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害虫》-精选课件(公开PPT)

上传人:zhuma****mei2 文档编号:136073935 上传时间:2020-06-23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9.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害虫》-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地下害虫》-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地下害虫》-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地下害虫》-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地下害虫》-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下害虫》-精选课件(公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害虫》-精选课件(公开PPT)(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地下害虫,一、地老虎类 (一)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 俗名夜盗虫、铁扫。该虫世界分布,在全国均有分布,其中以沿海、沿河、沿湖及低洼内涝、土壤湿润杂草多的菜田发生严重。小地老虎为多食性害虫,可为害豆类、粮食作物、棉花、茄果类、十字花科、菊科等蔬菜、油料、绿肥、瓜类、烟草、麻等。,1、为害征状 其以幼虫为害植物幼苗位于土表上下的根茎处,常将植物咬断,甚至可将幼苗拖入土中取食;对较大的植株,也可钻入根茎中取食。为害严重可造成缺苗断垅,甚至毁苗重播。,:,2、形态要点 成虫 体长1632毫米 ,翅展4254毫米,体暗褐色。雌虫触角为丝状,雄虫基部为双

2、栉齿状。前翅前缘及外横线至内横线区域色深,呈暗褐色,近后缘色淡。亚基线、内横线和外横线明显,且双线。环形纹、肾形纹和楔形纹明显,并围以黑边,在肾形纹外侧有一“一”字纹,与亚缘线外的2黑色横纹相对。后翅淡黄色。 2、,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747毫米,体黄褐至暗褐色,体具淡色的纵带。腹部18节背面每节具两对毛片,后2个比前2个大二倍以上;体粗糙,具明显大小不等的颗粒,背面中央两条淡褐色纵带;臀板黄褐色,其上具两条深褐色纵带。,蛹:,体长1824毫米,第四至七节腹节基部有一圈刻点,在背面的大而深,末端具一对臀刺。,3、发生规律 小地老虎是一种迁飞性害虫,一年发生3代,以各种虫态在南方越冬。来年2月

3、下旬,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6时成虫迁飞至北方各省,3月中旬至4月中旬为盛发期。4月中旬为产卵盛期。第一代幼虫在4月底至5月上旬大量为害各种蔬菜、和春播作物幼苗,也为害小麦,是一年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时期。,其原因是越冬代成虫蜜源植物多,食料充足,气温适宜,而其余各代发生为害都较轻。第一代成虫发生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二代成虫8月上旬出现,越冬代成虫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出现。,成虫白天栖息,夜间活动,在日落后的23小时与黎明前的45时各有一次成虫活动高峰。 成虫趋化性强,喜食带有酸甜味的汁液。 对黑光灯也有强的趋性。 成虫产卵前期46天,交配后第二天即可产卵。 卵散产在荠菜、小蓟、灰菜、小旋花、水

4、蓼等叶片肥厚的双子叶杂草的叶背面,也可产在土块上、地面缝隙内、土面上的干草棒、杂草和作物的须根上。 一般每雌产卵7001000粒,多的可达2000粒。,4月下旬为卵的孵化盛期,一般当气温为1617时,卵期为11天左右。其他各代卵期因代和天气而有变化,从4.511天不等。 小幼虫孵出后先在杂草上取食,然后于4月底5月初迁到菜田中为害幼苗,这是一年中主要的为害时期。 一代幼虫为害至5月中旬后开始化蛹。,幼虫共6龄,少数为78龄。 13龄幼虫昼夜为害杂草和作物心叶,咬成小孔洞或缺刻。 1龄幼虫啃食叶肉,残留表皮; 2龄幼虫吃成高梁粒至豆粒大小孔洞,仍留表皮, 3龄幼虫将叶片咬成缺刻,有的可咬断作物嫩

5、顶。,4龄及以后各龄幼虫白天潜入土中,夜晚出来为害。 4龄幼虫能齐地咬断作物幼苗的嫩茎,拖入穴中; 56龄幼虫进入暴食期,取食量约占整个幼虫期的95左右。,3龄以后的幼虫有假死性和互相残杀的习性。每头幼虫一夜可咬断35株豆苗,多的可达10株以上,形成断垄。 幼虫老熟后,大都转移到田埂、地边、杂草根旁较干燥的土下1寸左右深的土内筑土室,于内化蛹。 第一代蛹期平均18l9天。,幼虫较耐低温,在24条件下,幼虫可存活2个月,但当一月温度低于0则不能存活。当夏季平均温度在28时,幼虫的存活率为82.5%,当温度升至35时,仅有17.5%的个体存活。超出30 以上, 90%个体不能羽化成虫。适宜生活的温

