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色美食培训课件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030897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香港特色美食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香港特色美食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香港特色美食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香港特色美食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香港特色美食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香港特色美食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港特色美食培训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香港特色美食,素材天下 ,目录,素材天下 ,香港美食区,感受异国情调兰桂坊、soho荷南美食区 。 “中环至半山自动扶梯”旁,称为“soho荷南美食区 大众化亚洲美食九龙城 近水楼台先得“鲜” 西贡、南丫岛、鲤鱼门 潮流美食集中地尖沙咀 正宗香港风味铜锣湾 涛声伴美餐赤柱,素材天下 ,感受异国情调兰桂坊、soho荷南美食区 。,“中环至半山自动扶梯”旁,称为“soho荷南美食区”。在这里,世界上最长的户外扶梯带来了人流,也带动了这一地区的餐饮事业,些利街、士丹顿街和伊利近街都成了美食地盘,风味各异的小餐厅林林总总,从西班牙、北欧、马来西亚到尼泊尔的口味,这里都能品尝到。,素材天下 ,大众化亚洲

2、美食九龙城,九龙城过去与机场毗邻,这一片风味各异的亚洲美食区。区内以泰国菜馆和中菜馆最兴旺,还有一些日本菜馆、韩国菜馆以及印度菜馆。九龙城美食区的最大特点就是以亚洲式餐饮为主,走大众化路线。,素材天下 ,近水楼台先得“鲜” 西贡、南丫岛、鲤鱼门,西贡沿海岸建起不少海鲜酒家,来这里吃海鲜自然比在市区鲜美几分。鲤鱼门是九龙半岛的小渔村,自然有近水楼台的天然优势。南丫岛两个主要海湾索罟湾和榕树湾,已经成为海鲜餐饮的天地。,素材天下 ,潮流美食集中地尖沙咀,尖沙咀的餐饮也风格各异,尤其注意潮流美食。区内的广东道、弥敦道、漆咸道、诺士佛台及诺士佛阶、尤其是追赶美食潮流之地,日本菜馆、欧洲菜馆、意大利菜馆

3、、火锅店和酒吧,素材天下 ,正宗香港风味铜锣湾,铜锣湾是有名的购物区,大量的人流也为餐饮奠定了基础。林立的餐饮店,既有充满地道香港风味的大排档、茶餐厅、凉茶铺和粥面店,也有西式的酒吧、日本寿司店分布在渣甸街及波斯富街。,素材天下 ,涛声伴美餐赤柱,赤柱环境清幽,又有海景,这里的餐饮当然也别具特色。除了有美利楼历史建筑内的海景餐厅外,赤柱市场内已亦有中、西式食馆,还有临近海湾的酒馆、露天茶座等,洋溢着欧陆风情,一面进餐,一面享受涛声相伴的浪漫情调,实在是“吃环境”的一个好去处。,素材天下 ,去香港必吃的特色美食,港式云吞面,云吞面是香港特色美食之一,也是香港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云吞就是

4、馄饨,最早云吞以全猪肉制,所以称做“净肉云吞”。古代云吞很讲究,要肥三瘦七,弄成肉糜,正宗的且先切后剁。 现今我们平常吃的云 吞面多数是以鲜虾云 吞制成,云吞材料有 云吞皮、鲜虾、猪肉。,历史文化,云吞面起源于广州,五十年代在香港蓬勃兴起,至今云吞面依然甚得人心。据说,此食品在唐宋时即已传入广东。据群居解颐一书记载:“岭南地暖又其俗,入冬好食馄饨,往往稍喧,食须用扇”。至于广东何时用“云吞”二字取代馄饨之称,则无从考证。 一般人品尝港式云吞的时候,都特别留意虾的鲜味,但一碗上乘的云吞面,除了要注意云吞本身的味道、口感、外形、色泽之外,面条和汤底都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搭配得宜。面条要有蛋香,爽滑而

5、弹牙,更要色泽鲜明。汤底亦非常重要,用鸡、猪骨和大地鱼清炖,必须澄清透澈,鲜香扑鼻,才可突显云吞和面条的色泽和口感。 云吞面是在五十年代香港经济最低潮时兴起的,至今天,车仔面和云吞面依然甚得人心,而价格方面则有贵有平。不过这些小贩式经营己成为历史陈迹。车仔面再没有车仔,这也是香港的转变的一部份。而香港的云吞,是香港独特的虾肉饺子,只有香港才可以吃到,或到中国一些铺子,放汤或油炸,再配合油菜或炸鱼皮,真的是一流的享受。香港很多做街坊生意的食肆都有车仔面和云吞面售卖,如果想品尝一下车仔面和云吞面的美味,香港的大街小巷可是随处。,碗仔翅,碗仔翅是一款常见于香港街头的仿鱼翅汤羹,其材料以粉丝为主,以淀

