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甲骨文书法学习要点》-公开DOC·毕业论文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136071049 上传时间:2020-06-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甲骨文书法学习要点》-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甲骨文书法学习要点》-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甲骨文书法学习要点》-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甲骨文书法学习要点》-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甲骨文书法学习要点》-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甲骨文书法学习要点》-公开DOC·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甲骨文书法学习要点》-公开DOC·毕业论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甲骨文书法学习要点【摘要】文字的诞生是人类告别蛮荒走向文明理性时代的标志之。汉字作为汉文化的载体,它的产生宣告了中华文明的开端,同时,汉民族特有的文化审美心理结构也使汉字本身蕴育出独特的书法艺术。甲骨文从书法艺术的角度看已经是相当成熟的。他已经具有了书法美学自身要求的诸多要素。在现在甲骨文的学习和书法创作中,就不得不对这些要素进行探讨,达到入古出新的目的。【关键词】甲骨文书法 线条 结体和章法 创作技法甲骨文是中国文字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书法的开端。作为成熟的文字系统,甲骨文在线条笔法、结字、章法、乃至总体风格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具有稳定的空间结构,这使得中国的文字能作为独立的书法样式

2、而存在,并具有一定的书韵感。郭沫若在殷契萃编自序中说:“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技欲其精,则练之须熟,今世用笔墨者犹然,何况用刀骨耶?”他认为“足知存世契文,实为一代法书,而书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明确将甲骨文技艺界定为书法,给予了崇高的评价,并且进一步论及甲骨文在不同时代的风格、结构与章法等。朱仁夫也在中国古代书法史说:“中国书法肇始汉字长生阶段,可以这样说,中华民族第一个用线条表达文字意思的先民,就是第一个书法家。”我个人认为汉字和书法是一对孪生儿,只不过汉字先于书法出生,书法是在汉字的基础上产生是毋庸置疑的。汉字出现,先民们也在当时的社

3、会条件下有了审美的需要和能力,书法自发的成为一种审美的艺术。根据早期汉字的形态特点,对书写的要求自然而然要合乎美的法则。说:“汉字书法的美也确乎建立在从象形基础上演化出来的线条章法和形体结构之上,即在它们的曲直适宜,纵横合度,结体自如,布局完满。甲骨文开始了这个美的历程。”启功也谈到殷墟出土的甲骨和玉器上的文字:“笔划的力量的控制,结构疏密的安排,都显示出写者具有精湛的锻炼和丰富的经验。可见当时书法已经绝不仅仅是记事的简单号码,而是有美化的要求的。”甲骨文的时代,人们对书法的意识虽然还处于自发的阶段,但它们无疑已经属于作为艺术的书法了。从它在线条、结体、章法和风格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对后世书法艺术

4、的影响,也可以看出它的书法价值和它在书法史上的地位。而近现代书法家对甲骨文字的摹拟和借鉴,也同样是对于甲骨文作为书法艺术的一种佐证。但是,现在的书写者在书写甲骨文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障碍,或者说是有很多要寻求突破的地方。我根据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一、学习甲骨文应该做到的几点要求1、要真正把学习甲骨文书法艺术作为自己人生的一大乐趣。我认为,这是学好甲骨文书法艺术最主要的一点。这是因为这个“乐”字实在是太重要了。乐,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这种乐之精神,乐之境界,是学书者的必由之路。转变是循序渐进的,道路是漫长曲折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终身为之奋斗。所以,没点乐之者的奉献精神,想

5、急功近利的话,大可不必涉足。以学习和研究甲骨文书法艺术为自己人生的乐趣,倾注自己的精力、心血和智慧,才有可能把甲骨文书法做好。2、要真正把甲骨文书法艺术的基本功练扎实。心态确立之后,苦练创作技艺、创作手法的基本功就成为能否学好甲骨文书法艺术的决定因素。甲骨文是区别于其他书体的一种独立书体,特别是由于它的书写工具的特殊,决定了它对书写基本功有着自己特殊的要求。我想,这主要有两点:一是,书写的甲骨文字必须符合甲骨文的基本特征,即基本字形特征为长方体、偏高。基本笔划特征为横平竖直,着力均匀,点划基本等粗,笔笔中锋,起笔和收笔略呈尖形,其转笔处少圆而多方折,保持文字的均衡感等。(关于这一点,我们后边会

