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营造书香家庭.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6008107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亲子共读,营造书香家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子共读,营造书香家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子共读,营造书香家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子共读,营造书香家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子共读,营造书香家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亲子共读,营造书香家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亲子共读,营造书香家庭.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亲子共读,营造书香家庭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课外阅读放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孩子们应该完成不少于400万字的课外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达到的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但是在大多数地方,课外阅读并没有落到实处,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量还仅仅是一个“理论数字”。怎样倡导阅读的风气,怎样扎扎实实地把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任务落到实处,怎样让孩子热爱读书,成长为有书卷气的人,就成为所有关心孩子成长的人们共同的课题。一、亲子共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重要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外阅读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兴趣的培养。

2、只有一个孩子对课外阅读感兴趣,我们才能谈对他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效果的评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阅读的启蒙者。有台湾学者的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主要不在于家庭的硬件(如家庭有没有计算机、有没有书房、有没有大量的书等),而在于家庭的软件(如家庭学习的气氛与习惯,父母对孩子学业的关心与期望等)。家庭的阅读气氛与习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影响甚大,因此,对于以识字为重点的小学低中年级学生的家长而言,最重要的是要给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自己带头每天读书读报,给孩子以良好的影响,如果儿童经常看到家长从阅读中获得乐趣,自然也喜欢阅读。良好

3、的家庭读书气氛,比一万次耳提面命更有效。因此,学生的阅读兴趣仅仅靠老师引导和调动是不够的,我们除了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为班级营造书香氛围,更要发挥家长的潜移默化的身教作用,倡导书香家庭,亲子共读,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二、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谓“亲子共读”,是指一对亲子在家中彼此共同阅读与对话,这其中也包括一位“亲”与两位或两位以上“子”共读或“双亲”与一位以上“子”共读。这种形式不需要教师或专人带领,主要在家庭中组织实施,也可称“家人阅读”,这也是家长与孩子相互沟通、共同成长的一座桥梁。“书香家庭”,就是指整个家庭爱书好学,书香氛围浓郁,亲子之间有共同学习、相互交流的良好习惯

4、。本研究将“亲子共读”引入进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中,以期达到下列目标:1、通过“亲子共读”方式,营造一种热爱读书的家庭氛围,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减少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障碍;2、在培养兴趣的同时,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最终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3、发挥“阅读成长记录袋”的作用,在过程中养成和评价;4、让家长参与到课外阅读评价中来,使课外阅读评价多元化,也使这种独立的课外阅读活动在家长的参与下得到检查、督促和落实;5、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创造一个孩子和父母沟通思想、交流情感的机会,使家长能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心灵。三、“亲子共读”的具体操作策略如何进行亲子共读?是许多家长

5、关心的问题。研究开始前,有48%的家长根本不参与孩子的阅读,即使参与阅读也是各读各的,亲子共读同一本书并交流书的内容的只有20%。亲子共读策略主要有两种:一是自读感悟,指“子”在“亲”的督促、引导下,自主阅读、感知材料,自主领悟、体验阅读。这种形式以阅读经典诗词、三字经、四书五经、名言警句之类堪称母语精华的材料。步骤为:父母预读,了解文字含义向孩子介绍或背给孩子听,激起孩子学习欲望与孩子一起读,或由孩子自学检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二是互动阅读,指“亲”与“子”以互动的形式开展共读。例如:共同朗读一个故事、一段美文;共同讨论、争辩一个问题;互相交流读书心得;开展读书知识竞赛;共同写作读书感想;同

6、心协力编创手抄报;合作演一出课本剧等等。这种形式的内涵是最丰富的,也是许多家庭所乐于接受和参与实践的。亲子共读最重要的就是讨论,“讨论”是“亲子共读”中训练孩子学着理解问题、阐述观点、提高听说能力的方式之一。主要有三种形式:1直接讨论:父母与孩子共读文章,就文中的问题展开讨论;2逆向讨论:由孩子先阅读文章,并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展开讨论;3非刻意讨论:由父(母)朗读,让孩子被动听之,然后父母展开讨论,吸引孩子加入。四、建立学生阅读成长记录袋众所周知,完成课外阅读量的实施渠道在课外,管理和控制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不去管理和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就有很大的随意性,最终将完不成任务,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7、“阅读成长记录袋”是一种重在发展、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方式,正式启用是2003年9月初,要求学生统一用纸质文件袋,并让家长参与辅导孩子自制封面,自行装饰。为了配合阅读成长记录袋的使用,笔者参考文献设计了三张形成性评价表:课外阅读记录卡课外阅读自我评价反省表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检查落实表。课外阅读记录卡要求学生记录每一次阅读的阅读内容、感受、体会和读物中的优美语段。目的是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课外阅读自我评价反省表帮助学生对自己课外阅读的自我评价和反思,使学生既看到自己的成就和进步,也要看到自己需要改进和克服的问题。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检查落实表则关注学生在每天各个时段的阅读情况。这张

