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能力测评 语文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025541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能力测评 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能力测评 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能力测评 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能力测评 语文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能力测评 语文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能力测评 语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能力测评 语文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能力测评(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1.给下列给加点字注音。(4分)忸怩( ) 叱骂( ) 隘口( )蹲踞( ) 厮守( ) 窒息( ) 参天大树( )拯救( )答案:n ch i j si zh cn zhng2.文学常识填空。(7分)(1)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的作者是_,_代诗人,原名蒋海澄,代表作有_、_。(2)致空气的作者是_,祖籍浙江绍兴,他的诗歌代表作有_、_。答案:(1)艾青现黎明的通知红旗(2)邵燕祥歌唱北京到远方去3.下列诗歌分类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按题材,诗歌可分为田园诗、讽喻诗、散文诗、边塞诗等。B.按有无格律,可分为格律

2、诗、自由诗。C.按字数,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D.按时代,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新诗。答案:A导解:其中“散文诗”应属语言特点类。4.(05年武汉市中考)依照给定的语境和句式仿写。(2分)母亲的一切言行都赋予了孩子一定的精神与灵性,在无形中定格了孩子一定的品质与价值。母亲的微笑和亲吻是抚慰孩子心灵的最好的良药;母亲的拥抱和鼓励是_;_。答案:示例:(母亲的拥抱和鼓励是)激励孩子前进的最恒久的动力母亲的取舍和好恶是孩子认识世界最原始的标尺导解:注意和前面的句子句式相同,运用暗喻。5.根据提示修改下面一段文字。(5分)又是一个宁静的清辰,阳光洒在草地上,柔柔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睡梦中的儿

3、子。一阵风吹来凝聚着泥土和草木的气息,我贪婪地吮吸着,心里感到久违的舒畅。 我绕着校园慢慢地走着,看着优美的环境,心中涌起种种欣喜和娇傲,为自己、为母校。请让我带着你领略她的风韵与内涵,绕着校园走一圈。(1)第句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第句:_改为_ 第句:_改为_(2)第句有个词语运用不当,请修改:_。(1分)(3)第句语序不当,应改为_。(2分)答案:(1)第句:“辰”改为“晨”第句:“娇”改为“骄”(2)将“凝聚”改为“夹杂”“混合”等与“气息”搭配恰当的词均可。导解:“凝聚”一般和“力量”“血汗”等词搭配,不能和“气息”搭配。(3)请让我带着你也绕着校园走一圈,去领略她的

4、风韵与内涵。二、阅读理解(50分)(一)欣赏下列诗歌,完成68题。(11分)【甲】乡愁(节选)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乙】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6.“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_、_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_、_、_等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_。(3分)答案:坟墓海峡昏鸦小桥流水家国之思7.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4分)最

5、欣赏的句子:_欣赏的理由:_答案:示例:最欣赏的句子: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 导解:品析要言之有理、意思准确。8.放飞思绪,想象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4分)“我”的心理活动:_“断肠人”的倾诉:_答案:“我”的心理活动示例: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您呀! “断肠人”的倾诉示例:回家的感觉真好。 导解:此题为开放题,符合情景即可。(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2题。(10分)盼望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 )所激起的

6、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 )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9.依据诗的上下文,将“抛锚”和“起锚”填人合适的括号里。(2分)答案:起锚抛锚 导解:此题考查学生的语感,选词时结合上下文和词的意思。10.这首现代诗的主题是( )(3分)A.描绘两海员不同的想法。B.“出发”充满希望,“到达”带回果实。C.表现的是海员们与大海“拼搏”的渴望,是到达“胜利”彼岸的期待。D.赞颂大海的广阔。答案:B导解:正确理解本诗的主题,须结合诗的最后两句。11.这首诗押韵的四个字分别是( )、( )、( )、( )。 (2分)答案:花哗发达导解:找具有相同韵母的最

7、后一个字。12.同样的意思也要注意变化,这首诗一、二两节,哪两个不同短语表明相同的意思( )(3分)A.“洁白的浪花”“铁链的喧哗”B.“他最喜欢的”“最使他高兴的”C.“激起”“发出”D.“一片”“一阵”答案:B导解:用排除法可得此题的答案。(三)(临沂市中考课改卷)阅读下文,完成文后1318题。(19分)泥土的声音我又听到了泥土的声音。匍匐在绿草茸茸的田埂上,我喃喃着,我甚至用手紧紧地攥起一把水涔涔的黝亮黝亮的泥土,我凝视着,几乎是贪婪般地嗅着那久违了的气息,我分明听到了泥土细腻而真实的呢喃声。我合掌,侧耳良久,然后我张开掌,泥土又顺着手心落下,那一捧泥土又漫开去。一阵令人心悸般的惬意透过

