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5953178 上传时间:2020-06-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调整意见说明:现行上海市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相对于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已有较大变化。本调整意见从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两部分罗列学习内容与要求。课程标准学习水平表水平学习要求AA1再认或再现国内外重大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名称、基本内容等A2在与教材相似的情景中再认或再现经济、哲学、政治的基本概念、原理A3例举反映经济、哲学、政治的基本概念、原理的社会现象,并说明两者一致性A4运用经济、哲学、政治的基本概念、原理说明或辨认社会现象BB1解释经济、哲学、政治的基本概念、原理B2比较经济、哲学、政治有关知识之间

2、的区别*B3阐述经济、哲学、政治有关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B4根据规定的内容领域,以图文信息转换的方式描述社会现象,并做出概括、推断B5根据特定情景,选用经济学有关公式进行运算B6运用经济、哲学、政治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预测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或可能结果CC1运用经济、哲学、政治的基本概念、原理分析社会现象,并揭示其实质C2运用经济、哲学、政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出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实际问题的方案和思路,并说明理由*C3综合运用经济、哲学、政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论证相关观点。*C4运用经济、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评价有关材料论述的逻辑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C5运用

3、经济、哲学、政治的基本原理评析社会现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备注:1.社会现象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现象,表现为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及相关社会热点问题。2.*内容为等级考试水平要求,学校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一、调整后的学习内容与要求(一)经济常识模块1.基础型课程部分主题学习内容学习水平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社会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A生产的基本要素A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B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B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形成C产业发展劳动就业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及其地位A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A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对

4、就业结构的影响B劳动者依法维权的基本途径B正确看待择业、就业和创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C合理消费依法维权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A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A消费与生产的关系B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B培养理性的消费行为B解决消费争议的途径B国家财政依法纳税财政的含义A税收的要素、主要税种和基本特征A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A财政的重要作用B税收的主要作用B依法诚信纳税C金融服务家庭理财货币的基本功能A利息和利率B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B中央银行的主要任务B保险的职能B家庭理财的收益与风险B经济制度社会保障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含义A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B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B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B按

5、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B分配领域效率和公平的关系B市场调节宏观调控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A市场经济的含义A市场运作的机制B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保障和道德建设C对外开放合作共赢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A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内容A外汇和汇率B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系C2.拓展型课程部分主题学习内容学习水平经济分析资源配置的优化A经济指数B经济模型B均量分析C边际分析C经济图表C(二)哲学常识模块1.基础型课程部分主题学习内容学习水平学习哲学运用哲学世界观的含义A方法论的含义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含义和特征B学习哲学要注重运用B认识世界尊重实际物质是世界的本原A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

6、义的标准A物质和意识的概念B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C探索规律实事求是规律的含义A物质与运动的关系B运动与静止的关系B规律的客观性与可知性B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B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C把握联系促进发展联系的含义A发展的含义A联系的特征B事物的因果联系B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B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B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运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观察社会现象C分析矛盾辩证思维矛盾的含义及基本属性A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含义A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含义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

7、分歧B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和处理问题C注重实践寻求真知实践的含义A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A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B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B认识发展的反复性和无限性B尊重实践,尊重群众C掌握理论坚持真理真理的含义A真理是客观的,又是发展的B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关系B探求价值繁荣文化价值观的含义A价值观的导向作用B价值判断与选择B文化的作用B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B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2.拓展型课程部分主题学习内容学习水平辩证思维辩证思维的含义A辩证思维的特征A辩证思维与科学思维是内在统一的B辩证思维的基本范

8、畴B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B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分析问题C(三)政治常识模块1.基础型课程部分主题学习内容学习水平人民政权人民当家国家政权的含义A国家政权是政治的核心A人民军队是我国政权的主要成分A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B民主与专政的关系B我国的基本国家职能C国家机构服务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A我国国家机构的构成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地位和职权B人大代表是人民权力的受托者B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政府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C立党为公执政兴国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内涵A现阶段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

9、B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B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C民主政治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A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A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B依法治国要与以德治国相结合B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B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C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家主权的特征和基本内容A“一国两制”方针的科学内涵A实行“一国两制”方针的重大意义B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B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B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C独立自主和平发展主权国家的含义A联合国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组织A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B当代国际社会中的竞争与

10、合作B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C2.拓展型课程部分主题学习内容学习水平政治参与公民政治参与的含义A程序民主的内涵A协商民主的内涵A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体系B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B增强民主意识,提高政治参与能力C(四)社会生活综合模块1.社会调查专题主题学习内容学习水平活动建议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A结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实践与探究、学科社会实践活动或社会重大时事政治专题学习,选择一个主题开展社会调查,撰写研究报告。中学生社会调查研究的选题B问卷调查的基本步骤B中学生社会调查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规范B结合社会热点,选择一个主题开展社会调查,运用所学

11、的经济、哲学、政治常识分析、评价,撰写研究报告C2.重大时事政治专题主题学习内容学习水平活动建议重大时事政治一年来国内重大时事政治热点新闻A结合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的决议和重大战略决策内容,以自主阅读、小组合作和班级交流等方式,开展专题学习。一年来国际社会重大时事政治热点新闻A党和国家重大会议及主要精神B运用所学的经济、哲学、政治常识解析党和国家重大会议精神及国际国内重大时事政治热点新闻C二、课时设置1.高中思想政治基础型课程教学课时设置十年级每周设置2课时。十一年级每周设置3课时。十二年级第一学期在保证34课时总量的基础上,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每周课时;十二年级第二学期不再安排课时。2.高中思

12、想政治拓展型课程教学课时设置十二年级为参加思想政治等级性考试学生开设思想政治拓展型课程,每周3课时,全学年84课时,学习内容为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模块拓展型课程部分以及重大时事政治专题教育内容。三、学习评价十一年级学习结束,全市统一设置思想政治合格性考试,考试内容为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模块中的基础型课程内容,以及一年来重大时事政治新闻。十二年级第二学期,全市统一设置思想政治等级性考试,考试内容为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模块中的基础型课程和拓展课程内容,以及重大时事政治专题教育内容。十二年级第一学期社会生活综合模块中的社会调查课程学习,应完成相应的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并由学校组织评价,评价结果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等第表达,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学校评价为优秀等第的社会调查研究报告须由各区(县)教研室统一组织鉴定,鉴定为优秀等第的社会调查研究报告通过校园网公开展示。四、保障措施在十一年级学生完成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以后,为保证十二年级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顺利开展,采取下列保障措施:1.学校应按规定课时安排社会生活综合模块课程的学习,并通过校园网向社会公开排课情况。2.市、区(县)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研员应组织相关的主题教研活动。3.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相关的督促和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