6、度为1525,高于28或低于12,均不利于其发生。,小地老虎适宜较干燥的环境,干燥少雨的年份,发生严重,而多雨年份发生轻。雨日多,则幼虫死亡率高,如在一代幼虫12龄期时遇中雨以上降水,则幼虫大量死亡。同时降雨量大,土壤湿度过大,不利于幼虫化蛹和成虫羽化,并增加寄生病菌的流行。 幼虫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1520%,但过于干旱也不利其发生。 一般地势低湿、内涝、沼湖地区发生偏重。耕作粗放、杂草丛生的田块发生重。,4、防治技术 A、诱杀成、幼虫: (a)用糖醋液和黑光灯诱杀成虫:采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也可使用糖醋诱杀液及其它发酵液诱杀,每亩设5处。 (b)用泡桐叶诱杀幼虫:方法是将叶片用水浸湿

7、后,以每667m2 5070张,傍晚时放入菜田中,次日清晨人工捕捉叶下潜藏的幼虫。,B、化学防治 (a) 喷药: 在幼虫3龄前,在菜田地下和幼苗上喷药,可使用2.5%敌杀死(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乳油1500倍液、2.5%功夫菊酯(三氟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10.8%凯撒(四氟菊酯)乳油2000倍液、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等喷施。另外应在其迁入菜田前,喷药防治田边杂草上的幼虫,使用的药剂同上。,(b)撒毒砂:可用48%乐斯本乳油配成1:50的毒砂,以每667m2 45千克,于傍晚时分撒于植株地面,也可使用5%辛硫磷颗粒剂以667m2 22.5千克

8、。 (c) 药液灌根:在虫龄较大的地里,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0001500倍灌根 C、人工捕捉: 在被害苗周围挖虫、灭虫。,二、蛴螬类害虫,在山东省,已经发现的蛴螬类昆虫有100多种,但发生最严重的是大黑金龟甲(Holotrichia oblita Hope)、暗黑鳃金龟甲 (Holotrichia paralella),和铜绿丽金龟甲 (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 。,蛴螬为害豆类、茄果类、瓜类、叶菜类等多种蔬菜,以及粮食作物和果树、林木等。蛴螬在地下啃食萌发的种子、咬断幼苗根茎,致使全株死亡,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还啃食块根

9、、块茎,其成虫喜取食大豆、花生及果树的叶片。,(一)大黑金龟甲(Holotrichia oblita),又称华北大黑金龟甲,国内分布华北以及江苏、浙江等地均有发生。,1、形态要点 成虫: 体长1622毫米。体黑褐色至黑色,有光泽。触角10节,鳃片部3节,黄褐色或赤褐色。鞘翅革质、坚硬、长椭圆形,每侧具有4条明显的纵隆线。臀板末端内凹或平截。雄虫前臀节腹板中间具明显的三角形凹坑;雌虫前臀节腹板中间无三角形凹坑,具一横向枣红色核形隆起片。,卵:,长2.52.7毫米,宽1.52.2毫米。初产时长椭圆形,白色稍带绿色光泽,逐渐膨大为鸡蛋形,洁白色,表面光滑。,蛴螬幼虫的识别:,蛴螬是金龟甲的幼虫,除花

10、金龟是腐生外均是一些植食性的昆虫。幼虫身体肥胖,乳白色,下口式,弯曲呈”C“型,三对胸足发达。蛴螬识别的常有特征有:,1、头部 头部在脱裂线两侧的前顶刚毛的数量。上唇前部的形状。有三种形状,半圆形、心圆形和三叶状。上唇的反面叫内唇,其上着生大量的感觉器官,这些感觉器官的数量和形状是识别种类的重要依据。 前顶刚毛是鳃金龟的一些种类识别的重要特征。,前顶刚毛,2、臀板 (1)背面:多数种类无特征,但在丽金龟科的一些种,背面具骨化环。,(2)腹面 肛裂:肛裂的形状是分科的重要依据。丽和花金龟科为横裂,鳃金龟和绒金龟科为纵裂,即在肛门口处,除两个弧形的横裂外,在其中央还具一纵裂。,覆毛区: 常可分为几

11、个部分:刺毛列,其由两种毛组成,一种为长形的针状毛,另一种为短的锥状毛。刺毛列的形状、伸出钩毛区的长度、刺毛列的组成成分均是识别种类的重要依据。如丽金龟大多数是由针状毛与锥状毛两种毛组成或单独由针状毛组成;鳃金龟多数仅具锥状毛,或根本无刺毛列;绒金龟的刺毛列为一横列,这是本科的独有特征。,钩毛区: 位于刺毛列的两侧与下方,由钩状毛组成。在蜉金龟科等许多科以及鳃金龟科中的齿爪金龟属和皱金龟属中的许多种无刺毛列,仅具钩毛区,或具一裸区;在钩毛区的外侧具普通刚毛。,花金龟科:上唇三叶状,肛门横裂状。臀节腹面常无钩状毛,复毛区由普通刚毛组成。刺毛列如有均为锥状毛。本科的最大特点是幼虫营腐生生活,胸足不

