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题专项练习.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6010011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题专项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题专项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题专项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题专项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题专项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题专项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题专项练习.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物理上册实验专项练习367cm图445图5图61、如图4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 mm,物体的长度是 cm。图5所示,符合长度测量要求的是 。(2)如图6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2、2016年女子冰壶世锦赛的举行时间为3月19日27日。如图为用刻度尺测量冰壶的高度AB如图乙所示,其高度为_cm。冰壶投掷出去后继续往前运动,此时的冰壶相对于看台上的观众是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3、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_。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100 m至少需要_s。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是_的。4、行驶中的卡车速度计指针如图所示时,车速为_

2、km/h;按此速度匀速行驶360 km,所需时间为_。5、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原理是_。(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_。(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电子表的读数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的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m/s。6、如图10所示,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挂着的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此现象说 ,塑料球的作用是 。7、小华所在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取了200 g的水加热,下表是他们记录的有关数据时间min012345678

3、9水温90929496979899999999(1)加热前水的温度如图所示,把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水需要吸收的热量 (假设加热过程中水的质量不发生变化)(2)下图中,表示水沸腾的图是 (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 (4)小华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问过长如果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则可行的一种方法是 (5)试分析水的沸点不是100的可能原因(写出一种即可) 。8、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1)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观察它的 ,认清它的 。 (2)右图甲为某同学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形.他的错误之处是 。 (3)该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腾。从点燃酒精灯加热开始计时

4、,当液体中有气泡上升时,每隔1min记录水的温度如下表所示:时间/min1112131415161718温度/95969798989898该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况,如图中A、B所示,则图中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中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水沸点是 ,沸腾过程中温度 记录数据可得出水的沸点低于水100,原因是 。 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9、如下图所示为锡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1)锡的熔点是_,凝固点是_。 (2)BC段表示的是_过程,这一过程要_热,但温度_。EF段表示

5、的是_过程,这一过程要_热,温度_。 (3)AB段锡所处的状态为_,CD、DE段锡所处的状态为_,EF段锡所处的状态为_。10、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试管内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选填“A”、“B”或“C”),示数为_。(2)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则可知该物质是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会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4)根据描绘的图线

6、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_,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_态;仔细观察图像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_ (选填“快”或“慢”)。(5)图像中DE段是_过程。5.(6分)(2017厦门期中)小雨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分别绘制了冰熔化时和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丁所示。请你回答:(1)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2)在图丙中,_(选填“AB”“BC”或“CD”)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在第10min,烧杯里的物质处于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3)由图丁可知,水的沸点是_,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7、”)一个标准大气压;小明猜想GH段不是根据实验的测量数据画出来的,是因为水沸腾时温度_(选填“升高”“保持不变”或“降低”)。11、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a.液体温度的高低;b.液体_的大小;c.液体上方_的快慢。(2)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针对猜想a).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在玻璃板上分别滴同样多的酒精,保持酒精的b、c两个条件相同。.用酒精灯对其中一个玻璃板加热。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3)分析与结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高低_(选填“有关”或“无关”)。(4)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_法。

8、(5)若两玻璃板上滴的酒精不一样多,如图所示,对右侧玻璃板加热,发现右侧酒精多的玻璃板上酒精先没了,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高低的关系。12、下图甲,是小芳和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2)、选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关系;(3)、该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比较像与物到_ _的关系;(4)、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上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 烛焰的像,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

9、像(填“虚”或“实”); 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_侧(选填“M”或“N” )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5)、如果使蜡烛A离玻璃板远一些,则它所成像的大小_ 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小芳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点A、B、C与 物 点A、B、C对应的位置,如下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7)、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若小明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调整薄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_.13下图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的光路图。(1)从图中可

10、知: 是界面,若这两种介质是玻璃和空气,则空气在介面的 。入射角015304560反射角015304560折射角01122.135.440.9(2)实验中发现,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上表数据,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将同时发生 和 现象;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 (填: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且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 。14、小鹏看到教学楼对面的玻璃幕墙把太阳光反射到教室里,他想:光在反射时会遵循怎样的规律?于是他利用平面镜、白纸板、量角器和激光笔进行

11、如图所示的实验。(1)由图甲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 入射角。(2)如图乙将纸板NOF向后折,纸板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 。(3)小鹏想利用上述器材和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继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将白纸板和平面镜互换位置,做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但是他无法确定像的位置,他应该用 代1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条件”的实验中小利同学做此实验时得到的像如下图 a、b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b B 图2 C Da(1)光具座上有A、B、C三个位置用于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如图a),在放置上述三个器材时,应使它们的中心高度 。(2)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是_cm。 (3)图a中所观察到的像是 像.(描述要完整)(4)从图中的现象可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的范围是 .(5)利用凸透镜的这一成像原理可制成 .(6)若在如图a中的情况下,再把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增大10cm,则增大后所成的像是 像(描述要完整),根据这一成像原理可制成照相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