6、粉将汤煮至浓稠,并加入老抽和生抽弄成棕色,佐以麻油、浙醋、白胡椒粉、辣椒油等。,历史文化,碗仔翅本身没有鱼翅成份,但其外观与高汤鱼翅相近,并以小碗盛载,因而叫作“碗仔翅”。约1960年代起,香港街头涌现一批小贩专门出售这类平民仿翅,同时兼售生菜鲮鱼肉汤,后者以鱼肉混入淀粉打成鱼肉浆,再以类似刀削面的手法削进汤里煮成长条状的鱼肉条,不少人卖碗仔翅时,喜欢加鱼肉同吃。一些小贩亦会出售碗仔翅拌通心粉,增加裹腹感,但这吃法近年已渐渐式微。 在香港,由于街头碗仔翅常加入大量味精,其汤底只是由清水、酱油、味精、淀粉组成,虽然碗仔翅仍然大受欢迎,但大多数人只视此为垃圾食品,过往绝少有人会在家中肴制这类食品。

7、但随着香港生活质量提高,这种昔日难登大雅之堂的街头食品,约90年代后亦在香港一些酒楼出售。除了肉丝份量增加,亦会加入香菇丝、蛋花、以至金华火腿、猪皮、鱼肚。,菠萝包,菠萝包,是源自香港的一种甜味面包,据说是因为菠萝包经烘焙过后表面金黄色、凹凸的脆皮状似菠萝因而得名。,菠萝包实际上并没有菠萝的成份,面包中间亦没有馅料。菠萝包据传是因为早年香港人对原来的面包不满足,认为味道不足,因此在面包上加上砂糖等甜味馅料而成。菠萝包外层表面的的脆皮,一般由砂糖、鸡蛋、面粉与猪油烘制而成,是菠萝包的灵魂,为平凡的面包加上了口感,以热食为佳。酥皮要做得香脆甜美,而包身则是软身才好吃。外形亦与日本的蜜瓜包(en:M

8、elonpan)及香港的墨西哥包相似。 菠萝包是香港最普遍的面包之一,差不多每一间香港的饼店(面包店)都有售卖菠萝包,而不少茶餐厅与冰室亦有供应。一般作为早餐或点心食用居多。菠萝包售价亦相当便宜, 一般约港币.5至不等,深受香港人欢迎。而除了 在香港外,在南中国地区亦甚为普遍。 菠萝包由于热量、脂肪与胆固醇含量较高, 曾被香港专家定为“十大不良零食”,素材天下 ,钵仔糕,砵仔糕是四邑地道街头小食,酬神祭祖也必备此糕点。 最初的砵仔糕是用砵仔载的,后来演变为用碗仔,到现在多以塑料杯盛载,感觉大不如前。 砵仔糕有两款味道,分别是用白糖及黄糖造的。 后来因应人的口味还有有红豆及没有红豆之分。,素材天

9、下 ,蛋挞,蛋挞为香港受英国殖民地时代洋泾滨饮食文化影响之产物,现已成为香港面包糕饼店内必备的小吃。六十至八十年代多数茶餐厅兼营面包西饼,故蛋挞亦为港式茶餐厅内流行小食。九十年代起,兼营包饼之茶餐厅逐渐减少,故现只在旧式茶餐厅方有自家烤制的蛋挞,其它茶餐厅则从面包工场订购蛋挞售买。香港地道的蛋挞以挞皮分类,主要分为牛油蛋挞和酥皮蛋挞两种。 蛋挞陪了我们几十年,相信好多香港人小时候都梳过蛋挞头发型,可知几深入民心。,素材天下 ,鸡蛋仔,五十年代鸡蛋仔已经出现,当年小贩都用炭炉,手持两块重重的生铁,夹着蛋浆烧。 近年的鸡蛋仔已转石油气炉,铁夹也轻了。 据闻以前有人开什货店,每天都会有一些鸡蛋破裂或

10、破烂,因不想浪费丢弃,于是尝试加入面粉,糖及牛油等弄成浆状,然后再倒模及烘焗,后来将模具设计成小小的鸡蛋形状而吸引人去买,就成了鸡蛋仔。,历史文化,鸡蛋仔起源于1950年代,有杂货店老板为了不浪费破裂的蛋,遂尝试加入面粉、牛油等配料弄成浆状,再经倒模烘烤而成。后来模具设计成小小的鸡蛋形状,不料大受欢迎。初时鸡蛋仔由鸭蛋制成,因为价廉味浓,蛋中的腥味可令鸡蛋仔更香。鸡蛋仔传统是由街边小贩以手推车贩卖。不过亦有小食店制作,并增设不同口味,如巧克力、椰丝、黑芝麻等。 香当香鸡蛋仔在五十年代出现在香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遍布香港的大街小巷,但是在大陆还难觅其踪影。福客来加盟总部首家引进鸡蛋仔项目,

