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 对“抄袭”的几点看法教学素材.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025585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 对“抄袭”的几点看法教学素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 对“抄袭”的几点看法教学素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 对“抄袭”的几点看法教学素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 对“抄袭”的几点看法教学素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 对“抄袭”的几点看法教学素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 对“抄袭”的几点看法教学素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 对“抄袭”的几点看法教学素材.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抄袭”的几点看法赵宪宇 曾宪一 赵宪宇给曾宪一的信尊敬的曾老师: 您好! 经常在报刊上看到您作文教学方面的文章,读后得到很大启发。现在,人们对作文中“抄袭”现象谈论得比较多,下面我讲几点看法,期望得到您的指教! 2000年和2001年高考作文,据说是都出了不少“抄袭”之作,“新概念”作文大赛,也有的评委对上佳的作品持怀疑态度,认为有照搬嫌疑。我不是主张“古今文章一大抄”,但一般情况下,确实不能随意冠以“抄袭”的帽子。 宋代诗人林逋的梅花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非常有名的。其实,这两句却是从前人江为的诗作而来的,该诗是“竹影横斜水清浅,桂花浮动月黄昏”,只改了两个字。周振甫在诗

2、词例话中说,林逋的点化,构成了新的意境,赋予了新的主题,是一种创造。 王勃的滕王阁序有一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明显源自于魏晋之时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就连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也是从李白的“海风吹不断,江月照空还”的诗意中借搬过来的。 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是受果戈里的狂人日记影响而写作的,巴尔扎克的小说总集人间喜剧的题目是由但丁的神的喜剧(神曲)而来的。从题目到选材,从观点再到表现,一篇文章不可能横空出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文学作品是这样,一般文章也是如此。实际上,这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继承性,牛顿就说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因此,关键是

3、要搞清楚“抄袭”和“仿写”“借鉴”的区别。有了别人的痕迹,并不一定就是抄袭,最重要的还是看是否有自己的创造。当然,我们提倡独创的东西越多越好,但仿照别人的一个题目,借鉴一个体例什么的应该说是完全正常的。抄袭与否,关键还是看内容,看核心的东西。如果是一篇小说,基本情节不是自己的,一篇学术论文,基本材料和结论都是别人的,那应该认定是剽窃行为了。 对中学生而言,要求似乎更应该宽泛一些。他们写议论文,可以套用别人的某些观点,材料也可以大众化一些。记叙文可以借鉴某些情节,也可以学一学名家的语言表达和风格。比如,学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可以写一篇类似的文章,甚至可以很相像。这样时间长了,就会在写文章上找到

4、自己的感觉了。 当然,我决不是说中学生就可以不动脑筋,坐享其成了。对于真正的照抄照搬,还是要明令禁止的,只不过要注意方式方法。面对困惑于作文教学和考试中的“抄袭”问题,我认为,主要还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和处理。 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态度。作文不是凭空想像所能写得好的,要向生活学习,向范文学习;但与此同时,还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见解。借鉴别人的可以进步,但抄袭别人的只能是原地踏步或进步缓慢。自己写的文章一开始可能是丑小鸭,但只要坚持多读多写,就有可能成为白天鹅。“抄袭”是不劳而获,是懒惰的表现,也是一种不正确的写作观和人生态度,应当予以摒弃。 二要教会学生如何仿写借鉴。面对一篇好文章,可以

5、让学生写读后感,可以改写,可以缩写、扩写或写其他形式的变式作文。学生通过训练,既体会到原作的长处,又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比如,有人就让学生为皇帝的新装项链续写结尾,有人让学生为第二次考试我的叔叔于勒改换人称等等。当我们真正遇到十分有借鉴意义的文章时,不妨就让学生进行一次仿作比赛,看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得最多。 三要真正辨清是否“抄袭”之作。方法很简单,两条:一是教学民主,二是教师自己要扩大阅读面。加强教学民主,主要是指作文评改要开放。把作文交给学生去评,如果是抄袭的,就会很容易被辨认出来。因为,大家读的内容互相都是比较熟悉的,谁也不愿意在同学面前暴露自己,抄袭现象就可以避免。教师读的东西

6、多了,也能提高自己的辨“伪”能力,不会因为评判失误而挫伤学生的作文积极性。 曾宪一给赵宪宇的复信尊敬的赵老师: 您好! 近几年,参加中考、高考作文阅卷的老师们经常被老到的漂亮文章困扰着,给它打高分吧怕发表后系抄袭引来非议(甚至版权官司),不给高分吧又怕错判而误人子弟。今年阅高考卷时我所在的第六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发现了2篇佳作,请“伯乐”读给全组的老师一听,结果有人说见过,让她拿证据即获重奖,而她一时又拿不出证据来,致使今年江苏省近30万考生仅批出一篇满分作文(赤兔之死)。而其他年份江苏省满分作文至少百篇以上,岂非怪也欤? “怪”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学生的作文出现诚信危机;二是阅卷老师对学生作文的

