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知识点提纲.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5953694 上传时间:2020-06-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知识点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知识点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知识点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知识点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知识点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知识点提纲.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复习提纲第一节:感觉世界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统称为冷热觉。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4、嗅觉的形成:气味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嗅觉的特点: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而闻不出这种味道;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5、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味觉

2、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味觉)。6、舌的不同部位对味道的敏感性不同味道酸甜苦咸敏感区域舌侧(中)舌尖舌根舌侧(前)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2、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3、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第三节耳和听觉1、耳的结构: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2、耳的主要功能:听觉和保持身体平衡。位觉感受器在前庭和半规管中(解释晕船、晕车现象)。3、听觉产生过程: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

3、(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声波扩大并传导)耳蜗(接受刺激、产生信息)听神经(传导信息)大脑(产生听觉)。4、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就越大)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有关)6、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第四节光和颜色1、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

4、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视的屏幕、萤火虫等。2、光的传播特点: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步枪瞄准、列队排整齐)。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3108m/s),空气中次之。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3108米/秒365243600秒9.46081015米。3、光的色散: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彩色光带中颜色的顺序: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紫色光的折射角最大,红光最小。所以白光是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单色光混合而成。4、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的应用:红外测温仪、红外夜视仪、红外遥感、红外摄像仪、红外望远镜。紫外线的应用:

5、荧光效应、杀菌、消毒。5、物体颜色:a) 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颜色决定(其他色光被吸收)b) 不透明的物体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其他色光被吸收)注意: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黑色物体则能吸收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第五节光的反射和折射1、光的反射: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到另一种物质的表面上时,光会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2、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注意】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指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垂直射入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三

6、线重合,反射角和入射角都为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光路具有可逆性。3、在科学上往往用一个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这样的直线称为光线,期中箭头的指向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镜面反射:黑板的反光、后视镜、化装镜;漫反射:电影屏幕、植物、墙壁、衣服等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光的反射现象)像和物离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像和物体以镜面对称【注意】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只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和距离没有关系蜡烛发出的光经镜面反射进入眼中,感觉反射的光线好像是从虚像的位置发射出来的。 凸面镜

7、 凹面镜6、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如:汽车观后镜)。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太阳灶)。7、光的折射:光从一种透明物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注意:当光垂直入射到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8、光的折射定律:光折射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 )【注意】折射角是指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垂直射入界面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三线重合,折射角和入射角都为0。 光发生折射时,光路也具有可逆性。 在界面上发生折射的同时也发生了反射。8、从河岸上看水中的物体觉得浅

8、,从水中看河岸上的树觉的高。空气水第六节眼和视觉1、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凹面镜也有会聚光线的作用)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有发散光线的作用。(凸面镜也有发散光线的作用)3、有关凸透镜成像的几个概念:焦点F:凸透镜能将太阳光(平行光)会聚成一点,这点叫做焦点。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凸透镜有一对实焦点,而凹透镜有一对虚焦点)物距u: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像距v:透镜到像的距离.4、凸透镜成像规律(P30)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u像的特点像与透镜的距离v应用倒立或正立缩小或放大虚或实倒立缩小实照相机倒立放大实幻灯机倒立等大实测焦距f不成像获取平行光正立放大虚放大镜5

9、、眼球与折光系统:眼球由眼球壁(包括角膜、巩膜、视网膜等)及其内容物(包括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组成。眼的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物体射出的光线经折光系统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倒立缩小的实像),经视神经传入大脑,形成视觉。6、虹膜的作用:调节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的强弱。7、近视和远视的原因及矫正(图见P3334)原因矫正近视成像在视网膜前佩戴凹透镜远视成像在视网膜后佩戴凸透镜第七节信息的获取和利用1、信息反映的是事物的状态、特性的变化。2、获取、处理信息的途径:外界事物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3、用于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4、电磁波是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射线等。光也是一种电磁波。紫外线可以杀菌消毒,还能是荧光物质发光,用来鉴别纸币真伪;X射线在医学上可以诊断疾病;射线可以杀死肿瘤细胞。5、不论是嗅觉、味觉、视觉、听觉,它们形成的部位都在大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