6、一一说明,这里不多做解释。)二是,甲骨文书法艺术作品必须在题款中加注释文。这一点也很重要,因为很多人不认识甲骨文,如果没有释文作对照,别人就不知道你写的是什么内容,别人也很难判断你的用字是否准确,搞不好还会闹出笑话,起误导作用。3、学习者必须增强文字的功底和常识。甲骨文字自清光绪年间发现以来,至今已发现5000多个单字,经过广大学者、专家的研究,可以确定公认释读的甲骨文字仅1200有余。我们创作的时候,无法在甲骨文文字中找到完全对应的字,就必须通过其他的一些渠道来满足自己的创作,但又不能投机取巧,自以为是。所以要书写甲骨文,可以先集这些可以释读的甲骨文字,组成新句、诗文,然后再书写。不过这对于

7、一些缺乏古文化知识的书法爱好者来说却是很难的,所以在涉足甲骨文书法之前,必须加强对古文化知识的学习,切忌不可急于求成,盲目书写。4、学习创作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循序渐进。首先要悉心研读甲骨文,尽可能多拿甲骨文拓片来细心研读。在研读过程中做到一点一划地分析,一字一字地读,读懂并牢记于心。这样便于书写甲骨文书法作品时能够做到既快又准地从大脑储存中调出某一个字。其次,要认真临写。临写基本上可以分两步完成:第一步为“摹写”,就是以拓片为底样,在其上蒙上一层透明纸,照样描写。为了能看得清楚,利于描写,可将拓片适当放大。“摹”是“临”的基础,是一种单调、枯燥、重复的劳作,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不厌其烦地反复练

8、习,直到能熟练掌握字形结构为止。第二步为“临写”,这是关系到能否夺取学习甲骨文书法艺术最后胜利的攻坚阶段,也是最考验学书人意志品质和毅力的最艰难的阶段。别的暂且不提,单就要用柔嫩的毛笔写出如同刀刻一般瘦劲、均衡、挺拔、方折的甲骨文字来说,就绝非是一个简单的“难”字了得的。因此,要有持之以恒、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二、甲骨文书法的技法要求简单的说:“中国书法就是汉字的书写艺术,书法能成为一门艺术,最基本的原因在于汉字和毛笔的特殊性。汉字的特殊性产生了中国书法这种别具一格的形式意味,而毛笔的特殊性丰富和拓展了形式意味的内涵。”他们认为中国书法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其形式意味和笔法体系。那么,早上古的殷商

9、时期的甲骨文都具有这样的条件。图1大型涂朱牛股刻辞甲骨文作为第一代成熟的文字符号系统,它建立起字法、章法、笔法完整意义的书法秩序,从而使书法这一艺术样式获得有效的独立。相较于半坡刻符的象形符号的贫瘠和空间感的缺乏,甲骨文已具有稳定的空间结构和笔法意识,这是书法韵味感产生的前提。康德说:“每一艺术是以诸法规为前提,在它们的基础上,一个能被称为艺术的作品才能设想为可能的。”这里的“法规”也就是“每一艺术”所特有的、区别于其它艺术的艺术规定性。对于甲骨文书法而言,其艺术规定性首先取决于殷商甲骨文书法自身的特征。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文字素材、契刻特征、空间特征。这三个方面可以说是甲骨文书法艺术规定性

10、的具体表现,也是甲骨文书法安身立命之根本。书写时必须先要考虑到甲骨文对于各个方面的规定性。甲骨文大多是用刀刻成,而且是在坚硬的龟甲之上,所以从材料上看,都是坚硬的。以当时的条件,不可能做到精雕细凿,但是也显示出了相当高的水平,但是这里客观的规定性决定了甲骨文硬朗、刚硬的外观风格。(见图1)这是契刻特征的规定。 “材料只是一个形成甲骨文风格的个别因素,这是因为它的本身是缺乏有机性。如果没有艺术家的用心,没有一定的历史条件提供方便,它就无法在艺术王国里保持它的地位” 。因此,材料只是一种单纯的物质之美。但是甲骨文的美不仅仅是这样。甲骨文书法里有强烈的空间特征:因形生势、随机变化,自由跌宕而又自然天

11、成。甲骨因其质地坚硬、空间狭小,“故古人于此,实费甚大之经营,求其布置之妥帖。”郭沫若先生说,甲骨文“细者于方寸之片,刻文数十,壮者其一字之大,径可运寸。而行之疏密,字之结构,回环照应,井井有条。”宗白华先生指出甲骨文书法“大小参差、牡牝相衔,以全体为一字,更能见到相管领与接应之美。”契刻者一方面“精心结撰”,一方面又随机变化,从而使甲骨文的艺术空间精严而率意,错综而调和,富于变化而生动奇妙之至,显示了契刻者非凡的创造才能。在这个过程中,书家个性的存在和影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我们把甲骨文视作非自觉书写书法形态时,我们并没有立意把甲骨文排斥在艺术范畴之外,而只是从一个比较纯粹的艺术化立场

