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6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025098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6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6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6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6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6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6 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6 新人教版必修1.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极世界的形成人教版新课程必修1导学教程【学法指导】课程标准内容:了解二战后国际力量的对比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知道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及苏联的对抗措施,认识两极格局的形成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探究两级格局的形成,美苏采取的相应措施。2分析社会主义阵营壮大及其原因。3“冷战”背景下美、苏双方的激烈争夺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知识网络构建】一、美国的冷战政策二、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重难点导析】1关于雅尔塔体系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处置战

2、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等。雅尔塔体系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雅尔塔体系相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明显的进步性,第一次把美苏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和平共处原则正式纳入了国际关系准则,利于国际关系的新发展。作为此体系的支柱联合国,虽初期一度成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但随着第三世界力量的增强,尤其是70年代美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日益成为国际和平的讲坛。雅尔塔体系非军事化、非纳粹化的原则,对战后德、意、日民主化进程有积极作用,从长远上有助于民主国家的建设

3、及世界的和平。体系倡导和平与民主的原则,也推动了世界各国的和平运动和政治民主化进程,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它也有局限性。因为这一体系是建立在美苏战时均势基础之上的,是苏美相互妥协的结果,这就打上了强权政治的烙印,雅尔塔体系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由于美苏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方针都有很大差异,双方的国家利益又有矛盾冲突,最终促成世界分裂,导致两大阵营形成,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例证】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中先后出现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关于这三个体系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战争后建立的 B重新划分了国际关系格局C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4、 D没有进步作用【解析】本题答案是D,本题为否定式选择题,考察近代这三个主要国际关系体系的特点。2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开始形成,它是建立在雅尔塔体系之上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过程,也就是两极格局形成过程。两极格局的对峙历经了二战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演变,最终才基本稳定下来。首先在二战后期及战后初期,美苏等战胜国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实力对比状况召开国际会议,缔结国际协议,重新划分边界与势力范围,安排战后世界秩序,从而初步确立了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本身实质上就是美苏的二分天下。战后的美国倚仗其头号经济强国和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特殊政治经济实力与地位,妄图称霸世界,

5、将资本主义推广到全世界,而这一道路上的严重阻碍就是苏联和各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尤其是苏联。因此,美国向这些力量发动了一场以遏制苏联为主的特殊战争,即冷战。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最终导致了美苏同盟的破裂。序幕即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而“杜鲁门主义”成为冷战全面爆发的标志,在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又在亚洲等地发动了局部战争。苏联等国家相应的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反击,而1955年建立的华沙条约组织,最终标志着战后以美苏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向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对战后近50年国际关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

6、极的一面。积极作用: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雅尔塔体系消除了德日两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美苏两国又长期势均力敌,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时有一定的约束。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多极化格局的出现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并进一步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消极作用: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

7、不安宁。战后两大集团日益演变成美苏联各超级大国的工具,为谋求霸权,两强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例证】二战后初期,两极格局关系的突出特征是( )A美苏抗衡并争夺世界霸权B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C苏美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势均力敌D美国居于霸主地位但苏联在政治、军事上与之抗衡【解析】本题答案是D,答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二战后初期两极格局的基本特征。3冷战政策ColdWar,即冷战,是美国二战后为推行世界霸权主义而采取的一项政策,也是两极格局下两大阵营对抗的重要方式。最先是由美驻苏代办乔

8、治凯南提出的对苏政策,而公开信号由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题为“和平砥柱”的“铁幕”演说打出。整体演变的政策就是针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以武力为后盾,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和对抗形式进行遏制,同时辅之以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扶植和控制,并力求控制广大的“中间地带”,即亚、非、拉美国家。主要表现就是美国的“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北约组织的建立等。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东剧变,两极格局解体,东西方冷战宣告结束。当时美苏双方为何不诉诸“热战”即战争的方式呢?原因很多,首先是当时整体直接诉诸战争并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美国要把资本主义推广到全世界,要建立世界霸主地位,

