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有关大雁塔》-精选课件(公开PPT)

上传人:zhuma****mei2 文档编号:136017510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9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有关大雁塔》-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有关大雁塔》-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有关大雁塔》-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有关大雁塔》-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有关大雁塔》-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有关大雁塔》-精选课件(公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有关大雁塔》-精选课件(公开PPT)(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大雁塔,韩东,2011级日语一班 第三小组制作,大雁塔,地理位置:大雁塔是西安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内,大雁塔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 地位:是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 玄奘为藏经典而修建,塔身七层,通高64.5米。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大雁塔是西安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大雁塔的历史与文化地位 一直是文明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它本身就是历史与传统的浓缩象征。大雁塔的这一文化地位,决定了它之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歌咏对象的必然性。对这类文化标志的记忆,比比皆是,如诗文中的黄鹤楼和岳阳楼

2、,等等。文人的通常做法是加法, 也就是怀古加咏怀,将对个人遭际或时政世事的诠释评价通过记忆附加到被歌咏对象已有的文化积淀之中。,韩东的简介,1961年生,南京人。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在校期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期,他与李亚伟等人推出一股“先锋派”诗歌新潮,发表了有关大雁塔、你见过大海等诗作。 韩东著有小说集西天上、我的柏拉图、我们的身体,长篇小说扎根、我和你,诗集吉祥的老虎、爸爸在天上看我,诗文集交叉跑动,散文爱情力学,访谈录毛焰访谈录等。 是第诗人,六十年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以平民化的诗歌与私人化的小说写作而著名。其诗,带有一种哲理味,严密、细致、反复说明而语言则平淡无味。,

3、有关大雁塔 韩东,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些什(1) 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 为了爬上去 做一次英雄(2) 也有的还来做第二次 或者更多(3) 那些不得意的人们 那些发福的人们,统统爬上去 做一做英雄 然后下来 走进这条大街 转眼不见了 也有有种的往下跳 在台阶上开一朵红花 那就真的成了英雄 当代英雄,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 我们爬上去 看看四周的风景 然后再下来(4),这篇有关大雁塔是韩东针对杨炼的大雁塔这篇诗反其意而作,有意以朴实的生活式白话与杨炼大气磅礴的史诗化风格形成对比,在对大雁塔的解构中体现后现代文学对传统现代文学的挑战。 第三代诗人韩东所写有关西安大雁塔的诗,是和朦胧诗人杨炼

4、大雁塔截然不同的。 韩东的短诗有关大雁塔,满腔的激情还原为生命的散淡,对阳光下的大雁塔、作为中华文明见证者的大雁塔,不再有崇敬之心,有的只是失去激动的冷视与茫然,反诗化的特点突出,是一篇不错的后现代诗歌代表作品。,(1)、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 开篇以漠然的语气,与传统诗歌全知全能的自信语气拉开了距离。 韩东,面对大雁塔,诗人突然失忆了 。 从韩东瞬间的字里行间可窥出一斑:“好了,一切都已过去 / 生活永远不会重复”。实际上,是诗人不愿重复过去。有时候,对过去的拒绝到了迫不及待的地步。失忆,于是成为否认的最佳方式。,(2)、做一次英雄 注意“英雄”一词出现了四次,反复强调。 统统爬上

5、去 ,做一做英雄 这些人都是为看大雁塔来的吗?看到了什么?无非留下一个某某在此一游,在镜头里展示一下自己到过大雁塔,这是第三代诗人对这个世界的表现的一种姿态嘲弄与调侃,以求剥离虚假看到真实。 那就真的成了英雄,当代英雄 是运用了讽刺手法,体现了第三代诗人反英雄倾向 ,消解了对英雄的崇拜 。“做一做英雄”,逃避现实生活,多么空洞、虚假!而那些从塔顶往下跳的自杀者,也不可能成为英雄 。,(3)、也有的还来做第二次,或者更多 重复叙述,依然强化漠然的语气。,(4)、我们爬上去,看看四周的风景 ,然后再下来 (整个结尾都是与上文重复,考虑这种重复达到的效果是什么?) 在他人目睹大雁塔而唤醒历史记忆的地

6、方,诗人的记忆链条断裂了。面对大雁塔的失忆使诗人得以从这一建筑代表的既有文化价值体系中逃逸出来。 韩东这一代诗人之所以对历史视而不见,他们不甘于步前人后尘,让自己的艺术个性被过去的巨大投影所遮掩。,“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很多人从远方赶来,为了爬上去做一次英雄,也有的还来做第二次或者更多,那些不得意的人们,那些发福的人们统统爬上去做一做英雄然后下来。”是一种貌似懒洋洋的无聊状冷眼看世界的架势,罗列人们那装腔作势的姿态。 是不是很好笑啊,这些人都是为看大雁塔来的吗?看到了什么?无非留下一个某某在此一游,在镜头里展示一下自己到过大雁塔,这是第三代诗人对这个世界的表现的一种姿态嘲弄与调侃,

7、以求剥离虚假看到真实。 “然后下来,走进这条大街,转眼不见了,也有有种的往下跳,在台阶上开一朵红花,那就真的成了英雄,当代英雄。” 调侃那些所谓英雄呢。 “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我们爬上去,看看四周的风景,然后再下来。”最后加强了此诗的表达目的。我们爬上大雁塔,无非看看四周的风景,然后下来。什么也没留下。,有关大雁塔与大雁塔,内容上 韩东有关大雁塔是令人深思的一首诗,在这首诗中,诗人消解了历史和权威,消解了英雄和崇拜,消解了富贵和精英,诗人关注的是当下的日常生活,是平常人的平常生活,是这个没有英雄了的年代的凡人的世俗化生活。有关大雁塔就是利用记忆去挣脱历史与传统束缚的经典作品代表。

