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第一章艺术本质论教学提纲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033032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8.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概论--第一章艺术本质论教学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艺术概论--第一章艺术本质论教学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艺术概论--第一章艺术本质论教学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艺术概论--第一章艺术本质论教学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艺术概论--第一章艺术本质论教学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艺术概论--第一章艺术本质论教学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概论--第一章艺术本质论教学提纲(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艺术概论,艺术概论,讲课人:王玉娟,艺术概论,课程简介,艺术概论是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艺术概论就是艺术理论。它简明概括地讲述艺术的基础理论,概述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探索和揭示各种艺术的基本规律,研究各种艺术现象的共性问题,研究艺术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 课程共分六个部分: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的门类划分;艺术的发生与发展;艺术的创作主体与创作活动;艺术作品;艺术的接受与艺术的功能。,艺术概论,艺术概论,课程简介,满城尽带黄金甲 色彩艺术、服饰艺术、 音乐艺术 英雄十面埋伏 花样年华,艺术概论,艺术?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意识形

2、态性,什么是艺术? 它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和特征? 定义:反映当地社会生活,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意识形态。 一、 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形式,艺术概论,柏拉图和黑格尔将艺术的本质界定为某种抽象的理念; 亚里士多德则将 其归结为摹仿; 弗洛依德主张艺术是作家白日梦的表现形式,等等。,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意识形态性,艺术概论,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同其他意识形态一样,是被一定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反转来 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社会上层建筑现象。 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属于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方面,艺术最终决定于经济基 础;另一方面,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又并非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它需

3、通过与上层建筑中的政治、法律制度发生直接作用而间接地受到经济基础的根本性作用。,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意识形态性,二、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 经济条件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的发展, 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唐清服饰、歌词内容),艺术概论,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意识形态性,(一) 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然要与政治等其他意识形态发生关系,但它们之间具有质的不同。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借助于艺术形象或某种情境,反映特定的现实生活关系,通过审美作用使人的思想情感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使灵魂得到净化和升

4、华。 政治对艺术有着较为直接的决定性影响。在上层建筑诸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中,政治处于主导地位。(张惠妹、董文华事件),艺术概论,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意识形态性,艺术概论,文革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意识形态性,交响乐:保卫黄河 以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使歌曲充满力量的感情,形象地刻画了游击健儿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 交响乐:拉德斯基进行曲:这首乐曲本是老约翰施特劳斯题献给拉德斯基将军的,但实质上拉德斯基是一个铁腕人物,曾残酷镇压了邻国的人民起义,可以说是一个反动军阀

5、。后来,就连施特劳斯本人及其子小约翰施特劳斯也不愿再演出此进行曲。 尽管如此,拉德斯基进行曲还是以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征服了广大听众,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进行曲。,艺术概论,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意识形态性,(二)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艺术与哲学同属社会意识形态, 它们都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表现形式, 既表现为各自不同的特征,又具有一定的共同性。,艺术概论,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意识形态性,艺术与哲学的共同性:其一,艺术与哲学所认识研究和表现的对象相同。它们都以现实生活为对象; 其二,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探索人类存在的终极价值,体现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关 怀,反

6、思人的生存境遇,不断探寻人的合理存在途径和进一步发展目标。 如浮士德、红楼梦都透过作品表现了某种价值目标,具有深邃的哲学内涵。,艺术概论,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意识形态性,浮士德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 歌德在浮土德中揭示了人生的真谛:“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艺术概论,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意识形态性,红楼梦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7、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世上的事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艺术概论,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意识形态性,艺术与哲学本质的区别 哲学对客观社会现实的反映, 其目的在于认识现实和把握现实。 艺术作品是人类情绪和情感的物化形态。 另外,艺术家总是要在一定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描写和反映生活,表达他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与评价, 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伏尔泰、狄德罗等人的作品就明显地反映了以民主思想启

8、迪人们反对宗教、反对封建制度的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思想。,艺术概论,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意识形态性,(四)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更为密切,有很多共同之处。 首先,艺术和宗教都是较为远离经济基 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形式,都是对社会前途、 人类命运及人生意义抱有坚定的信念和希望达到理想目标。 其次,两者都是人类主体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的情绪和情感的体验的意识形态 性表达。 第三,它们在表现方式上都具有直观性、想象性、幻想性和形象性等特征,对社会本质的概括和对教义的宣扬并不是像哲学理论那样以抽象的概念体系来表达和描述。,艺术概论,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意识形态

