定的每壹项准则都是国际协调的结果,且且国际会计准则仍然处于协调和变化的过程中,欧盟虽然要求在2005年全面执行国际会计准则,但国际会计准则能否实施仍然需要通过专门的审核机构审定通过后才能运用,而欧盟对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仍然存在不同的争议。事实证明,会计国际协调将是壹个漫长和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壹蹴而就。3.被动接轨。在我国人们经常引用“接轨”壹词,似乎会计标准有壹条固定的国际轨道,只要直接“接上”即可实现。可是从实际情况见,会计标准且无固定轨道可接,即使是国际会计准则也是壹个移动的靶子,也在不断的协调、修改过程中。在会计的国际协调过程中,各国都希望能够体现自身的意志实现自身的利益,为此而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成本,且不惜动员社会力量和国际会计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