9、而除美国外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遭到二战的削弱,有待于恢复经济,稳定政治,否则就会有爆发革命的危机。美国也需要战后的缓冲来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扩张的资本。而苏联更是需要时间,进行战后重建,尽快从战争的废墟中站起来;其次从国际舆论角度也不利于战争,世界人民刚刚饱尝世界大战之苦,都希望和平稳定的环境来安居乐业,逆之,会陷入世界人民孤立的境内,也不会得到美苏人民的支持;再者,当时在军事上美苏都具有相当强的实力,而且双方均拥有核武器,一旦核战争爆发,双方将两败俱伤,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冷战就成为美苏及两大阵营对抗的重要方式。【例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

10、政策,表现有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支持联邦德国崛起以联合国名义直接出兵朝鲜成立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组织A B C D【解析】本题答案是C,本题为组合式选择题,考察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同步试题导练】一、选择题1二战结束后,美国敌视苏联的主要原因是( )A.双方合作的政治基础的消失B.战后苏联实力的不断加强C.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D.美国准备称霸世界2.美国冷战政策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题目演说 B.两极格局的形成C.杜鲁门主义 D.北约组织的建立3.美国在欧洲推行马歇尔计划的最终意图是( )A.帮助西欧恢复经济,治疗战争的创伤B.通过对西欧经济上的扶持达到政治上的控制C.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

11、战”的战略轨道D.实现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4.美国下列的举措中,其中加剧了美苏冷战的程度的是( )A.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 D.北约组织的建立5.古巴导弹危机的结局表明( )A.是古巴倾向于美国的结果 B.是古巴倾向于苏联的结果C.表明这一时期战略优势在于美国 D.表明这一时期战略优势在于苏联6.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力量壮大的客观原因是( )A.二战使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削弱B.苏军追击法西斯军队进入各国(外部因素)C.各国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D.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7.新中国成立的最主要的世界意义在于( )A.使新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B.有利于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成长C.使世界

12、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变化D.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8.观察上面两幅图,回答在欧洲地图上,与铁托对应的国家的序号是( )A.1 B.3 C.6 D.49.面对英美等国的封锁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情况,苏联采取的相应的措施是( )A.扶住各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加强对东欧各国的政治控制C.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建立华沙条约组织10.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正式形成政治军事全方位对峙的局面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华沙条约组织11杜鲁门主义出笼后,首先成为美苏冷战地点的是( )A.朝鲜半岛 B.德国C.中华人民共和国 D.古巴12.下列内容中属于社

13、会主义阵营形成的积极意义的是( )A.加强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政治经济联系B.加强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军事合作C.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对社会主义的进攻D.促使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的膨胀13.美苏冷战格局形成后,双方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而导致的国家、民族分裂的具体事例有1南联盟地区战火不断2伊拉克战争的爆发3东德和西德的分别建立4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建立( )A.12 B.234 C.34 D.12314.两极世界形成后的国际关系中,从军事上典型体现了美苏对抗的事件是( )A.德国的分裂B.柏林危机的出现C.朝鲜半岛分裂D.古巴导弹危机二、材料题

14、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杜鲁门总统继任总统后,继续实现罗斯福的“世界蓝图”,1945年12月29日在他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经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出自世界史现代史编材料二:美国国务卿马歇尔于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吴于觐齐世荣世界近现代史回答下列问题:1.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其真实目的何在?2.“冷战”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有什么影响?三、问答题16.美苏两级格局是怎样形成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C3.B4.D5.C6.A7

15、.D8.C9.C10.D11.B12.C13.C14.D二、材料题15.(1)措施:美国实施了“马歇尔计划”,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真实目的:美国的真实目的在于通过这一计划,以扶植和控制西欧国家。(2)“冷战”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有什么影响?影响:在欧洲,冷战导致德国和柏林的分裂;在亚洲,则表现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发生;美苏两国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总之,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大对立阵营,互相之间充满敌意和不信任,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不安。三、问答题16.参考答案:二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让位于美苏两极主宰的世界“雅尔塔体系”。美国凭借大战中膨胀起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力图称霸全球,遏制共产主义,为此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冷战”政策,先后出台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并组织“北约”。苏联为尽快恢复战争的创伤,捍卫反法西斯战争的成果,采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