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寒假复 习之四——人与环境苏教版知识精讲.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025537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物寒假复 习之四——人与环境苏教版知识精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生物寒假复 习之四——人与环境苏教版知识精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生物寒假复 习之四——人与环境苏教版知识精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生物寒假复 习之四——人与环境苏教版知识精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生物寒假复 习之四——人与环境苏教版知识精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寒假复 习之四——人与环境苏教版知识精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寒假复 习之四——人与环境苏教版知识精讲.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生物寒假复 习之四人与环境苏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寒假复习之四人与环境二、良好开端本节重点:人口问题、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本节难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三、成功之旅 【知识点1】人类影响环境(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1、我国人口现状:(1)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总人口:129533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例:男女=117100(2)年龄组成:014岁的人口为28979万人,占总人口的22. 89%;1564岁的人口为88793万人,占总人口的70. 15%;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 96%。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

2、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 8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 39个百分点。(3)人口增长率:年平均增长率为1. 0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人口发展的基本特征如下: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增长规模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快;城镇人口比重增大。根据相关新闻的人口调查显示,2007年我国内地大约有13. 0628人口,香港大约有692万人口,澳门大约有52. 6万人口,台湾大约有 2277万人口。2、人口发展目标: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专家预计,到2035年,我国人口将实现零增长;到2045年人口将达到峰值15. 5亿之后下降。

3、3、我国的人口增长的情况(1)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生育率和逐渐下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加快;人口基数过大也是原因之一。 (2)影响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迁移。 (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人口增长和开垦土地之间的关系人口与土地之间的关系:不仅表现在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而且表现在对土地环境的污染破坏和人均粮食产量的徘徊不前。由于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压力,迫使农民高强度地使用耕地,使耕地的污染和退化严重。2、人口增长过快与森林资源的关系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人们违背自然规律的制约,不断进行掠

4、夺性开发,比如毁林造田、毁林建房、采伐木材等,使得越来越多的森林受到破坏。森林的大肆砍伐,破坏了生态平衡,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问题。3、人口增长过快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4、人口增长过快与水资源的关系虽然水是可再生资源,但也有一定的限度。对某一区域,水循环的自然过程限制了该区域的用水量,这就意味着人均用水量是一定的。如果人口增加,用水量就会相应增加,同时污水也相应增加,而人均水资源就会减少。如果要维持

5、生活水准,则需要开采更多的水资源,从而造成水资源缺乏日益严重,甚至导致水荒。5、人口增长过快与能源或矿产的关系能源为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需。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统计,18501950年的100年间,世界能源消耗年均增长率为2%。而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能源消耗年均增长率为4%10%,出现能源危机。现在能源危机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为了满足人口和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除了矿物燃料外,木材、秸秆、粪便等都成了能源,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三)协调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控制人口增长。2、加大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力度。如植树种草,退

6、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止沙漠化;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推进生态农业等。例题1 预测某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A. 人口数量 B. 人口密度C. 性别比例D. 年龄结构解析:这里可以将有关种群的研究成果运用到人口问题的研究上。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的比例,对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很大影响,对于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答案:D【知识点2】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

7、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1.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可以影响热量的辐射。在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并阻挡红外辐射的通过,就像温室的玻璃顶罩一样。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越多,热外流越受阻,从而地球温度也就升得越高,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十分严重。要解决二氧化碳大量增加这一问题,一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要提倡植树种草,增强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2. 酸雨大气中的二氧化硫随雨水降落到地面成为酸雨,一般称pH小于5. 6的雨水为酸雨。酸雨对土壤、江河、湖泊、森林、农作物、建筑物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1)成因:酸雨中的酸主要是由二氧化硫(SO2)转化而

8、来的硫酸和一氧化氮(NO)转化的硝酸。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烟尘和汽车尾气。我国的酸雨通常是硫酸型酸雨。(2)危害:酸雨可直接危害植物,造成森林受害和农作物减产;还能使土壤、水域酸化,建筑物腐蚀,金属腐蚀等。酸雨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 臭氧层破坏在地面空气中的臭氧是一种污染物,对生物有毒害作用。但位于地球上空2540km的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则是地球的一个“保护伞”,它能阻止过量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研究表明,平流层中臭氧减少1%,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辐射量将增加2%,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将增加,农作物产量将减少。臭氧的减少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人们在生

9、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氯氟烷烃如氟利昂等对臭氧有破坏作用。4. 生物富集作用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这些物质在体内积累,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叫做生物富集作用。这些物质一般的特点是化学性质稳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不易排出。因此生物的富集作用会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生物富集作用可以分为水生生物富集作用和陆生生物富集作用。5. 水体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N、P等植物所必需的矿物质元素含量过多,导致藻类等大量繁殖。藻类的呼吸作用及死亡藻类的分解作用消耗大量的氧,并分解出有毒物质,致使水体处于严重的缺氧状态,引起水质量恶化和鱼

10、群死亡的现象。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田排水。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水华”,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赤潮”。6. 土地荒漠化(1)原因: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如草原的过度放牧,草原植被破坏,有益动物大量减少,病虫害严重,使草原植被退化,原始森林和防护林被破坏。(2)后果:沙尘暴遮天蔽日,毁坏力极强。(3)治理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资源;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大量营造草场、灌木林和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7. 生物多样性锐减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约有1400多万个物种,但当前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比如鸟类和哺乳动物

11、现在的灭绝速度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倍至1000倍。主要原因是由七种人类活动造成的: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破坏;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外来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无控制旅游;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全球气候变化。这些活动在累加的情况下,会对生物物种的灭绝产生成倍加快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评估生物多样性的结论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5%20%的动植物种群可能受到灭绝的威胁。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危害极大的外来物种名单。它们是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

12、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目前我国有主要外来杂草107种,外来害虫32种,外来病原菌23种。据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负责人介绍,外来物种对我国的危害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外来入侵物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其次,外来入侵物种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单优势种群,危及本地物种的生态,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第三,生物入侵导致生态灾害频繁爆发,对农林业造成严重损害。 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后可能有三种情形:因为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因为新环境中存在其天敌及竞争者而受到控制;因为缺乏天敌而失去控制,最终破坏原有生态

13、系统,降低了物种多样性。控制的办法最好是从本地寻找其天敌,一般不宜从原产地引进新物种,原因是有可能产生新的生态危机。除此以外,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还有:微波危害、白色污染、光污染等。(二)保护生物多样性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2. 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不同的环境生活着不同的生物,这些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习性等各不相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由特定环境自然选择的定向性和不同生物生存环境的多样性共同形成的。多样的环境必然对生物进行多方向的选择,选择

14、的结果必然使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多种多样。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3. 保护层次:从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1)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基因多样性(即遗传多样性),是由构成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多样性决定的。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其多样性就可以反映到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上,进而反映出生物性状的多样性。(2)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强调物种的变异性。(3)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多样性营养结构的复杂性自动调节能力的大

15、小)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赖以存在的基础。所以,在基因这一层次上的保护是最核心的,也是最基本的。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从分子水平上看,其根本原因是DNA上基因的多样性(遗传物质多样性);性状表现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种类的多样性;从进化的角度看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4.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价值,还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5.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措施: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主要有: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分布区;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完整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棕头鸥等鸟类及它们的生存环境。(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野生动物繁育中心等。(3)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5)立法保护: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