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024853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市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市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市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莆田二中20112012学年下学期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一 语文必修(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课内积累(1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间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是故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2解释下列加点字意思(8分)王无罪岁( ) 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 ) 弃甲曳兵而走( ) 可怜辜负好韶光( ) 以致天下之士( )

2、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耻学于师( ) 序八州而朝同列( )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余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宁人。第进士,调荆南司理参军。属县捕得杀人者,既自诬服,良肱视验尸与刃,疑之曰:“岂有刃盈尺而伤不及寸乎?”白府请自捕逮,未几,果获真杀人者。民有失财物逾十万,逮平民数十人,方暑,榜掠号呼闻于外;或有附吏耳语,良肱阴知其为盗,亟捕诘之,赃尽得。改大理寺丞,出知湘阴县。县逋米数千石,岁责里胥代输,良肱论列之,遂蠲其籍。通判杭州,江湖善溢,漂官民庐舍,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潮不为害。时王陶为属官,常以气犯府帅,吏或诉陶,帅挟憾欲按之,良肱不可曰:“使陶以罪去,是以直不容也。”帅遂已。后

3、陶官于朝,果以直闻。知虔州,士大夫死岭外者,丧车自虔出,多弱子寡妇。良肱悉力振护,孤女无所依者,出俸钱嫁之。以母老,得知南康军。丁母忧,服除,为三司使判官。方关、陕用兵,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会大臣亦以为言,议遂格。内府出腐币售三司,三司吏将受之,良肱独曰:“若赋诸军,军且怨;不则货诸民,民且病。请付文思院。”改知明州。朝廷方治汴渠,留提举汴河司。汴水淀淤,流且缓,执政主狭河议。良肱谓:“善治水者不与水争地。方冬水涸,宜自京左浚治,以及畿右,三年,可使水复行地中。”弗听。又议伐汴堤木以资狭河。良肱言:“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暍,藉荫以休。又其根盘错,与堤为固,伐之不便。

4、”屡争不能得,乃请不与其事。执政虽怒,竟不为屈。改太常少卿、知润州,迁光禄卿、知宣州,治为江东最。请老,提举洪州玉隆观,卒,年八十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二)注解:暍:音y,暑热,热。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亟捕诘之 诘:审问。 B岁责里胥代输 责:责令。C后陶官于朝,果以直闻 闻:闻名。 D乃请不与其事 与:赞许。 4.下列各组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帅遂已 学不可以已 B若赋诸军,军且怨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C改知明州 人非生而知之者D江、淮漕卒接踵 卒,年八十一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5、余良肱擅长断案。虽然被属县捉到的杀人疑凶已经认罪,但余良肱通过查验尸体和刀刃怀疑另有真凶,于是要求亲捕凶手,不久,果然捕获真凶。B余良肱为人正直,坚持正义。属官王陶常常因为耿直触犯府帅,府帅趁有人控告王陶的机会,想要挟私恨查办他,余良肱反对这样做,使得府帅不再追究。C余良肱体恤弱小。在任虔州知州期间,对于护送士大夫丧车经过虔州的弱子寡妇,他尽力救济,还拿出俸钱帮没有依靠的孤女出嫁。D余良肱敢于直言。在朝廷治理汴渠时,作为提举汴河司,他多次对执政大臣的主张提出异议,执政大臣虽然生气,却始终不能使他屈服,最后只好采纳了他的意见。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 疑之曰:“岂有刃

6、盈尺而伤不及寸乎?” (2) 又其根盘错,与堤为固,伐之不便。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7.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6分)清平乐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注解挼:以手揉搓。意:心情。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的不同而不同,词中写了哪三个阶段的什么感受。(3分) 这首词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词人的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5分)A秦可卿死后,贾珍想把丧事办得体面些,可偏偏此时妻子尤氏犯病,不能料理事务

7、。这时,贾宝玉向他推荐了王熙凤。王熙凤在宁国府协理得井井有条。(红楼梦)B.宝玉去探望生病的黛玉。黛玉看见通灵宝玉上面的字,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晴雯说这与黛玉项圈上的字是一对。宝玉果然看到金锁上刻着癞头和尚送的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红楼梦) C觉新深深地爱着表妹梅,钱姨妈以两命相克为由拒绝了这桩婚事。父亲用抓阄的办法给他选定了瑞珏,在他中学毕业那天,要他年内结婚。(家) D. 黛玉晚上亲来怡红院看望宝玉。由于晴雯正闹脾气,且又没有听清黛玉的声音,没有开门。她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自己更觉无趣,直到半夜才睡下。(红楼梦) E冯乐山要把侄女许