12、发达,体面向上靠背面行走 。 丽金龟科:上唇半圆形,肛门横裂状。刺毛列常由针状毛或由针、锥状毛两种毛共同组成 鳃金龟科:上唇半圆形,肛门孔三裂状,刺毛列如有则单由锥状毛组成,大黑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540毫米。体乳白色。头部橙黄或黄褐色,头部前顶刚毛每侧3根,呈一纵列,其中2根紧靠冠缝旁,额缝旁1条;后顶毛各1条;额中毛各1条,少数2条。胸足细长,3对,密生棕褐色细毛。肛门孔3裂,缝状。肛腹片后部覆毛区中间无刺毛列,只有钩毛群。,2、发生规律 每2年发生1代,以成虫及23龄幼虫交替越冬。 越冬成虫4月中、下旬(当10厘米土温达13时)开始出土,5.1月前后达出土盛期,67月为产卵期,产卵高

13、峰期在6月中旬前后。,卵期3-16天。6月中旬田间始见初孵化幼虫,6-7月份间为孵化盛期。一龄幼虫期25天,二龄为26-28天,三龄在300天以上。 。 8月以后幼虫发育到2-3龄,危害性加大。 11月上旬当地温下降到10以下时停止危害,下迁至地下40厘米处进入越冬状态。,越冬幼虫,第二年于4月上旬(当土表温度达10时 ),上移表土层危害,4月下旬至5月达危害盛期。 5月下旬老熟并钻入深土内化蛹,化蛹盛期在6月中、下旬。 蛹期约20天。成虫于6月下旬至7月末羽化,7月中、下旬为盛期。 成虫羽化后不出土,在土中越冬后,第三年方出土。,成虫傍晚出土。晚间9时半之前飞翔、交配,之后取食;喜食花生、大

14、豆、红麻等寄主叶片。 卵散产,深度在312cm之间,约5cm处最多;以花生、大豆等寄主着卵量大。 成虫喜在松软潮湿的土壤内产卵,以水浇地居多。,卵成批产下,每批3-5粒,多者可达10粒。单雌平均卵量76粒。平均产卵次数为8次,产卵期少者9天,多者可达80天,从首次交配后的30-60天为产卵盛期。 初孵幼虫先取食土中腐殖质,后为害。 成虫趋光性不强,特别是雌虫。,初龄幼虫危害性不大;进入2-3龄后危害性增强,此时又是花生结果,大豆结荚期,至冬前危害秋苗;越冬后幼虫危害性更显著,是春播和返青作物、蔬菜的重要害虫。,金龟成虫有假死性、趋光性、趋粪性和喜湿性。白天潜伏土中,黄昏后出土活动。3龄幼虫为暴

15、食期,往往把根、茎部咬断吃光后再转移为害。 适合成、幼虫生活的温度在15-22,适宜幼虫生活的土壤湿度为10-20的土壤含水量,过干或过湿均不利于其生活,但小雨连绵天气为害加重。,3、防治技术 A、农业防治 合理安排茬口。前茬为大豆、花生田,蛴螬发生重,适当调整茬口可明显减轻为害。适时秋耕。作物收获后应及时翻耕,可将部分成虫、幼虫翻至地表冻死或被天敌捕食。 B、灯光诱杀 在成虫盛发期,可每2公顷设40瓦黑光灯1盏,距地面30厘米,灯下挖坑(直径约1米),铺膜做成临时性水盆,加满水后再加微量煤油漂浮封闭水面。傍晚开灯诱集,清晨捞出死虫并捕杀未落入水中的活虫。,C、药剂防治 拌种。50辛硫磷乳油、

16、48%毒死蜱、40%甲基异柳磷,药、水、种子比例为1,50:600。将药均匀喷洒在种子,边喷边拌,拌后放置34小时,中间翻动12次,种子干后即可播种,持效期为20余天。或采用种子包衣。 毒土。用上述药剂按1:50制成毒土,均匀撒在播种沟(穴)内,覆1层细土后播种。,灌根。防治应掌握在幼虫一龄或二龄初期,一旦幼虫进入三龄时,防治则非常困难。可使用毒死蜱或甲基异柳磷乳油每亩0.81斤,或辛硫磷乳油每亩1.21.5斤,兑水100150斤浇根或将上述药剂按1:50的比例制成毒土撒于根颈处,施药后马上轻锄,覆盖药土,然后浇小水。也可使用5%辛硫磷颗粒剂每亩1012斤。施用方法同毒土。 喷雾。在成虫盛发期在花生上,可喷20速灭杀丁乳油15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均有良好效果。,(二)暗黑鳃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