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6062298 上传时间:2020-06-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一、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0分)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晚入汴水 崔颢昨晚南行楚,今朝北溯河。客愁能几日,乡路渐无多。晴景摇津树,春风起棹歌。长淮亦已尽,宁复畏潮波。【注】崔颢,唐代诗人,汴州(今开封)人。考取进士后被放官外地,长达20年做地方官的幕僚闲差和基层小吏,终不得志。汴水,指汴河。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行走路径。“昨晚”“今朝”看似随意的一笔,却写出诗人昼夜兼程的情形。 B颔联写出了诗人距离魂牵梦绕的故乡已经很近,就要结束多年漂泊生涯时的心情。 C尾联写诗人已挨过二十年

2、仕途艰难的日子,坚信自已的未来仕途顺遂,一帆风顺。 D本诗质朴无华、明白晓畅,一气呵成,写出了诗人久宦归乡时的那种复杂的情感。 (2)诗的颈联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2. 登楼 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注】玉垒:山名。西山寇盗:指吐蕃。梁甫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正衬手法。“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B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

3、山水描述山河壮观,上句就时间驰骋遐思,下句向空间开拓视野,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D尾联运用典故,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E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

4、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3.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和赏析 不 恰 当的一项是( ) A. “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B. “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C

5、. “暧暧”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可以互换。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D. 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2)赏析“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4. 重展西湖二首(其一) 宋庠绿鸭东陂已可怜,更因云窦注西田。凿开鱼鸟忘情地,展尽江河极目天。向夕旧滩都浸月,过寒新树便留烟。使君直欲称渔叟,愿赐闲州不计年。【注】西湖是指河南许昌城里一个占地百余亩的大湖。西湖原分东西两半,中间以横堤相隔。皇祐年间,宋庠贬官知许州,兴工疏浚了西湖,并凿断横堤,使东西相通,连成一片。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中,“绿鸭”即“鸭绿”的倒文,往往用

6、来形容绿色。“东陂”指西湖的东半。这句的意思是说,东半湖绿波荡漾,水光粼粼,但却没有人欣赏,十分可惜。 B.“更因”承接上文,诗人借用“云窦”比喻从横堤上凿开的孔穴中滚滚流出的湖水。东半湖水深、水位高,水源源不断流注到西半湖,于是东西两湖连成了一片。 C.第四句中一个“展”字,不但照应了标题中的“重展西湖”,而且也表明了湖面开阔了,诗人极目远望,心胸为之宽广。 D.“都浸月”用得很妙,生动地写出了水波浩渺、水月交辉之状。一个“烟”字,不但描写出了迷蒙的夜色,也表现了诗人追求闲静、恬淡而美好的生活境界。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

7、,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_“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_6.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信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结合相关诗句简要赏析。7.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病起书怀陆游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

8、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注)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陆游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之时。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 A首联“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帽檐宽松,也暗含被贬官之意。 B颔联为全篇的主旨,“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相近。 C“事定犹须待阖棺”可见是诗人对暂时的挫折并不介意。 D颈联宕开一笔,写北伐无望,故都难以重返,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和失望之情溢于言表。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8. 虞美人 秦观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

9、处水萦廻,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乱山深处水萦廻,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_9.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 (1)(2)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

10、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B、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愉悦之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C、“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D、这首诗,诗人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E、“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2)鉴赏古诗

11、时有“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10.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山居即事(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诗人隐居山中,在苍茫的暮色中关闭柴门,远望余晖。B. “鹤巢松树遍”写鹤在松林中到处筑巢,表现生机盎然的景象。C. 尾联写渡头炊烟升起,人们采菱而归,与颈联形成鲜明对比。D.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惬意的生活,但又透露出落寞的心情。“渡头烟火起”中借“烟火”

12、表明有人家在山中生活。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写法的一项是A. 几家烟火依村步,何处渔歌似故乡。(司马扎晓过伊水寄龙门僧)B. 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朱湾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C. 水曲山隈四五家,夕阳烟火隔芦花。(徐积渔父乐)D. 更九衢、烟火近元宵,闻嬉笑。(刘仙伦满江红)答案和解析1.【答案】(1)C(2)描写了天气晴朗,夹岸绿树摇曳,春风习习,江上荡起渔歌的景象。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临近家乡的喜悦之情。【解析】(1)【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

13、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解答】C“坚信自己的未来仕途顺遂,一帆风顺”有误,尾联“长淮亦已尽,宁复畏潮波”表现的是作者不惧未来的艰险。故C错误。ABD正确。故选C。(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本诗颈联“晴景摇津树,春风起棹歌”一句,描写了天气晴朗,夹岸绿树摇曳,春风习习,江上荡起渔歌的景象;同时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临近家乡的喜悦之情。2.【答案】【小题1】

14、AB【小题2】诗人登楼观景,近看繁花,满眼繁花反衬满腹愁思,抒发客居他乡的漂泊与伤感;国家万方多难的忧国忧民之愁,吐蕃入侵,战乱频仍,诗人为国家灾难而伤心;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之痛,虽仰慕诸葛亮那样的先贤,但难遇明主,为自身怀才不遇而伤心;为君主无道、任用奸佞而伤心。【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准确把握诗歌词句含义和诗歌内容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进行综合分析。【解答】A乐景写哀请,反衬。故A错误。B上下句内容反了。故B错误。CDE正确。故选AB。此题考查准确把握诗歌内容的理解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涵和情感,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分析词句的含义,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方面起着突出的作用。全诗写登楼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是从空间着眼;开端的“花近高楼”却近在咫尺之间。远景近景互相配合,便使诗的境界阔大雄浑而无豁落空洞的遗憾。 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