8、配给觉民,老太爷答应了这门婚事。觉民以逃婚来表示抗议,惹得老太爷大怒。老太爷至死都没原谅觉民,不肯取消婚事。(家)9. 简答题。(任选一题) (5分)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黛玉为什么要了断痴情?除了焚诗稿外,还烧了什么?为什么要烧它?黛玉是否真断了那片痴情?阅读下面家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觉新)突然明白了,这两扇小门并没有力量,真正夺去了他的妻子的还是另一种东西,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整个迷信。这一切全压在他的肩上,把他压了这许多年,给他夺去了青春,夺去了幸福,夺去了前途,夺去了他所爱的两个女人。“夺去了他所爱的两个女人”这两个女人是谁?此前发生了什么事情使觉新突然明白这

9、些?选第( )题 10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1)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1430)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1519) 孔子教育弟子怎样才能称得上君子?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1217)你怎么理解孔子说的“政者,正也”?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抹掉足迹的人谢志强 父亲提出要我出远门闯荡闯荡,窝在家里不是个办法。何况,我挨近18岁了。 可是,长了这么大,我还没离开过村子。母亲一会儿

10、想起带上这,一会儿想起拿上那,那个念头又转化为物品堆积起来,好像什么都要紧,我看着塞得鼓鼓囊囊的两个包囊。我说背着它们,我还咋走? 父亲一个劲地吸烟,像是陷入了困境,终于,他发话了,说:带着那么沉的包囊,还能走多?父亲端详着我的装束,他说,换换装,不要那么寒伧。 我换了一套父亲认可的服装,好似脱了胎。母亲一直送我到村边,还一再关照“路上小心”,“注意冷暖”。村民好奇地问我的去向,我不愿让他们知道,我担心成为他们教训晚辈的失败的例证。我对未来实在没有把握。 不过,一帮孩子还是关心着我,跟着我走了很远一段路。我在岔路口,碰到了第一个难题,我不知往哪走了,车辙、蹄印、足迹,我辨认了一番,选了车辙的方

11、向。可是,突然冒出一个羊倌,说:错了,那是进山的路。 于是,我踏上足迹的路,是成人的脚印。只是,回头再也看不到羊倌的时候,我觉得山岭的树林里,有无数双眼在ku 视着我,甚至窃笑。我想到自己那么稚nn ,不过,我挺起胸昂起头,摆出一副闯荡世界的架势给他们瞧。偶尔,我还哼起山歌,只是我的嗓子不争气,光顾着喘气了。 那路,久已不走人了,浮土漫起,我的脚印,模子一样,一个一个地留在上边。我讨厌别人说三道四,确实,母亲过分宠爱我,可是,这回,我得混出个人模人样来。那样,父亲的愁眉可以舒展开来了。 我得消除我的行踪,隔个半年一年,突然出现,引来村民的一片羡慕的目光。我折了两根树枝,开始清扫路上的脚印。 效

12、果实在乐观,我背后的路面,那一长串我熟悉的脚印没了,好像我是个不留足迹的人来无踪,去无影。甚至,我的身体轻盈起来。 树枝像我的尾巴,在脚后来回扫荡着,我行进的速度慢了许多,可我十分欣慰,好像终于摆脱了什么。我沾沾自喜欣赏着我的神秘“失踪”。我们村里一直凭脚迹观察、判断一个人的动向、愿望,因此,父亲接受了观察过我的脚印的长者的劝告:你的儿子应当出远门。 我想,这一下,你们还能看出什么?我仿佛跟我的过去、我的村庄了断了关系。我以另一种姿态走上了路。我想,村里的人真可笑,动不动就拿“早先”怎么怎么来约束我的行为。我故意蹦蹦跳跳地走。树木喧哗,似乎受了我的感染,或者是欣赏我的举动。我发现,天色阴暗下来。这个时辰,母亲该烧好饭菜,等待着我坐下来呢。我找着了一个路旁的土坯屋子,它像父亲嗜烟过多的口腔,门框、坯壁留着熏过的烟迹。 我捡了些树枝,燃起火,煨了个烙饼。我想起家里饭菜的可口。接着,我又怀念起家里床铺的柔软。 我醒来时,满耳是鸟鸣,仿佛我是它们的同伴。它们并不害怕我,一个劲地,叽叽喳喳,似乎在讨论我的出现是怎么回事。我开始想家我熟悉的村子。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