9、性,艺术中的许多主题、意象来自宗教,而宗教也大多利用艺术形式来传播教义。如圣经里充满了诗情画意,在原始图腾、洞穴绘画、 宗教仪式和神话传说中,宗教成分和艺术因素大多数是奇妙地揉为一体的。 再如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描写鬼神故事收神记,明显地反映了(道教和佛教)宗教对它的影响。,艺术概论,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意识形态性,敦煌莫高窟壁画 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雄伟瑰丽。 四大石窟雕塑艺术 千手观音舞蹈,艺术概论

10、,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意识形态性,三、艺术的社会审美功能 艺术作为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的反映,是有它的社会功能。,艺术概论,(一) 认识作用,(二) 教育作用,(三) 美感作用,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意识形态性,(一) 认识作用 艺术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它同社会科学一样,具有认识价值,即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生活,提高人们认识生活的能力。 如欣赏班德瑞的安妮的仙境,从 乐曲中听到美好大自然的鸟的鸣声,看到绿草如茵,江山如画,淡淡的烟雾萦绕在一起,会 使我们感悟自然的魅力与天地的风采. “你可以随她的歌声,逡游于广袤深洋,崇山峻岭,阔邃林间,无

11、际平畴,万里苍穹,甚至紧紧包裹着你的大气当中,只有配得上“天籁”称誉的声音,才能如此勾起你飞翔的潜意识。 ”,艺术概论,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意识形态性,(二)教育作用 所谓艺术的教育作用,是指艺术作品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产生的影响效力。如果是一部优秀作品, 那么艺术家在作品中所表达的符合历史真实的生活评价和符合历史规律的社会理想,就可能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及其现实态度产生巨大的影响。 艺术的教育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社会思想、政治立场、道德 理想、宗教意识以及其他思想观念。,艺术概论,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意识形态性,艺术史上,凡能真实反映并

12、能正确评价生活的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只有那些 抓住了社会主要矛盾, 站在时代前列,创造出为推动历史前进和献身于人民幸福事业的生动 感人艺术形象的作品,影响力最大,社会效果也最强烈。有些杰出的作品甚至能影响一代人 的成长。 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罗广斌和杨益言的 红岩、 杨沫的 青春之歌 等, 这些曾经对我国青年的思想、情操、人生观与世界观起过极大影响作用的作品, 至今还在陶冶当代青少年的心灵。,艺术概论,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意识形态性,励志电影 :阿甘正传想飞的钢琴少年等; 励志歌曲:隐形的翅膀 真心英雄 励志图书:人性的弱点,方与圆 励志绘画、励志

13、雕塑等,艺术概论,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意识形态性,(三)美感作用 艺术作品具有审美性, 也就是说优秀的艺术作品按照一定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去反 映生活和创造形象。 美感是指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体现出来的优美的或丑恶的、崇高的或卑劣的、悲剧的或喜剧的审美属性引起的人们感情上的激动,从而给其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和性情上的陶冶。,艺术概论,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意识形态性,艺术概论,向日葵是梵高的崇拜物.,在他眼里,向日葵不是寻常的花朵,而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是他内心翻腾的感情烈火的写照.,对梵高而言,向日葵具有特别的意义。黄色意味着友谊与希望,画本身象征感谢.

14、”,1987年3950万美元,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意识形态性,陈逸飞油画作品的最大特点,在于画面上弥漫着宁静和平和,在写实主义中渗透着中国传统的美感。无论是描绘江南水乡的风景还是生动传神的女子肖像,无不体现画家的一种追求:“运用西方的技巧,赋予作品中国的精神”。,艺术概论,浔阳遗韵1991年 油画,1991年曾以137万港币创下中国油画拍卖最高价,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意识形态性,艺术概论,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意识形态性,陈逸飞油画作品的最大特点,在于画面上弥漫着宁静和平和,在写实主义中渗透着中国传统的美感。无论是描绘江南水乡的风景还是生动传

15、神的女子肖像,无不体现画家的一种追求:“运用西方的技巧,赋予作品中国的精神”。,艺术概论,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意识形态性,艺术概论,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意识形态性,艺术的认识价值、思想教育作用、美育意义与娱乐意义,各有各的涵义,但它们之间又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艺术的认识价值是其思想教育作用赖以存在和实现的基础, 艺术的美感和娱乐性质又是实现其认识和思想教育作用的独特的重要途径。 所谓“寓教于乐” 。 必须明确的是, 艺术的几种功能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整体,我们应该辩证地认识和发挥艺术的社会功能和审美功能。,艺术概论,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第二节 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性,第二节 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一、艺术的形象性 提起艺术,我们就会想到古今中外大量的文学艺术名著以及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林冲、武松、林黛玉、贾宝玉、安娜卡列尼娜 、哈姆雷特,等等。而自然界的风花雪月、 山水风物、天光云影、梅兰竹菊所构成的优美意象也是艺术作品(尤其是抒情性作品)所塑造的形象。,艺术概论,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