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23课 美术的辉煌 教案2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025640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23课 美术的辉煌 教案2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23课 美术的辉煌 教案2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23课 美术的辉煌 教案2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23课 美术的辉煌 教案2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23课 美术的辉煌 教案2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23课 美术的辉煌 教案2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23课 美术的辉煌 教案2人教版必修3.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3课 美术的辉煌课程标准: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教学要求:知道并欣赏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主义、现代主义等美术作品。了解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知道这些美术作品的作者,体验作品的美。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的代表人物及作品;理解:19世纪以来各类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各流派的基本特点以及各流派之间的关系。通过欣赏各流派名画,提高美术鉴赏能力,陶冶情操。(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各类美术流派形成的原因;情景再

2、现:分组讨论并请学生介绍各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历史比较:对比各类美术流派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类美术流派既有对原有艺术的继承,又有个性。这些艺术家立足于社会现实,对艺术执著追求,对生活无限热爱,从而创作出不朽的传世之作;通过对艺术家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代表人及代表作品。难点:主要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艺术特点和主要美术流派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19世纪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流派: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等。介绍了这些美术流派产生

3、的社会背景、基本特征、代表人及代表作品。19世纪以来,科学的飞速进步使人们既渴望发明和创新,又不断地产生厌倦,这就造成欣赏趣味上的巨大差异,并形成各派崛起、大放异彩的繁荣局面。这一时期的美术成就,资料丰富并容易找到,因此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布置学生提前预习,通过网络或图书查询有关资料,对教学中难点内容如主要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基本特点和主要美术流派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同学进行分析总结,在学习主要美术流派的代表人及代表作品时,可以请同学们充分利用计算机、投影或幻灯等进行名画欣赏、讲解,既增长知识又陶冶情操。 本目教材用了许多插图,每幅插图都有形象生动的图注,建议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仔细阅读图

4、注。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一、从新古典主义美术到浪漫主义美术:1、新古典主义美术:(1)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伴随着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到来,资产阶级追求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新古典主义美术应运而生。新古典主义是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这一时期的法国美术既不是古希腊和罗马美术的再现,也非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重复。它是在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会改革之前,为适应资产阶级革命形势需要,在美术上形成的借古开今的潮流。(2)特点:内容上,强调理性,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表现形式上,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3)代表人物及作品:代表人物作品作品简介

5、大卫马拉之死以严谨的写实手法表现刚刚发生的悲剧,作者对遇刺战友的崇敬通过刚劲的用笔溢于画面,表现了庄严和永生。拿破仑加冕用了两年时间(18051807年)完成这幅画,忠实记录了拿破仑加冕这一历史场景。该画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它高610厘米,长约931厘米,全幅画中有一百五十多个人物。安格尔泉1856年,76岁高龄时作完这幅名画。初为迪麦泰尔伯爵收购,成于年将此画赠给国家,成为巴黎卢浮宫内又一镇馆之宝。泉把古典美和女性人体的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出色地表现了少女的天真的青春活力。【名画欣赏】大卫马拉之死:大卫(1748-1825),又称达维特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杰出画家,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10岁时

6、父亲去逝,由其叔父和建筑师德麦戎抚养。18岁时师从皇家绘画雕刻学院历史画家维恩学画。26岁时从皇家美术院毕业后获罗马大奖,赴意大利游学,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美术影响。1794年7月热月政变后,因达维特参加了雅各宾党,他被罗列了17条罪状而被捕入狱,险遭杀身之祸。1799年成为拿破仑的首席宫廷画师。1816年作为一个弑君犯而被迫侨居比利时的布鲁塞尔。1825年客死异乡,享年77岁。马拉作为法国大革命中雅戈宾派的领导人之一,为了革命工作他常常躲在地窖里,染上了湿疹。为此他每天得花几个小时躺在浴缸里,一边治疗,一边处理公务或进行写作。右翼保皇党分子夏洛帝柯黛以申请困难救济为名,潜入浴室,将

