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6008166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设计) 闻集中学 刘广龙课题:黄土高原科目:地理教学对象:初二学生课时: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内容,也是跨省区域中的第二个大的区域。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地形单元之一,作为地形单元在八年级上册我国的地形中已经接触过这部分知识,黄土高原以黄土广泛、深厚闻名于世,同时也以水土流失严重而著称。本节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认识水土流失给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生产带来的巨大危害,使学生感悟本区经济发展中的资源优势和环境问题,树立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而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

2、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八年级上册中已经学习过四大高原的知识,已经知道黄土高原的名称,在地形图上又得知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梁峁众多的地貌特征,具有很多感性认识。在学习世界地理时,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 初中生对于自己未知的区域,一般来说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跨越的省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图文、视频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风成说,分析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结合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了解

3、水土流失的后果,培养学生的读 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 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环保意识及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设计理念重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五、学前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黄土高原地图。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复习回顾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师画中国轮廓图,及黄土高原在中国的位置,让学生猜猜图中地形区的名字。引入课题:学生阅读理解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出示:1、知道

4、: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及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和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2、读图评价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后果。重点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观看默读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看着一组组精心挑选出来的绝美的黄土高原图片可以很快的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中。教师的 导入,让学生意识到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阅读、理解学习目标。【信息交流】黄土高原知多少(6分钟左右)说出涉及到黄土高原的知识(学生个人以及小组之间回答,对表现好的给以表扬鼓励。)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自主学习】(10分钟)自学导航:组长先组织学生认真第一和第三框题:“

5、黄土铺就的高原”以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课文以及图片。读懂教材,用笔勾画出知识点,做好批注。及时归纳完成问题,并在组内交流后,各组派代表展示:1、黄土高原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属于哪个区域?2、黄土高原的位置怎么描述?3、黄土高原地跨哪些省区?4、黄土高原的景观有哪些?学生读书,搜索答案并交流展示,教师追问。如:黄土高原景观的特点。教师巡回监督、指导.学生自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大致了解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和知识体系,便于下面的交流、研讨。【合作探究突破难点】(20-25分钟)在交流中,各组相互质疑,解疑。1、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请同学看课本第67页活动2题,分组讨论,每一条证据

6、说明了什么?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黄土的矿物成分与所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及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的戈壁、沙漠矿物成分相同。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即: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许多科学家已经在我们前面做了很多研究工作,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学生各组派表达能力比较强的代表展示本组总结成果,其他组同学在此基础上补充、并就所存疑惑提问教师指导总结评价。学生研讨、展示、交流。目的

7、让所学知识更加完整、系统,并提升其能力通过讲述黄土成因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课堂小结】: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以及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文化,黄土高原地貌及黄土成因。师生共同完成归纳小结本节课内容。【我的收获】学生自由总结收获教师点评给学生创造表达自己的机会【巩固提高】(课堂小练习)学生先自主完成,然后展示,最后师生达成共识,完成本节课学习任务当堂检测,尽量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 黄土高原 一.自然特征 1.位置范围 2.跨省区 3.地貌景观 二.成因-“风成说”八、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作业九、教学反思:本节教学我放手让学生探索研究,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素质得到锻炼与提高,由于距离黄土高原很远,很多学生没去过,所以黄土高原是什么样的,真实的状况却很难想象,很难理解,只能通过多媒体和图片来去间接了解,和体会,因此我引导学生思考、想象,让学生在阅读图的同时,把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了,也提高了他们学习地理的乐趣,使学生更乐意去学习地理这门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