11、独家开发了专用设备,使其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并对其技术大胆创新改良,终于开发出适合全国各地口味的独特配方,而且物美价廉,变成符合大众消费的港味美食香港鸡蛋仔。,素材天下 ,格仔饼,格仔饼是鸡蛋仔的延续,以格仔型的机器制做。 咬下去有点像吃蛋糕的感觉,每一口都充满浓郁的蛋香。 由于格仔饼主要的用料是蛋浆,焗的时间也有规定,约焗4分钟便要起出来,否则会变得硬绷绷。 吃时加上牛油,花生酱,炼奶和砂糖,是传统70年代的食法。,素材天下 ,辣鱼目,街边吉鱼蛋是五六十年代产物。 据02年8月8日苹果日报报道, 香港人每日吃掉55公吨,约375万粒鱼蛋, 是学生最喜爱零食的第一位, 足见鱼蛋的地位。 基本上,

12、 街边鱼蛋档都是从批发取货,味道大同小异, 因此要出奇制胜就要视乎辣汁。,素材天下 ,西多士,时光倒流五十年,吃西多是件高尚的事。 这种由法兰西多士传来的小吃, 来到香港有两个版本, 一个是咖吔酱做馅, 蘸满蛋浆炸香再伴牛油食。 另一个则是无馅多士, 蘸蛋炸后跟牛油炼奶同吃。 咖吔酱特别千挑万选才到现用的蛋柳酱, 蘸面包的蛋汁也用美国蛋和中国蛋沟成, 取前者够色后者够味。实是中西合壁下之完美配搭。,素材天下 ,菠萝包,菠萝包是香港最普遍的面包之一 ,差不多每一间香港的面包店都有售卖。 它是源自香港的一种甜味面包, 据说是因为菠萝包经烘焙过后表面金黄色, 凹凸的脆皮状似菠萝因而得名。 而实际上它

13、并没有菠萝的成份, 面包中间亦没有馅料。 据传是因为早年香港人对原来的包子不满足, 认为味道不足, 因此在包子上加上砂糖等甜味馅料而形成菠萝包。,素材天下 ,碗仔翅,碗仔翅的起源, 是由四五十年代在庙街榕树头一带, 街边档用俗称倒馊水,即酒家食剩的翅头翅尾, 开豆粉水, 落味精, 豉油等去卖。 很多人都爱把碗仔翅和鱼肉两沟, 最终成为香港街头小食的经典配搭。,历史文化,碗仔翅本身没有鱼翅成份,但其外观与高汤鱼翅相近,并以小碗盛载,因而叫作“碗仔翅”。约1960年代起,香港街头涌现一批小贩专门出售这类平民仿翅,同时兼售生菜鲮鱼肉汤,后者以鱼肉混入淀粉打成鱼肉浆,再以类似刀削面的手法削进汤里煮成长

14、条状的鱼肉条,不少人卖碗仔翅时,喜欢加鱼肉同吃。一些小贩亦会出售碗仔翅拌通心粉,增加裹腹感,但这吃法近年已渐渐式微。 在香港,由于街头碗仔翅常加入大量味精,其汤底只是由清水、酱油、味精、淀粉组成,虽然碗仔翅仍然大受欢迎,但大多数人只视此为垃圾食品,过往绝少有人会在家中肴制这类食品。但随着香港生活质量提高,这种昔日难登大雅之堂的街头食品,约90年代后亦在香港一些酒楼出售。除了肉丝份量增加,亦会加入香菇丝、蛋花、以至金华火腿、猪皮、鱼肚。,素材天下 ,猪肠粉,猪肠粉又名拉肠, 后因形状似猪肠而改成猪肠粉。 肠粉是大家由细食到大的小吃, 有馅的, 没馅的。 早于60年前, 街边猪肠粉是十分流行的早点

15、。 通常早餐吃的肠粉是在表面加入虾米的斋肠;亦有炸两滑肠粉, 是在肠粉内包上油条。 以往经常由流动小贩在街角出售斋肠, 近年已大部份转为铺位经营。,素材天下 ,车仔面,车仔面六十年代国内难民来港, 为搵食而推着车仔沿街卖车仔面, 传香百里。七十年代工业起飞, 加班家长留给子女十元八城独自用膳, 车仔档成了青少年的流动自助餐车。 八、九十年代经济发达, 卫生要求高了, 再容不下嗱喳面, 时常上演走鬼遗下食客呆立街头的闹剧。 现在, 车仔面档通通入铺去, 吃嗱喳面长大的一群, 他们亦已经长大成人了。,历史文化,车仔面出现在1950年代,是香港市民生活水平较低的年代。国内难民涌来香港,谋生困难,香港街头涌现了流动摊贩,最多便是搭起车仔面档摆卖咖喱鱼蛋和车仔面一类熟食。贩卖车仔面的木头车中放置金属造的“煮食格”,分别装有汤汁、面条和配料,顾客可自由选择面条,配料和汤汁,通常十多块钱就可饱吃一顿。 随着生活水平改善和卫生要求提高,街头熟食贩卖渐渐消失。车仔面走进茶餐厅和食堂,成为餐牌上的菜色,也有小型专售车仔面的店铺,甚至有走“高档”路线的。车仔面的配料也愈来愈丰富,面条和汤汁亦有多种选择。车仔面已成为香港人的日常廉价食品,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