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卷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136017594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密封线学号姓名班年级专业学院 西 南 大 学 课 程 考 核 (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 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1分/题,共2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1.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 A.唯物史观 B.剩余价值学说 C.科学社会主义 D.无产阶级专政学说2.恩格斯提出哲学基本问题的最重要的方面是 A.思维和存在的能动作用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 D.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

2、题3.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根本的认识方法是A.唯物辩证法 B.辩证思维方法C.矛盾分析方法 D.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4.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5.对事物从客体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6.1978年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

3、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7.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8.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一些国家的销量大增。列宁曾说,马克思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

4、统是指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9.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社会基本矛盾 B.阶级斗争 C.杰出人物 D.人民群众10.“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句话在价值评价观点上的错误是否认价值评价 A.具有客观标准 B.评价主体的差异性 C.结果的多样性 D.社会历史性11. 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

5、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12.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13.马克思指出:“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实践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但它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使用价值量会是不同的;生产力提高时就多些,生产力降低时就少些。”这表明,社会或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之间的变化表现为 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 B.商

6、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 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14.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 A.单个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商品个别价值的结果B.单个资本家压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C.资本家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增加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D.所有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15.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工业资本 B.银行资本 C.金融资本 D.商业资本16.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B.发展中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C.对外开放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D.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运动17.科学社会主义的

7、核心内容是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C.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D.社会革命和改革18.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体现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C.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19.“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A.资产阶级学者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B.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C.唯物主义者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D.唯心主义者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20. 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A.获得经济地位问题 B.取得政治权利问题C.国家主权问题 D.国家政权问题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2分/题,共20

8、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1.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A.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B.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物质性的C.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D.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2.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包括广泛而深刻的内容。下列哪些属于矛盾分析法的具体表现 A.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 B.“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C.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D.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个

9、论断揭示了 A.认识对实践的依赖性B.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C.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4.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 A.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B.从质上说是社会中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C.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D.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5.联系的多样性表现为 A.客观联系与主观联系 B.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C.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D.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6.恩格斯指出:“随着生产分为农业和手工业这两大主要部门,便出现了直

10、接以交换为生产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两个条件是 A.剩余产品的出现 B.社会分工的出现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 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7.资本家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提高剥削程度,是A.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B.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C. 直接延长必要劳动时间 D. 变相延长剩余劳动时间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 A.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B.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之间的矛盾C.个别部

11、门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D.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9.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奠定这一飞跃的理论基石是 A.阶级斗争学说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理论10.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测未来的方法是 A.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B.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的过程中阐发未来新世界C.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做详尽的细节描绘D.在洞察资本主义旧世界劳动异化的基础上说明了以人为本的社会本质观三、判断分析题(请先判断题目正误,再说明理由,共4题,6分/题,共24分)1.在科学活动中,为了客观公正地观察

12、和分析事实材料,避免“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应当排除头脑中已有的理论认识和哲学的指导,使人们在观察中对一切已有的理论持“中立态度”。2.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4.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四、简答题(共4题,6分/题,共24分)1.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会导致什么错误观点?2.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与核心?4.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五、材料分析题(共2题,第1题6分,第2题6分,共12分)材料12014年11月19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大会的贺词中指出,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李克强总理20日下午在杭州会见出席大会的中外代表并同他们座谈,他表示,互联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改变了人类世界的空间轴、时间轴和思想维度。中国接入互联网20年来,已发展成为世界互联网大国,不仅培育起一个巨大市场,也促生了许多新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