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微观经济学》-重点总结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5996874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曼昆―微观经济学》-重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曼昆―微观经济学》-重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曼昆―微观经济学》-重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曼昆―微观经济学》-重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曼昆―微观经济学》-重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曼昆―微观经济学》-重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曼昆―微观经济学》-重点总结(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曼昆微观经济学 重点总结第1篇 导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作出决策;人们如何相互交易;影响整体经济的力量和趋势。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则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出决策。当且仅

2、当一种行为的边际利益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动。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在经济学中,激励起着中心作用。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它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价格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 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产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市场失灵的原因:垄断;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市场势力。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

3、劳务数量。生产率取决于设备,劳动者的技能以及可用的技术。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经济学十大原理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办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

4、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P26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P28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生产不同物品之间的权衡取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权衡取舍可以改变。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实证表述: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观点。(描述性的) 规范表述:试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观点。(规范性的)大多数经济学家一致同意的十个主张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绝对优势: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

5、某种物品的能力。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样东西而必须放弃的东西。 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学会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分析交易的机会成本:当每个人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物品时,经济的总产量就增加了。贸易可以使社会上每个人都获益,因为它使人们可以专门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进口品: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出口品:在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两个特征: 1.

6、可供销售的物品时完全相同的; 2.买者和卖者人数众多,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可以影响市场价格。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需求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低档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 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减少的两种物品。影响买者的变量:价格、

7、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嗜好、预期、买者的数量。 商品本身的价格是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价格变动表现为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其它都是影响需求的因素,其变动使需求曲线移动。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供给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供给表: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供给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影响卖者的变量:价格、投入品价格、技术、预期、卖者的数量。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动表现为沿着供给曲线的变动,其他变量的变动将使供给曲线移动。均衡:市场价格达到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水平时的状态。 均衡价格:使供给与

8、需求平衡的价格。 均衡数量:均衡价格下的供给量与需求量。 过剩:供给量需求量的状态。 短缺:需求量供给量的状态。 供求定理: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1. 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使需求曲线移动(还是使两者都移动)。2. 确定曲线移动的方向。3. 用供求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当供给或需求变动时,价格和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动供给未变供给增加供给减少需求未变价格相同数量相同价格下降数量增加价格上升数量减少需求增加价格上升数量增加价格不确定数量增加价格上升数量不确定需求减少价格下降数量减少价格下降数量不确定价格不确定数量减少

9、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弹性: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 决定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必需品与奢侈品、市场的定义、时间框架。 需求收入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物品1的需求量变动百分比物品2的价格变动百分比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供给价格

10、弹性=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总收益:一种物品的买者支付从而卖者得到的量。 总收益=该物品的价格销售量 (PQ)学会利用弹性的定义计算价格或需求量的变动需求价格弹性的中点法需求价格弹性理解需求曲线形状与弹性的关系,以及弹性与总收入之间的关系Ep1 富有弹性 曲线平坦 降价销售可以增加销售收入Ep1 缺乏弹性 曲线陡峭 提价销售才能增加销售收入但是,由于同一条直线上弹性值不同,这就决定了在陡峭的曲线的上部,降价也能增加销售收入,反之,在平坦曲线的下部,降价则要减少销售收入。Ep=1 单位弹性 价格变动,总收益不动Ep=0 完全无弹性 一条垂线Ep= 完全富有弹性 一条水平线 能够利用弹性概

11、念分析“谷贱伤农”的含义当粮食供给增加,导致价格下降时,也导致了销售量的增加。但因为粮食的需求缺乏弹性,所以价格下降的幅度大于销售量增加的幅度,所以总收益下降。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价格上限: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价格下限: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低价格。价格上限与下限对市场结果的影响 当政府对竞争市场实行限制性价格上限时,就产生了物品的短缺,而且,卖者必须在大量潜在买者中配给稀缺物品。价格下限引起了过剩。税收归宿:税收负担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分配的方式。学会利用供求模型分析税收对买方价格和卖方价格的影响 税收抑制了市场活动。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该物品在新均衡时的销售量减少了。 买者与

12、卖者分摊了税收负担。在新均衡时,买者为该物品支付的更多了,而卖者得到的更少了。 对买者征税和对卖者征税是相同的。唯一区别是谁把钱交给政府。 理解供求曲线的弹性与税收负担之间的关系 p134税收归宿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弹性,税收负担更多得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因为,在本质上,弹性衡量当条件变得不利时,买者或卖者离开市场的意愿。需求弹性小意味着买者对消这某种物品没有适当的替代品。供给弹性小意味着卖者对生产这某种物品没有适当的替代品。当对这种物品征税时,市场中其他好的选择少的一方不能轻而易举地离开市场,从而必须承担更多的税收负担。第3篇 市场和福利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福利经济学:研究

13、资源配置如何影响经济福利的一门学问。掌握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以及总剩余等概念支付意愿: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 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买者的支付意愿市场价格) 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衡量一个市场上的消费者剩余。反映了经济福利。成本:卖者为了生产一种物品而必须放弃的每种东西的价值。 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市场价格卖者成本)价格之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衡量一个市场上的生产者剩余。 总剩余:两者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总和(=买者的支付意愿卖者成本) 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到均衡数量之间的面积。 理

14、解经济效率的含义效率:资源配置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 平等: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地分配经济成果的特性。关于市场结果的观点:1) 自由市场把物品的供给分配給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这种评价用买者的支付意愿来衡量。2) 自由市场把物品的需求分配給可以以最低成本生产这些物品的卖者。3) 自由市场生产使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总和最大化的产量,均衡结果是资源的有效配置。学会利用供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及其变动p157图 市场均衡时的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无谓损失:市场扭曲(例如税收)引起的总剩余减少。税收引起无谓损失是因为它使买者和卖者不能实现某些贸易的好处。贸易的好处买者评价与卖者成本之间的差额小于税收。一旦征税,这些贸易就无法进行。无谓损失就是由于税收阻止了这些互利的贸易而引起的剩余损失。税收引起无谓损失是因为它使买者和卖者不能实现某些贸易的好处。由于供给和需曲弹性衡量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状况的反应程度,所以供给和需求的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也就越大。随着税收规模提高,无谓损失的增加越来越快,且快于税收规模。税收收入起初随着税收规模扩大而增加,但最终由于高税收减少了市场规模,也就减少了税收收入。第9章 应用:国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