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倦怠(精选)》-精选课件(公开PPT)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136012560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倦怠(精选)》-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工作倦怠(精选)》-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工作倦怠(精选)》-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工作倦怠(精选)》-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工作倦怠(精选)》-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作倦怠(精选)》-精选课件(公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倦怠(精选)》-精选课件(公开PPT)(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作倦怠,又称“职业枯竭”(Job Burnout) 教10.3 兰甜 1006020307,工作倦怠的概念 静态定义: Pines & Aronson (1988 )将工作倦怠定义为“由于长期卷入要求情感付出的情境而导致的一种身体、情感和心理的耗竭状态”。 Brill (1984)也曾经提出了一个工作倦怠的静态定义,“工作倦怠是在没有精神病理学原因的前提下,个体的一种由期望所调节的、与工作相关的、烦躁不安的、机能失调的状态,动态定义: Cherniss是最早从动态的角度来论述工作倦怠的人之一。他认为“作为对工作疲劳的反应,工作倦怠是指个体的职业态度和行为以负性的形式发生改变的过程。”,职业枯

2、竭(Job Burnout)又称“工作倦怠”,是指在工作重压下的一种身心疲惫的状态,厌倦工作的感受,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职业枯竭可表现为身体疲劳、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工作上的消极状态还会进而影响整个生活状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许燕把个人在工作中的状态分成如下4个阶段:“蜜月期”、“适应期”、“挫折期”、“淡漠期” 。 根据现代人对自己个人价值观实现的心理需求层次划分为5个阶段 :“蜜月期”、“适应期”、“先期厌倦期”、“后期挫折期”、“淡漠期”。,工作倦怠的测量,在工作倦怠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测量工具为Maslach工作倦怠问卷(Maslach Burno

3、ut Inventory,简称MBI) (Schaufeli&Enzmann,1998) BM (Burnout Measure,简称BM)是由厌烦倦怠量表(Tedium Burnout Scale)发展而来,是一个包含21个项目的自我倦怠程度的诊断工具。,工作倦怠产生的原因: 社会大环境因素 企业间的竞争 企业内部 员工个人因素,工作倦怠与工作压力有联系又有区别。工作倦怠是工作压力反应的一种表现形式。许多研究者认为工作倦怠产生于长期的工作压力源,尤其是由于工作中的组织因素所引致的工作压力源。 进行工作倦怠研究,不仅能够丰富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的研究内容,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进一步完善,为压

4、力管理、情绪管理和员工支持计划等企业管理实践活动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幼儿园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案例研究 以新桥医院幼儿园为例 重庆市新桥医院幼儿园 陈 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求,幼儿园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之也让教师产生了空前的职业倦怠和职业压力。而新桥医院幼儿园的教师队伍不论在年龄上,还是专业素质方面都处于参差不齐的状态,教师的倦怠情绪和职业压力也日趋严重,这既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束缚了整个幼儿园的发展。如何帮助教师克服由职业倦怠和职业压力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成为提升幼儿园教学质量的关键。,调查结果分析,多数都存

5、在不同原因和不同程度的职业压力和倦怠情绪: 1)教师职业倦怠感 2)工作超负荷 3)对安全事故的担忧 4)职业期望过高 5)家庭负担消耗教师精力 6)自我发展无目标,指导策略和措施,营造环境,自主发展 观念更新,互助成长 制订计划,彰显个性 理论培训,提高素养 听课、评课,实战演练 撰写反思,正确归因 开展活动,丰富生活 心理疏导,缓解压力,经过两年多的不断实践和教师自身的努力,教师的职业压力得到了缓解,有了自己的短期、长期专业成长目标,情绪得到了改善,减少了倦怠感,参考文献,李江霞,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理论对我过的启示,【J】.教育科学,2003,(1):62-64 林文瑞,教师的职业倦怠与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135-139 杨秀玉,杨秀梅,教师职业倦怠解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