8、手心浸入心脾。人,似乎无端地就舒坦起来。我抬头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此时,天空一尘不染。而遥远处山峦逶逶迤迤,像一幅写意画,线条像被水墨泼着,渗浸无痕。眼前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橙绿,近处的稻穗已是摇摇曳曳。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哦,我的心兀然就战栗起来。然后,头又俯下去,我几乎是贴在茸茸的草地上,我被无边无垠的橙绿湮没了。我又听到泥土细细的声音,那声音轻轻的,那么幽悠,那样静穆,罪般叫人无法言说,只有用心匍匐在土地上才能听到。稻穗抽出来了,趋于成熟。我坐起来,我看着西天边那轮爽朗的落日。我抚摸着已有些蕊花的稻穗和叶子,我摇了一下,便搅动了一团幽香,青青的,泛泛的。我狂蹂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

9、顿下来,久居都市被尘嚣侵扰的心灵,陡地就回归到宁静中,虚空的心被眼前的景象充盈着。在一轮落日的霞光里两个大叔扛着锄头走过来,他们在不远处停下。我听到他们的对话,他们说,要晒田了,稻要熟了。他们用锄头就给田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见他们用脚还在泥土上踩了跺。他们的裤管高高卷起来,然后拄着锄头在絮说着,他们的对话简洁,交谈中有爽朗的和憨厚的笑。我虽然没有听见他们说什么,但我明白他们的交谈绝对与名利、权力无关,我晓得他们多半说着他们眼前的庄稼。这是我儿时曾有的记忆。这幅景象越发让我感动,我眼里几乎噙着泪水,这记忆使我于艰难苦涩时嚼之如饴。我似乎看到泥土被犁头一浪一浪翻开,跳跃着令人心颤的黑亮黑亮的光泽。

10、牛,是弓着背的;犁也是弓着的;庄稼人也是弓着的。我明白,庄稼人只有当他们的脚踩在泥土上时才会弯下他们的腰。他们不仅仅是对土地接触,而是在亲近生命。父亲就对我说,种庄稼的,只有双脚踩在泥土里,心才会踏实。我想,他们才是伟大的哲学家。苦么?苦;累么?累。但父亲即使在两腿粘满泥土时,只要枕着田埂,他就能心安地睡起来。父亲说是泥土给了他生命。太阳快西沉了,大叔又用脚在泥土上踩了跺,然后扛着锄头走了。此时,夕阳的余晖与天与地合起来。我再次匍匐在土地上,我又听到泥土细腻中夹杂着的哔剥声,那是泥土在发酵,那是庄稼在抽节,那声音让人心颤,它让人虚空的心充盈起来。人,狂躁不安时抑或怨忧难解时,你去亲近土地,聆听

11、泥土的声音吧。那声音像天籁之音,它使人宁静,使你的心空一尘不染。我又一次趴在田埂上,双手捧着一掬l泥土,然后,张开掌,泥土顺手心落下,又浸洇开去。我又听到泥土的呢喃声。 (选自中华散文20101,有改动)13.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2分)-_答案:作者对土地的感情(若答“听到泥土的声音”或“泥土的声音”也可。)14.结合语境,揣摩第段画横线句子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含义:_作用:_答案:含义:憨厚朴实的庄稼人不单单是在耕耘土地,播种希望,也是在亲近和敬重生长希望、养育生命的土地。作用: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主题得到突出和升华。15.作者在第段说:“我的心兀然就战栗

12、起来”,第段又说“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你认为作者为何会有这两种不同的感受?(4分)_答案:第段写“我”仰望,“我”远眺,“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土地所呈现的无限生机给“我”的心灵带来极大的触动,所以“战栗”;第段中,当“我”抚摸着稻穗和叶子,嗅着稻子所散发的幽香,看蓟土地所孕育出的一片希望时,内心感到惬意和满足,心情自然安顿下来。16.文章一连四次写到“我”匍匐在土地上,五次写到“我”听到了泥土的声音。作者这样写,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_答案:表达了作者对泥土的亲近、挚爱、依恋和难舍难分的思想感情。17.本文在内容、结构、语言和写法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特色,请你就其中的某一方面举例分析。(2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