8、表有两个特点:一是把课外阅读的时间分散化,重视边角料时间,比如,很多家庭由于是双职工,孩子放学回家不可能立即吃午饭,这段等待时间大约有30分钟,虽然时间较短,但也可以读不少东西;二是家长参与评价,使教师对课外阅读的检查管理得到了落实。该表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较好地磨砺了学生的阅读意志,家长反映这张表实行以来,学生的阅读主动多了,偷懒不想读书的少了。阅读成长记录袋里,除了三张形成性评价表,学生自己可以撰写读书心得、读书笔记,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感受;可以设立好词佳句集锦,为写作文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还可以编辑图文俱全的阅读手抄报,向同学推介自己的读书成果。一些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过程性资料也可收入,如,

9、在课前独立阅读课文所做的记录,为加深课文理解而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的相关资料、朗读课文的录音等。总之,只要能反映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都可以收集。阅读成长记录袋的建立使学生的课外阅读的随意性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时间、内容和效果都得到了保证。更重要的是,教师和家长都能以此来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学生也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中进行了自我评价和反思。当他们看到厚厚的过程性资料时,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六、“亲子共读”的效果“亲子共读,营造书香家庭”,作为笔者打造的“给孩子一世书香,建设书香班级,营造书香家庭”的“书香人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开展将近一学年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1、学生课外阅读

10、的兴趣提高了,时间增加了,读书量增大了。“亲子共读”活动开展以来,许多家长反映孩子从过去上街只买吃的、玩的变成喜欢逛书店,从过去生日礼物要玩具、衣物变成要课外读物,从不爱看书到坚持每天看三五页课外书,从只看连环画、卡通故事到阅读童话故事、名人传记、儿童文学、世界名著、科普百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阅读面也在逐步扩大。活动前的70%的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每天不超过30分钟,现在100%的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在一小时以上。笔者粗略地统计了一下,班内30名学生在将近一学年的时间里,光书就读了近300本,故事、文章就更多了。2、家长的观念改变了,亲子共读的时间多了。研究前调查表明,许多家庭缺

11、少读书看报的氛围。家庭藏书量少于100本的家庭占调查总人数的75%,只有50%的家庭有书架、书柜等。61%的家长每天读书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休闲时间大多是做家务、看电视和辅导孩子学习等。70%的家长经常给孩子买书,但是教材同步辅导等练习册占70%。经常与孩子交流读书心得,并为孩子朗读课外读物的家长还不到调查总人数的20%。经过多次“家校交流”,家长们都认识到“亲子共读”不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构造了一座家长与孩子相互沟通、共同成长的桥梁,“营造书香家庭”已 成为老师和家长的共识。第二次问卷调查显示:有37%的家庭坚持每天进行亲子共读,50%的家庭每周亲子共读不少于2

12、次。亲子共读的时间超过30分钟的占调查总数的93%,亲子共读的方式为同读一本书的已达到52%。3、对下一步研究的几点思考:在激发阅读兴趣的同时,要加强阅读方法和习惯的培养。研究前调查显示:100%的孩子对看过的报纸不知道进行剪贴,做剪报;30%的孩子读书时不爱动笔;35%的孩子不愿意与人交流读书心得;77%的学生爱出声朗读课外读物。虽然现在大多数孩子养成了动笔记录的习惯,但是阅读速度还有待提高。“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要加强课内外阅读的联系,把课内所学的阅读策略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具体来说,阅读的方法应包括读书的方法(如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等)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圏点批注法、分门摘录法、提纲挈领法、写心得体会法等)。进一步丰富课外阅读评价手段,建立读书报告制度。平时书情交流报告,为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期末为大家展示自己一学期来的读书清单。尝试建立课外阅读的“考级机制”或“星级证书”。当孩子们手捧一张张“读书等级证书”走出学校大门的时候,他们的收获应该是沉甸甸的,我们的心头一定是喜滋滋的。最后,借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的话来结束此文:“阅读对一个人的心灵成长的作用是点点滴滴、潜移默化的,不好说哪一本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也不好用数量来衡量。只要开始阅读,人生就开始了积累,开始了层层递进,开始了版本的不断升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