8、杨炼大雁塔便是对文化古迹的歌咏和赞美。大家都知道,文化古迹一般都是被歌咏的,赞美的,就是将对个人遭际或时政世事的诠释评价,通过记忆附加到被歌咏对象已有的文化积淀之中,来达到自己上升感情的目的。 韩东没有赞美,在他人目睹大雁塔而唤醒历史记忆的地方,诗人韩东的记忆链条断裂了。面对大雁塔的失忆,使诗人得以从这一历史建筑的既有文化价值体系中逃逸出来。 所以说,有关大雁塔不仅是对有关大雁塔的历史及文化记忆的拒绝,更是对前代诗人写作方式的拒绝。,形式上,韩东有关大雁塔与杨炼大雁塔为例 比较朦胧诗和第三代诗人的不同,1、诗人体验 朦胧诗重族国集体话语下的人生体验,在外部世界的的勘察之中凸显主体的人,群体意识

9、、忧患意识、尊严与理性、自强自立、人道主义。 朦胧诗人:英雄,责任感、历史使命; 第三代诗人则反英雄倾向,倡导小人物,平民意识。 第三代诗人注重个体语境下的生命体验,在内部世界的勘探之中呈现自我的分裂与漂流,瓦解了自我的完整与统一。反理性,自嘲、自渎、自戕、自毁。,韩东这一代诗人之所以对历史视而不见,也可以用布鲁姆“影响的焦虑”理论来解释。他们不甘于步前人后尘,让自己的艺术个性被过去的巨大投影所遮掩。 实际上,是诗人不愿重复过去。有时候,对过去的拒绝到了迫不及待的地步,如韩东二十年前剪枝季节的一个下午所言:“我想否认那孩子是我 / 我想否认那孩子的耻辱 / 也是我的耻辱”。失忆,于是成为否认的

10、最佳方式。 有关大雁塔不仅是对有关大雁塔的历史及文化记忆的拒绝,更是对前代诗人杨炼等写作方式的拒绝。,2、意象的态度 朦胧诗注重意象的多重意蕴的营造,精致典雅; 第三代诗人则讲究生活流,增加了叙事因素,呈现出碎片化叙述、心态流描述,拆除深度意象。 韩东的有关大雁塔正是针对朦胧诗和“文化寻根”文学流派的一股反拨性的力量。,我们几乎看不到一句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语句,作者用平淡的语气叙述平淡的人生和平淡的生活,但细读之下又发现,诗行其实轻微流露了某些思想倾向。 很多人爬上去是为了“做一做英雄”,逃避现实生活,多么空洞、虚假!而那些从塔顶往下跳的自杀者,也不可能成为英雄,他们只是19世纪诗人莱蒙托夫当

11、代英雄中“多余人”的翻版,他们的死亡,不是证明他们的视死如归,恰恰相反,它证明了他们是你生命的多余和无意义。 诗的结尾,是对开篇的回答人们不可能长久地置身于历史的乌托邦的幻境,注定要回到与之打交道的日常世界之中。,3、审美态度 朦胧诗崇尚崇高、优美、和谐的传统审美风格。 第三代诗人审丑,粗鄙化,出现大量的反文化、反崇高、反优美倾向。 4、感情表达 朦胧诗崇尚激情,北岛的激愤、舒婷的浪漫抒情、顾城的童心张扬、江河的沉雄、杨炼的雄浑激荡。 杨炼大雁塔较为感性,和传统的抒情诗有着共同的美感,但同时也能蕴含许多关于祖国文化、历史及人性情感的理性哲思。,第三代诗人的反抒情,冷抒情、零度情感介入。 韩东有

12、关大雁塔比较口语,属于口语诗歌的代表,没有比喻,拟人等辞格,只是一种叙述,也是一种反诗化的诗歌。诗是发自内心的写作,是一种本性的流露,而不仅仅是追求形式上或所谓新生代诗的反叛和超越的创作姿态。 诸如“发福”、“有种”的字眼在诗中的出现给人感觉作者在生活中是个典型的有着痞子气的现实主义者。,5、语言 朦胧诗语言中的意识形态对抗性暴力色彩。 第三代诗人强调语言本体,诗到语言为止。强调语言的口语化色彩,语言与生命的同构性,纯粹性,语感。 有关大雁塔中,作者全部用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语言来叙述,从头到尾,修辞完全不见踪影了。,如文中 “我们爬上去/看看四周的风景/然后再下来” 完全不像传统的诗歌的语言。

13、很多人觉得,没有运用修辞的诗歌就像没有味道的饭菜,食之无味。但是作者站在时代的前头,大胆突破语言的束缚,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尝试和创新,韩东的有关大雁塔揭示的意义,韩东的大雁塔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是为真实而作。在当时的价值体系下,人们还在左的阴影中,还在意识形态里的虚假中活着,所以,韩东、于坚等人的诗歌寻求人自身的回归。不过韩东等人为代表的第三代诗人并非都是那样的口语诗,多多等人还是意向写作下的思想爆发。之后,以韩东为代表,诗歌革命开始了。下半身垃圾派垃圾运动,第三极,第三条道路等等,闹得天翻地覆。但是诗歌不是一些口号和标签便可以确定其文学意义和价值的,一个诗人必须具有自身的思想高度和文化高度,对人类和社会有很强的直觉,写作自觉性,对语言的敏感和慧识。,韩东的有关大雁塔,对极具典型象征意味的大雁塔进行了全面的颠覆和消解。表层背后的深度模式拆除了,人为赋予或积淀而成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味也消解了。只剩下一种消除和相对远离语言后天文化性的原生态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