7、其杀死在浴缸里。在这幅画上,表现的是马拉被刺杀在浴缸里的情景:凶手已逃遁,匕首抛在地上,鲜血正从马拉的胸口流出来。他的左手仍旧紧紧握着凶手递给他的一纸便笺,上面清晰地书写着: 1793年7月13日马丽安娜夏洛蒂科黛致公民马拉:我是十分地不幸,为了指望得到您的慈善,这就足够了。 握着鹅毛笔的右手无力地垂落在浴缸外。脸上是一种因被害而愤恨和痛苦的表情。这幅画的构图较为单纯,马拉是死在他为人民而工作的岗位上的。他那悲壮的形象,值得法国人民为之哀痛和崇敬。木墩下有一行题字“AMarat,David”(献给马拉,大卫)。光线显然是从左侧投入的,它照亮着马拉的身躯和面部。 画面的明暗处理比较调和,具有纪念

8、碑式的立体感。大卫用他的画笔唤起人们单纯质朴的感情和坚贞的正义感。我们在观看这幅画时,不要忽略了木墩上平放着的纸币和便条。从便条上的字可以看出,那是一个同情革命的人写给马拉的信: “请把这五个法郎的纸币给一位五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丈夫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虽然是个不易引起注意的细节,但它点明了马拉这个人物的历史意义。他在为人民的利益忘我地工作着。 一年后,拿破仑发动热月政变,大卫不得不将此画涂上一层厚厚的铅白颜料转移他处。1825年画家死后,这幅画的命运也未能好转。直到1893年,即马拉之死第一次公展后的100年,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博物馆(即比利时皇家博物馆)才把它正式收藏起来,成为世界艺术

9、宝库中的无价之宝。 大卫拿破仑加冕:拿破仑加冕式是大卫的另一幅代表作,画家用了两年时间(18051807年)才完成这幅画,它忠实记录了拿破仑加冕这一历史场景。该画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它高610厘米,长约931厘米,全幅画中有一百五十多个人物。这幅画描绘的是1804 年12 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为自己举行皇帝加冕式的宏大场面。为了巩固帝位,也是为了使自己的地位显得“合法”,他傲慢地让罗马教皇庇护七世来到巴黎为他加冕。在仪式进行过程中,发生了富有戏剧性的场面:当教皇举起皇冠要给拿破仑戴上的时候,拿破仑突然从教皇手中夺过来自己戴上,然后拿起小一点的王冠戴在皇后约瑟芬的头上。他的举动惊呆了在场的

10、所有人。拿破仑的举动是想说明他的皇位不是上帝授予的,而是他自己挣来的。可是令人惊奇的是,这幅画没有再现拿破仑自己的加冕式,而是描绘了他给皇后加冕的场面。大卫为什么不直接描绘教皇为拿破仑加冕的情形?他有什么难言之隐?根据历史记载,在加冕时,拿破仑拒绝按常规跪在地上让教皇为他加冕,而是夺过皇冠自己戴上。大卫回避了这一事实而创作出一幅“跑题”的作品,人们猜想,画家这样做的目的大约是不愿意让教皇难堪吧。安格尔泉:(1780-1867),法国画家,六岁学习绘画音乐雕刻,一生都是拉斐尔的粉丝。17岁因绘画成绩优异被拿破仑免除兵役,到罗马深造,成为意大利古典艺术的崇拜者。40岁的安格尔移居佛罗伦萨,四年后由

11、于为故乡画了一幅路易十三的誓言而回到巴黎,意外地受到欢迎并被选入皇家美术院院士。61岁时法国政府组织了有426人参加的盛大宴会,还受到法王的欢迎款待。68岁那年他获得第二共和国美术委员称号,且成为沙龙评审委员之一,掌握了美术评选大权。70岁时荣任皇家美术学院院长,还获得元老院参议员的称号,故乡赠给他黄金花冠。泉大概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时就开始酝酿了,那是在年的事,为什么事隔年后才最终完成此稿呢?这还得从他的学生保罗巴尔泽和亚历山大德戈弗两人说起。最初在安格尔心中构思的“泉”,是仿效意大利大师们在画维纳斯时的愿望,他早在年就画过一些草图,后来不满足前人已画过的“维纳斯”样式,企图使形象更单纯化。二十