7、信任出现危机(抄袭作文让不少老师草木皆兵)。因此,我很赞同您对“抄袭”的看法一般情况下,确实不能随意冠以“抄袭”的帽子。 一、慎重使用或不用“抄袭”这个概念。不妨根据实际情况,在下列词语中找个替代词语(因情况复杂,很难说清具体是哪一种情形,也有可能是几种现象的交叉或综合,恕不赘述): 盗版(超级盗版,非常盗版)、克隆、复制(拷贝)、模仿秀、脱胎、仿作、移用(借用)、转载,等等。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例子”的“母用”便是当模仿的范本,即“脱胎”用的。学生模仿无错,“模仿秀”类的电视节目不是很受观众欢迎吗? 让大多数在家庭和学校两点之间生活的中学生去进行文学创作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毕竟全社会

8、真正搞文学创作的人不属于这一群体。 “只要与原文内容不是一模一样的”就不应视为抄袭,任何抄袭者都不可能傻到抄得一字不差的地步。我们可网开一面,因为双胞胎(多胞胎)已为数不少,更因为考生不可能拿着原作摆在考场上抄袭,那么记忆在脑子中的就应属于他的了(因为考场的抄袭和平时说的剽窃不同,它毕竟是在监考的监视之下)。我们的教育不是一直主张“学以致用”吗? 人家现在不是用上了嘛,怎么还要重罚呢? 当然,我不是鼓励照抄照搬的复制(转载),至少我认为没必要炒作“抄袭”,应正视它,允许它存在,(实际上,你不允许,它不还是客观存在着吗?)更没必要大惊大怪。权当他(她)讲了一个别人编的故事给我们听,如何? (更何

9、况创作的基本方法之一便是虚构)总原则是不要出现冤假错案。我有一个“鲜例”,一次苏州全市高三统考中我的一个学生把他前几天发表在江苏教育报上的习作稍加改动便写了上去,结果被统批的阅卷教师批为“抄袭”分数不及格,这可是他本人的作品啊! 二、多找找命题和老师的原因,少埋怨学生。仿写是值得提倡的,因为它是初学写作的必由之路。名画的仿制品也有一定价值,那么仿写也应该有一定的得分功能。换个角度想,仿制者起码还有一定的欣赏水平。据我观察,能仿作出好作品的学生大都是语文学得不错的学生;那些写作功底不好的学生仿也仿不像。今年的高考题为什么被阅卷教师怀疑抄袭之作甚多,因为题目所涉及的立意系司空见惯的硬道理人以诚信为

10、本,在2001年5月份的苏州全市高三统考中题目已被命中。这就给高考作文命题提出了一个重要原则:反抄袭。“反抄袭”的根本方法是“要高度重视我的个体情感的表达”,也只有把自己的个人情感表达出来了,才会少出现选材千人一面的大撞车现象。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在文体开放等方面较以往的进步是明显的,但在个体情感表达方面还未有重大突破。 也正是因为阅卷老师被“抄袭”搞得草木皆兵,致使事先做过这个题目的考生的分数反而不十分理想(苏州考生今年作文抽样分低于南京考生2分多,另一原因是最先批阅的切入分低2分多),因为老师讲评时读的范文成了好多考生选材的蓝本,而选材雷同最有“抄袭”嫌疑。 我曾对苏南发达地区的国家

11、级示范高中、省重点高中、市重点高中等不同级别学校任教的语文教师做过一项调查,在260位语文教师中坚持写“作文教案”的仅有3人,写过下水作文的不足10人,指导学生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过习作的不足30人。语文教师不大会写文章,不大会修改文章,不能发表文章的不在少数。这样的师资现状怎么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由于作文教学的有效操作性较差,说不清作文教学应该怎么教、教什么的大有人在,作文教学的现状也就可想而知了。没办法的办法:让学生背一些“作文佳作”,或全盘托出或穿靴戴帽或拼盘组装来撞大运。 三、清官难断“抄袭”作。除了原封不动的“抄袭”能鉴定外,对有所改动的“抄袭”之作很难辨清。关于“制定鉴定抄袭的标准”的问题似乎不太现实,因为相近、相似的太多。总不能把所有考生的作文每篇都发表,然后让大家来举证吧。考生在考场写的作文,并没有拿出来发表,何来抄袭? 可见,“抄袭”在性质上有些类似于社会上的假冒伪劣产品,但又不能完全等同视之。虽说发表的文章有版权,但谁的文章被引用(或转载)的越多越说明其价值大,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没有法律界定,焉能执法?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