12、来对甲骨文书法审美的非主体化予以文化界定。由是,在这一前提下,也就使我们无法绝对回避、忽视甲骨文书法存在的书家个性问题。书家个性并不等同于书家主体意识,它的禀赋生理因素在这里要远远大于文化精神因素。由此,虽然在殷商巫文化背景的笼罩下,书家审美风格难以逸出整体文化的普遍规定,但却有可能将书风揽入自我个性的演绎中。综合这些,我们可以看到康德说的规定性,正是这些客观的规定,决定了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产生了甲骨文这样伟大的艺术,也决定了甲骨文书法整饬、古朴、刚硬的特点。 我们要学习它,就要透过刀锋看笔锋,掌握其刀法去体会笔法。甲骨文以直笔为主,表现其雄强有力,瘦劲犀利。但也有弧形曲画,回环婉转,仍能挺拔

13、有力,古拙秀雅,天趣妙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在文中我选择了图1这一片比较完整的拓片,就以他为代表,来看甲骨文这些具体的特点: 1.直线多曲线少。甲骨文契刻是用刀在坚硬的龟甲和兽骨上进行的,笔画多用直线,其曲线也是由短的直线连接而成,或者是一刀刻成的。 2.单刀多双刀少。在甲骨上单刀契刻的线条,一般是两头尖、中略粗,笔画显得瘦硬,挺拔、爽利,富有立体感。双刀契刻并在起笔和收笔处横切一刀,呈齐头形,同样显得浑厚有力。 3.细笔多粗笔少。一般说来,单刀契刻的字笔画较细,粗笔画的字多出于殷代后期,而且多为先书后刻,字迹一般起笔重、收笔轻,起止运转清晰。 4方笔多圆笔少。甲骨文虽然笔法有方有圆,总

14、的是方笔居多,有作圆形的,细如游丝,圆浑有力。5字体成长方形,大体是偏高。基本笔划特征为横平竖直,着力均匀,点划基本等粗。把握住这些基本的特征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来考虑用笔。书法艺术是一种文字书写艺术,甲骨文的书写,与其他正书同属方块汉字范畴,要按照汉字的书写特点用笔。书法用笔,千古不易,多采用中锋行笔为上乘,中锋行笔是继承篆书以来传统笔法,笔画浑厚,从任何角度观赏都是圆柱体的艺术美感。侧锋用笔往往力度感、节奏感显得不够强。 甲骨文书法艺术创作时,采用硬毫笔书写为宜。以笔代刀,采取中锋略侧为主,出锋和藏锋兼用的笔法,用笔要干净利落,直来直往,转折处圭角分明,起笔不藏锋,收笔不回锋;也可

15、吸取篆书笔法,起笔藏锋、行笔中锋、收笔出锋,运转自如,提按疏宕,力度感强。直形笔画显得瘦硬挺拔,方直严整,端庄平正;孤形笔画仍能回环婉转,挺拔用力。写出既有刀味,又有笔意的书法作品来。切忌逸笔草草,形似瓜蔓,曲折无力,有失甲骨文挺拔神韵。三、甲骨文书法的线条要求中国的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乃在于透过系统的线条而呈现出有意味的造型,并在通篇的布局中给人以美感。甲骨文继承陶文的线条传统,因契刻的要求,甲骨文的字形由粗笔改细笔,由实笔改勾廓,将文字象形由写实的图形模拟,变为抽象的线条,将结构的空间性寓于线条的时间性之中。通过线条的律动进行创造,甲骨文的书写以象传神表意,推动了中国文字的线条化,从而使汉字

16、更自由地体现出生命的情调,并且加强了它的抽象意味和符号特征。这种线条化促成了汉字特有的书法艺术的诞生。从甲骨文开始,中国文字特有的运用线条的韵律进行创造的书法艺术就诞生了,并且形成了数千年的悠久传统。甲骨文的线条作为抽象的符号依然包含着丰富的形象意味。宗白华在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一文中说:“中国字在起始的时候是象形的,这种形象化的意境在后来孳乳浸多的字体里仍然潜存着、暗示着。”这种观点在宗白华思想里是一以贯之的。在另一篇文章里,宗白华还说,中国的文字虽然渐渐越来越抽象,不完全包有象形了,“但是,骨子里头,还保留着这种精神”;“中国的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因此,中国的书法不像其他民族的文字,停留在作为符号的阶段,而是走上艺术美的方向,而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在模拟的基础上又超越了模拟,具有表现的价值和符号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