12、六年以后(即1856年),当他已是七十六岁高龄时才画完此画。当时曾有五个商人争相购买此画,闹得不可开交。 年,泉被迪麦泰尔伯爵收购,成为私人藏画品。后根据这位伯爵的遗嘱,他的家属于年将此画赠给国家,终于成为巴黎卢浮宫内又一镇馆之宝。如何欣赏这幅名画?这幅画的奥秘在于画家表现了人体姿态从不平衡向平衡的变化,抓住了人体内部力的微妙关系,即左倾斜的双肩和向右倾斜的胯部、向上的用力和向下倾倒的水罐,前趋的右膝和后绷的左腿都体现了力而打破了平衡。画家在处理轮廓边线时,始终本着虚-实-虚-实进行,这一方面是为了空间感和立体感的需要,同时,更体现了一种节奏感,从最高的右肘向至最下面的右脚为止:强-弱-强-弱

13、,清晰模糊清晰模糊,这样就产生了美感。这幅画的姿势,从最高点肘关节开始,向下穿过头部,上身到右边的臀部,再向下走,直到左边的脚,是一根长长的s形曲线!从右手的手臂向左沿伸,通过优美的左手指托住了瓶,然后这一条线非常流畅地从瓶口的水直泻而下。此画重心在左脚上,因此身体的两边曲线是不一样的。左边较平缓,右边曲的厉害些,尤其是右边的腰和骨盆处。这些都体现了变化和统一的规律。安格尔笔下的这个少女纯洁,典雅,恬静,健康,美丽,充满生命的活力和青春的朝气。画面左下角那朵含苞未放的雏菊下是她的象征。头顶上的绿叶,脚下明净如鉴的潭泉,幽静的山都增加了这幅画的意境。从这幅画里,人们感到的是一个宁谧、幽静的抒情诗

14、般的境界,心灵得到慰藉,感情得到升华的崇高境界。泉使人联想到山泉,联想到生命的源泉,联想到少女的纯洁泉把古典美和女性人体的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出色地表现了少女的天真的青春活力。有一位评论家参观了泉后说:“这位少女是画家衰年艺术的产儿,她的美姿已超出了所有女性,她集中了她们各自的美于一身,形象更富生 气也更理想化了。”2、浪漫主义美术:(1)背景: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法国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2)特征: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注重表现人的感情

15、,运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笔法,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但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强调色彩的作用,使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3)代表人物及作品: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作者简介:欧仁德拉克罗瓦(1798年4月26日1863年8月13日)是法国著名画家,1798年4月26日出生于法国南部罗讷河畔的阿尔代什省。其父C.德拉克洛瓦是律师和外交官,曾任法国驻荷兰大使和马赛总督;母亲图瓦-奥邦对音乐的爱好也直接影响了幼年时代的德拉克洛瓦。在当时音乐家中他最喜欢F.F.肖邦和G.罗西尼。并与肖邦有着深厚的友谊,把肖邦称为“我所看到的真正艺术家的典范”。曾师从法国著名的古典主义画派画家雅克路易大卫学习绘画,但却非常欣赏尼德兰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的强烈色彩的绘画,并受到同时代画家热里科的影响,热心发展色彩的作用,成为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代表。1863年8月13日在巴黎去世,埋葬于拉雪兹神父公墓。创作背景:1815年拿破仑下台后,逃亡国外的路易十八重返法国当国王,这就是“波旁王朝”的复辟,封建势力重新猖獗。1830年7月,路易十八的继承人查理十世企图进一步限制人民的选举权和出版自由,宣布解散议会。巴黎市民闻讯纷纷起义。他们拿起武器,走向街垒,为推翻这个复辟的波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